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别人设定的框架视角!

 途之人 2017-07-28

资治通鉴谋略:权谋思维——摆脱别人设定的框架视角!

【出处】《资治通鉴》第138卷 齐纪4

【原文】始为南郡王,从竟陵王子良在西州,文惠太子每禁其起居,节其用度。王密就富人求钱,无敢不与。别作钥钩,夜开西州后阁,与左右至诸营署中淫宴。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相谓曰:“若言之二宫,则其事未易;若于营署为异人所殴及犬物所伤,岂直罪止一身,亦当尽室及祸。年各七十,馀生岂足吝邪!”数日间,二人相继自杀,二宫不知也。

【译文】萧昭业担任南郡王时,跟随叔父、竟陵王萧子良一起住在西州。文惠太子萧子懋经常管束他的生活起居,限制他的花销费用。他就偷偷向富有人家要钱,没有人敢不给他。自己还另外制造了一把钥匙,夜里私自打开西州州府后门,和左右侍从一起到各个军营去荒淫欢宴。他的老师史仁祖和侍书胡天翼商议说:“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报告给皇上或皇太子,事情就不会那么容易解决了。如果在军营中被别人打了,或者被狗什么的咬伤了,岂只是我们本身要获罪,我们全家都要被牵连进去。我们俩都年已七十,哪里还吝惜自己以后的岁月!”于是,几天之内,史仁祖和胡天翼都先后自杀,但武帝和太子却不知道。【注:萧昭业是太子的长子,武帝的皇孙,未来的南齐废帝】

【解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自保故事,萧昭业的两个老师对其荒唐行为无法管教,又怕连累,最终选择自杀,自保宗族的故事。我们研究思维,就不能只站在作者设定的视角来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下打转,而无法提升自己。

武帝和太子都不知道两位老师自杀的事情,从而被萧昭业蒙蔽,这对管理者是个莫大的失误。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站在武帝和太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情。

武帝和太子知道的信息就是“几天之内,史仁祖和胡天翼都先后自杀”,他们该如何权术推理这件事情呢?

1、身份角度推理,合并同类知道并非偶然。

几天内,在一个地方同时死了两个人。这个就必须引起警觉,他们的身份都是萧昭业身边的人,这两个人的身份角度就能够知道,这不是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不是偶然事件,就必须直接引起警觉。

2、自杀角度推理,趋利避害知道内心动机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还有什么能够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宝贵的呢?那就是更多生命的代价。这两个人同时自杀,说明非精神疾病,而是遭遇相同的外部压力,死了可以避害。

3、无言角度推理,疑点发现知道真正原因

有什么大的压力而不说一句话呢?这个自杀的理由绝对是敏感的,就能够推理推理,涉及到直系领导的压力,说了是死,不说也是死。这就能推理出,萧昭业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能够推过推理知道萧昭业就不可告人的事情,稍微找人调查下就会真相大白。也就不会被其蒙蔽。避免导致南齐亡国。其实我们日常作为老板,如果自己的员工莫名其妙的连续辞职,就必须立即警觉,他们的领导绝对有损害组织的行为,说了没证据,不说看不惯。

之所以分析这个故事,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要学会跳出别人设定的视角,从连续的偶然中找到规律,从行为推测动机,从不合理找到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事情保持警觉。才能够不被外部所蒙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