分享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轻风无意 2017-07-28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展示的是明代梁庄王墓的出土遗物。尤为重要的是,明朝为宣扬国威和广罗奢侈品,前后七次派郑和(公元1371—1435)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梁庄王墓的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梁庄王墓的墓葬规模在明亲王墓中并不算大,但墓内随葬品之丰富与精美程度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在已发掘的明亲王墓中首屈一指,是新世纪以来明代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成就。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墓主梁庄王生活在明朝的永乐、宣德、正统年间,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强盛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上空前专制、经济上十分繁荣、贵族的精神生活以蒙元以来流行的密宗为时尚。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墓道第三层填土中有高117厘米的砖筑“嵌碑墙”,墙上东西并列竖嵌两合铁箍石质墓志,东边的墓志较大,是《梁庄王墓》墓志;西边的墓志较小,是《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梁庄王圹志》长73厘米,宽72.7厘米,厚20.8厘米,志石刻文十五行共188个字,曰:“梁庄王圹志  王讳瞻垍,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生于永乐九年六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八月之国湖广之安陆州。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讣闻,上哀悼之,辍视朝三日,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妃纪氏,安庆卫指挥詹之女。继妃魏氏,南城兵马指挥亨之女。女二人。王以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呜呼!王赋性明远,资度英伟,好学乐善,孝友谦恭,宜臻高寿,以享荣贵。甫壮而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既,纳之幽圹,用垂永久云。”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釉陶缸(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2001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龙山坡梁庄王墓。这个陶缸(灯),黄绿釉陶质,内、外壁饰浅蓝纹。内底竖置一件管状铁灯架。陶缸(灯)是墓内的长明灯,共有2件,原分置于后室的左、右灯台上。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墓内出土的各类器物共计5300余件,尤其是金、银、玉、珠宝器,仅从用量而言,用金量高达16公斤(成色65%-97%)、用银量超过13公斤(成色83%-99.99%)、用玉量超过14公斤,各种镶嵌的宝石700多颗,令人叹为观止!展览所选的这些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宝物,讲述着明代王室金玉满堂、珠光宝气的奢华生活;而西洋的供金、名贵的宝石、绚丽的青花见证着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盆。明代(公元1368—1644年)2001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龙山坡梁庄王墓。
高7.5厘米,口径41厘米,底径28厘米,中1700.2克。圆唇内叠,折平沿,敞口浅腹,平底,素面。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器125件(套)、银器380件(套),金器多属亲王,银器多属王妃。金银器一般为锤揲制作,还采用了浇铸、锉磨、錾花、抛光、焊接或铆接等工艺,为明代早期金银器工艺技术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冕冠。明代(公元1368—1644年)
2001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龙山坡梁庄王墓
冕冠的綖(音沿,冠顶板)板和冠卷(冠周沿)已朽,尚存140件金玉附件,计有:贯冕金簪1件、金冠箍1件,金花纽6件,金方环2件,碧玉珩1件,冕珠125颗,碧玉瑱2件,白玉瑱2件。据《明会典·亲王冠服》记载:“冕五采玉珠九旒,红组缨,青纩耳,金簪导。”梁庄王墓出土的冠,其串珠系仅“四采”。今据山东鲁荒王冕冠复原。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白玉素面带,由20件玉带銙和两件铜鎏金带扣组成。原来这些玉饰板都是镶在皮革制成的革带上的,后皮革朽没。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镶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带。由20件金镶白玉镂空带銙和两件金带扣组成,共重1011.4克。镂空龙穿牡丹纹青白玉带銙均用金带框镶嵌。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花丝镶宝石带。由24件金花丝镶宝石带銙和两件金带扣及1件脱落的金插销组成,共重641.9克。该带“排方”9件、“小方”4件,较制定多2件。全带共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东陵石、长石等宝石84颗。其中祖母绿、猫眼、红宝石、蓝宝石等十分贵重,仅祖母绿,明代就折价四百换(即一两祖母绿换换黄金四百两)。
所谓“花丝”是制作玲珑剔透的金器工艺技法,有累、掐、攒、盘、编、织等。秦汉时期已有掐丝技术,它是将纤细的金丝掐制成各种纹样。累丝是用金丝曲折堆累然后焊接成玲珑剔透的造型。攒(焊),是用焊接将制成的纹样连缀成完整的首饰。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镶宝石绦环。金带銙中心托镶嵌髹漆骨片或木片,小托则镶嵌宝石,共存镶宝石14颗:红6、蓝3、祖母绿4、东陵石1颗。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鸾鸟牡丹簪,1对2件,1件长15.8厘米,重26.7克,另1件长16厘米,重26.3克。簪头中心托镶嵌的龙空青玉饰作“回首鸾鸟牡丹花”纹。簪尾较长,系倒插式簪 。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圆形金钑花钏。1副2件,1件长12.5厘米,圈径6.5-6.7厘米,重295.2克;另1件长13.8厘米、圈径6.5-7.5厘米,重292.4克。花钏为定情之物,俗称“缠臂金”。“金钑(音萨)花钏”之名据《明会典·亲王婚礼·纳征礼物》中“金钑花钏一双”的记载而定。花钏作多圈的弹簧形,用宽0.7厘米,厚0.1厘米的金条缠绕成12个相连的圆圈组成,首尾圈的末端处各用花丝工艺中的祥丝法缠金丝,并与其次圈纠结固定(各分两处,每处三道)。内壁光洁,外壁饰串枝灵芝纹。)各存宝石6、7颗。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花簪。长13.4厘米,簪头花瓣宽10厘米,厚3厘米,重60克。簪头作成一朵牡丹花,由四层花叶组成,每层八瓣花叶,叶面有叶脉纹,层间夹有花须;簪尾较短,是直插式簪。此簪每片花瓣及簪尾系先各自锤揲,冲压出花瓣正面的叶脉纹,再撮合瓣梗,用金丝以祥丝法将其与簪尾的曲尺形头端固定,便合成了一器。戴时竖插,位于正中,俗称“顶簪”,出土时位于亲王棺床之上。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明代玉器有玉礼器、陈设品和文房用品等。因盛行佩玉,各种佩饰种类繁多,尤以云形饰件与璜、珩、滴及花、果、叶、动物等组成的玉佩为尊贵,具有“礼玉”的功能。而装饰衣帽的玉佩饰,也很流行。在工艺上,纹饰和雕刻手法多样,并兼受绘画、织绣和雕漆等工艺的影响。梁庄王墓出土玉器攻23件(套),计入玉佩的串饰数共有2599件。玉料来自新疆和田,玉质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多种。因属朝廷匠作的玉礼器和佩饰,其纹样、形制都有定制。不少玉器是明代玉器中的佳作,其中还有辽金元时代作品。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共出土瓷器8件(套),虽无款识,从墓葬年代和瓷器的形制、纹饰、釉色来看,当是永、宣时期的作品,个别的可能晚至正统时期。除1件瓷锺属王妃,余皆属王。其中瓷锺以往称为“高足瓷碗”,据墓内所出之金钟盖铭,应名瓷锺。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青花龙纹瓷锺
通高19.3厘米,锺高10.4厘米,口径15.6厘米,圈足径4.1厘米,盖高5.2厘米,口径16.3厘米。瓷器为瓷锺、金锺盖和银鎏金托盘3件一组。出土时,盖扣于青花龙纹瓷锺口上,盖面饰龙赶珠纹和云纹,盖口沿内壁有“承奉司正统二年造金锺盖四两九钱”铭文。“承奉司”是洪武三年设置的亲王府内官机构。瓷锺,以往称为“高足瓷碗”,根据金锺盖铭,确定这种器物的正式名称为“瓷锺”。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金“大黑天”舞姿神像高9.4厘米,底宽5.4厘米,重114.1克。此像系帽饰,浮雕密教大黑天像。大黑天是梵语maha-kala的意译。他是印度教湿婆神(Siva)的忿怒形化身,被密教视为战斗之神。该像左手托颅器、右手握钺刀,足踏“地神女天”。藏传密教西夏时传入内陆,元朝极盛。明洪武、永乐年间,其噶举(教授传承意)、格鲁(善规之意)诸派仍受朝廷重视。梁庄王墓随葬的密教法器正是当时上册社会密教流行的反应。在以往明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罕见密教法器,他们的发现为研究明朝前期社会意识、汉藏关系、密教在内陆的传播都有重要的价值。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髹漆铁盔。高18厘米,外径26X23.8厘米。盔内焊接由12根竖置的铁条组成的“罩子”。通体胶贴平纹麻布,然后髹红漆。盔顶正前方,用金粉书写的“勇”字。属于王的头盔。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湖北博物馆之梁庄王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