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啥10亿 | 揭秘作为“出品、制片人”的阿米尔汗是怎样“保底”了《摔跤吧!爸爸》的票房

 阿雄and虎翼 2017-07-28

从2016年12月21日在美国全球首映,截至2017年5月31日《摔跤吧!爸爸》(Dangal)在全球的票房总收入是:146,591,673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是:135,586,916美元。中国票房收入截至目前是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票房总收入(10,914,757美元)的12.4倍多。



为何《摔跤吧!爸爸》的票房成绩,在中国本土如一匹插上了双翼的黑马?夸张形容,是一枚冲天的火箭?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样是出品人、制片人的诸位金主们,内心总会默默感叹:


“要是之前我投的片子,可以像《摔跤吧!爸爸》,那该有多好啊!”


“这次我投的这部,是否有机会成为《摔跤吧!爸爸》呀?”

 

“对,对,对,我们也来投资一部这样题材的国产片吧?抄!哦,不,买IP,翻拍...”

 

整个5月,各类的帖子满天飞,与电影相干或不相关的朋友们,都在疯狂搜集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试图来解释这位同样姓“马”的印度爸爸所创造的”奇迹”。(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中文译名是马哈维亚,暂且简称“老马爸爸”。)

 

于是乎,个人英雄主义的腔调在朋友圈甚嚣尘上,似乎这样的奇迹,是无解的。因为这是某位印度的天才神人所有创造的奇迹。

 

“国内哪里可以找得到像阿米尔汗这样的人呀?找得到,我一定投他!”

 

it is said“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阿米尔汗,或许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一名颜值不错且“爱岗敬业”的演员,他无非是做到了对自己身材的“狠”,于是获得了幸运之星的眷顾,创造了票房奇迹。

 

果真,是这样吗?

 

一部电影作品,真的就只需要男女主角们有点儿颜值,再加上一些爱岗敬业的精神,就可以换来好卖相、好口碑,进而博得一个“满堂彩”?



从《摔跤吧!爸爸》的片头、片尾字幕,我们可以了解到,阿米尔汗的身份,除了是扮演老马爸爸的男一号以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幕后身份,PRODUCER。以他姓名注册的公司 AAMIR KHAN PRODUCTIONS 是《摔跤吧!爸爸》的制片公司。按照国内习惯的称呼,阿米尔汗,是这部影片的出品人、制片人。



作为一位出品人、制片人,阿米尔汗是怎样让《摔跤吧!爸爸》这部商业电影不仅在全球公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专业影评界和普通观影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在与其文化背景相似的邻国:中国,创造了10亿的票房奇迹呢?

 

让我们一起淡化英雄崇拜,抛开八卦猎奇,一起回到这部电影作品本身,用一种“不求专业、但讲客观,不求深刻、但讲事实”方式,来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解剖《摔跤吧!爸爸》,用客观的画面事实来一点点的“量化”被国人神话了的“好口碑”。


或许,这样“量化口碑”的尝试,可以成为投资人们设计票房保底的金融公式前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安全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摔跤吧!爸爸》的很长很长很长的技术点评,这是一道“正经凑合”与“假装专业”的分割线。仅有好奇,缺乏耐力、勇气的朋友,就此可以CUT!洗洗睡吧…


再往下看,对真正关心电影生产的朋友而言,将会是一种身心的折磨:


如此基本而简单的电影原理,为何在国产影片中几乎绝迹?


连制作底线都没有了,为何还能明目张胆的大肆叫好?


电影,也是一件商品,315晚会何时也来影视圈给那些假冒伪劣商品曝曝光?


序   幕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女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众人把这小女孩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女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

 



 “嘿,投资人,您署名的片子,底裤都掉啦!”

 

 “嘘!……”



第一章节:关于《摔跤吧!爸爸》票房指标(节选)

国际票房统计的网站:boxofficemojo.com

截至2017年5月28日


中国票房网:cbooo.cn

截至2017年5月31日23:00



第二章节:关于《摔跤吧!爸爸》的类型指标(节选)

类型:剧情、传记、动作

国家:印度

语言:印度语

公映时间及片长:

2016年12月21日全球公映版:约161分钟。

2017年5月5日中国大陆上映版:约120分钟。

 

MPAA定级:Unrated  

 

全球权威影评网站评分(节选)


IMDb:imdb.com

 

Rottentomatoes:rottentomatoes.com

  

豆瓣电影:movie.douban.com



第三章节:关于《摔跤吧!爸爸》的技术指标(节选)

一部质量“合格”的商业电影,技术指标有哪些?


最基本和最简单,也最显而易见的评判角度,可以通过以下六方面入手:服装、化妆、造型、道具、镜头、灯光。

 

考核这些方面是否做到了“合格达标”,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衡量:


1. 是否做到了:服务剧情,为故事情节增加潜台词和深度;


2. 是否做到了:辅助表演,提供了一种表达剧情人物内心世界的戏剧方法;


3. 是否做到了:丰富场景,以视觉说话,自然融入对白和动作之中,带来层次更丰富的含义;

 

友情提示:假如有朋友苦于不知该从何下手为国产商业片找bug,不妨参照以上技术指标尝试一下,肯定会“满载而归”。


1

服     装     篇


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在男、女主演们的服装呈现方面,最起码要做到“严谨”。所谓的时尚、奢华、新奇永远不是一部“合格”电影的追求。


合格的服装,只需要满足这三个技术指标:“服务剧情、辅助表演、丰富场景”。


男一号爸爸:从花花POLO衫到白色老汉衣


《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所扮演的男一号“老马爸爸”,在片中的职业身份经历了3次重大的变化。青年时代的老马是一名坐班的公务员,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家中就爱妻一人,小两口的日子过得蛮舒服。人近中年,老马爸爸已是4个闺女的爹,同时作为一名“兼职”教练,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训练两个女儿摔跤,家庭负担逐渐变重。等女儿吉塔进入全国联赛后,老马爸爸不顾妻子和领导的反对,辞去了公职,回家务农,成为了一名全职的农民教练。可想而知,此时老马爸爸的家境每况愈下,因为家中不仅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要负担各类训练和比赛的开支,而且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的希望也落空了。

 

由此,男一号阿米尔汗在影片中的着装,也随着剧情的推进,“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图所示,在老马爸爸还是一名公务员的时代,可谓是变装大王。影片的前半部分中,男一号至少换了12件质地精良、颜色丰富的POLO衫。几乎一个镜头,一件新衣。这样高频词的换衣,只为严谨配合剧情故事的需要。



等剧情发展到老马爸爸辞去公职,回家务农,成为一名全职教练后,老马爸爸的着装开始逐渐过度成颜色单一的浅色老年汗衫,外加一条印度成年男子标志性的围巾。



从中青年时代的“变装大王”到中老年的“一衫到底”,男一号的服装,作为影片中重要的视觉呈现要素,做到了合情合理。


女配角妈妈:从艳丽少妇到素色老母

 

《摔跤吧!爸爸》作为一部传记性电影,服化造型需要配合剧中人物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这也是考核一部电影是否合格达标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本片中,在每个时期都陪伴在老马爸爸和两个运动员女儿身边的母亲,作为重要的女配角,其服化造型的变化,在不借助任何对白、旁白或者字幕注释的前提下,一丝不苟的完成了几十年的时空转换。



如图所示,这是青年时代的妈妈首次登场,身着颜色饱满的红色沙丽,这是印度少妇的典型装扮。剧情中,处于这一时期妈妈的服装都以颜色艳丽的沙丽为主。


等进入到中年时期,如图所示,妈妈换上了素色的沙丽。

 


等影片结尾部分,即将迈入老年时代的母亲,如图所示,不仅已和背景群演的老妇们一样身着素色沙丽,而且通过前后面部妆容的对比,我们也会发现,母亲的脸部是“逐渐”长出了法令纹和鱼尾纹,头顶也是逐渐冒出了丝丝白发。从艳丽的少妇到素色的老母,《摔跤吧!爸爸》中女配角的服化造型:合格达标。



姐妹花:从对抗“撞色”到和好“撞衫”


《摔跤吧!爸爸》中的姐姐吉塔和妹妹比塔,是本片的两位重量级的女主角。这对姐妹花成年后在服装配色上的对比变化,成为了两姐妹内心情感变化的外在视觉延伸。两位女主角的服装设计,完成了对人物关系的揭示和表现。

 

如图所示,这是本片中的成年吉塔“大战”老马爸爸的桥段。影片中,在国家体校接受了全新训练方式,走上“离经叛道”之路的姐姐吉塔从学校回家探亲,当着妹妹比塔及众人的面,“战胜”了年迈体胖的老马。



此时的姐姐,将这次胜利看作是对父亲“过时老土”训练方式的批判。同时也希望从小听话的妹妹可以“弃暗投明”,跟着自己混。但令吉塔大失所望的是,这次摔跤的胜利,却造成了妹妹比塔与自己情感的隔阂,甚至是观点的对抗。妹妹比塔不仅正面反驳了姐姐的观点,而且还坚定了跟随父亲继续练习摔跤的决心。

 

影片中,当这对成年后的好姐妹第一次出现在摔跤场开始,服装配色就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反差。这一反差,一直以“撞色对抗”的方式延续到了姐姐吉塔在国际赛场屡战屡败,幡然悔悟,卸下内心的骄傲,与妹妹比塔在校园里谈心的桥段,姐妹俩的服装颜色才趋于接近。



之后,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姐姐吉塔打电话回家向老马爸爸道歉,与妹妹比塔重归于好后,这对姐妹的服装出现了“同色撞衫”。因为此时,姐姐吉塔从内心深处终于认可了父亲,开始接受父亲的训练,和妹妹比塔一起为了实现和父亲一样的冲金梦想而努力。


好、坏教练:颜色PK至始至终


《摔跤吧!爸爸》中的反面人物是国家体校训练队中的主教拉姆·卡达姆,简称老卡。老卡教练和老马爸爸之间的对抗,从两位主角同台登场开始,一直延续到影片结束。服装方面,也通过颜色的反差对比造成的视觉冲突强化了这两位教练之间“拔剑弩张”的矛盾关系。而且同是“教练”,如何暗示谁更靠谱呢?最简单、最普遍的方法是“天使白”与“恶魔黑”的对比。



2

造   型   篇


《摔跤吧!爸爸》的服化造型,不仅做到了“合格达标”,而且还有不少“点睛出彩”的地方。


头发:主角内心戏的外在标志  

 

影片中赚得观众不少眼泪的地方是老马爸爸为了让女儿们专心训练,狠心将两姐妹的马尾辫修理成了假小子般的寸板头。吉塔与比塔的“短发”造型成为本片中最具寓意的标志性符号。因为“短发”成为了老马爸爸和女儿们发生激烈冲突的导火线,也成为了女主角吉塔的心理动机由“强迫接受”到“主观认可”的这一重大转变的外化体现,而且在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头发还成为了成年吉塔“有意识反抗父亲”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图所示,童年时代两姐妹的一头长发,被父亲强迫修理成了寸板头。由此推动了姐妹俩对抗父亲,消极训练的剧情发展。



在姐姐吉塔夺得全国比赛金牌,进入国家体校之后,“离经叛道”的留起了长发。镜头中吉塔每一次对着镜子欣赏自己头发的情节,都在预示着成年女儿内心叛逆情绪的高涨。由此推动剧情发展到回家后与老马爸爸对抗摔跤的情节。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看到留着长发的吉塔在国际比赛中连连失利,直到自信心滑落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后,在和妹妹谈心后,吉塔鼓足勇气,向父亲道歉,从内心深处终于明白了父亲严苛训练的价值,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于是,吉塔对着镜子,亲手将长发剪短。如图所示,这一仪式化的动作,代表着女主角心理动机的彻底转变。“离经叛道”的女儿从此“改邪归正”。



主观能动性的最大激发,加上老马爸爸一丝不苟的严苛训练和在父爱感召下的鼓励与关心,吉塔终于实现了自己和父亲的“夺金梦”。此时此刻,站在英联邦国际女子摔跤比赛的冠军颁奖台上的吉塔,一头短发。




3

道   具   篇


《摔跤吧!爸爸》一片中的主角道具分别有:奖牌、闹钟、相册。这三样小玩意儿和影片中的主演们关系十分密切,或被主角们把玩,或被主角们念叨。这些道具的出现,是为了来履行各自的使命,有始有终;而非凭空出现的乱入。


主角道具一:奖牌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以体育竞技比赛内容为核心的传记体电影。影片讲述了女儿们在父亲的训练下拿到国际金牌的故事。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奖牌,即是主角道具。这个道具(奖牌),不仅是比赛名次的外化展示;同时,也承载了更深的意义。奖牌,代表了老马爸爸的人生梦想;同时也是对两个女儿的激励和鞭策——

 

“假如你拿到银牌,没人会记得你;假如你夺得金牌,你就会成为榜样,是成千上万女孩的胜利……”



在时长161分钟的全球公映版中,奖牌以主角身份,一共出现了5次。


每一次的出现,都符合技术考核的标准,即“服务剧情、辅助表演、丰富场景”。

 

奖牌第一次作为主角登场时,寓意着“希望”,是老马爸爸重燃希望的外化。


在镜头里,老马爸爸深情凝望着自己在青年时代作为摔跤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时获得的一枚金牌,这枚奖牌是老马爸爸引以为傲的最高荣誉。同时也激励着自己要坚守梦想。面对已有身孕的妻子,老马爸爸内心满怀期待,所谓子承父业,圆圆肚子里所孕育的宝贝就是可以实现自己国际金牌梦的天使。



奖牌第二次作为主角登场时,却意味着“无奈的放弃与深深的绝望”。


人到中年的老马爸爸,面对妻子连生四女的“残酷”现实,似乎不得不要彻底放弃训练“儿子”成为摔跤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为印度夺得金牌的“痴心妄念”了。于是,老马爸爸无奈地将这枚一直激励自己的金牌,放进了储物箱。尘封梦想,对男主角而言是一次深深的打击。



奖牌第三次作为主角登场时,剧情推进到了重要的阶段,老马爸爸和女儿们马上要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这一次,这枚奖牌也是一枚全国冠军的金牌,但不是老马爸爸的。而是他苦心培养的大女儿吉塔在全国比赛中所获得的。这时的奖牌,不仅是“子承父业”的代表;而且也是老马爸爸真正梦想的起点。他告诉女儿及家人们,他的梦想是一枚世界冠军的金牌。此刻,这枚全国冠军的金牌,不再是老马爸爸被迫放弃人生梦想的痛苦象征,而成为了老马爸爸实现世界冠军梦想征程的开始。



奖牌第四次作为主角登场时,却成为了父亲和女儿之间“冲突与伤痛”的导火线。这枚奖牌,成为了老马爸爸实现国际金牌梦的征途上最大的阻碍。因为大女儿吉塔正是在拿到这枚金牌后,变得“离经叛道”,抛弃了老马。更让老马爸爸痛苦的是大女儿的选择,换来的是在国际赛场的屡战屡败。面对这样的现状,老马爸爸似乎无力回天,作为父亲和教练,他内心是痛苦的。此时,二女儿也获得了同样一枚国际比赛的冠军金牌,是否意味着他将再次被抛弃?自己的国际夺冠梦是否将再次止步于这枚全国金牌?



奖牌第五次作为主角登场,是在影片的最后部分,这枚奖牌成为了男、女主角们“历经磨难,实现梦想”的终极外化。这一刻,这枚英联邦女子55公斤级摔跤比赛的冠军金牌,将剧情的发展带到了全片的最高潮:作为老马爸爸的大女儿吉塔,这名为国争光并创造历史奇迹的运动员,她内心所认可的最高荣耀,不是赛场上击败了悍敌,不是颁奖台上国歌奏响,更不是闪光灯和鲜花。在吉塔的心中,她最在乎的是自己父亲的认可。这枚金牌,不仅承载了无以言表的父爱,更是女儿报恩父亲艰辛付出的象征。

 

这枚金牌,让影片所传递的“人性之爱”的光芒落真真切切回到了真实的剧情人物上,让影片所宣扬的正能量与主旋律完成了“软着陆”。

 

如何让主旋律影片避免“假、大、空”?《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活教材。这其中,这枚小小的奖牌,作为主角道具,功不可没。



主角道具二:闹钟

 

作为一部讲述父亲训练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影片,《摔跤吧!爸爸》需要表现的重要情节是退役的老马爸爸如何将女儿训练成专业的摔跤运动员。其中有一句标志性的台词,“明早五点来找我”。

 


老马爸爸对两个女儿严苛的体能训练,从雷打不动的每天五点起床开始。正是这样的魔鬼训练,剥夺了本应属于女儿们的快乐童年。

 

进行这样严苛的体能训练,考验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毅力,更是对以身作则的老马爸爸的身心挑战。因为这不是一部控诉父亲野蛮家教的片子,假如情节处理不当,会削弱了影片本来的立意。

 

该怎么办呢?如何可以不露声色的表现出老马爸爸的艰辛付出呢?


本片中另一个重要的主角道具“闹钟”的出现,便完成了这样的使命。


影片中,两个女儿被迫5点起床、被迫穿上男装、被迫剃了平头,实在忍无可忍,准备揭竿而起,反抗父亲的“暴政”。于是,放在老马爸爸床头的闹钟就成了女儿们首先要消灭的敌人。结果,女儿们胜利了。当闹钟被动了手脚后,老马爸爸果然睡过了头。镜头前,这位人到中年、大腹便便的父亲,其实每天也必须要靠闹钟才能保证5点。女儿们的胜利,反衬了父亲难言的不易。



闹钟,作为这段剧情的主角道具,不仅让女儿们对抗“霸权”的情节趣味生动,而且更道出了老马爸爸身为教练所不可言说的秘密。



主角道具三:相册


主角道具,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合格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不论是奥斯卡的商业片,还是戛纳柏林威尼斯的艺术片,主角道具的使用,至少要起到这三方面的作用,即服务剧情、辅助表演、丰富场景。而且它们的出现,都是前后呼应的。

 

但是在国内上映的120分钟版的《摔跤吧!爸爸》中,却有一个bug,即帮助老马爸爸化解“私训”危机,打动校方领导,挽救了女儿们被开除的“神器”——相册,却凭空而降,没有任何前情铺垫。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控制时长,被删减了嘛。

 

回到161分钟的全球公映版中,影片为了让这个主角道具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刻“英雄救美”,其实做了许多铺垫。



这本相册的出现,源于老马爸爸带着女儿们参加各种摔跤比赛。严苛的训练和丰富的实战,是老马爸爸训练女儿们的重要手段。如何展现一次次实战呢?相册的出现,就是为了记录和印证这些重要的经历。

 

从大女儿吉塔第一次参加摔跤比赛获得了50卢比的奖金开始,老马爸爸便用心制作了这本相册。这是一本“装满了钱”的相册。每次比赛之后,老马爸爸都将女儿们上缴的奖金如数装进这本相册。



从吉塔第一次参加的摔跤赛的组织者口中,我们了解到一张门票只要卖2卢比,这2卢比即可让一个摔跤运动员吃好几个月。随着后续女儿们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所获得的奖金也来愈多,可想而知,训练女儿们参加比赛赢取奖金,其实对于老马爸爸而言是一门不错的“生意”。这位在开篇誓言坚守国际金牌梦的父亲,是否会在家庭生活经济压力的现实面前,“无奈妥协”呢?是否会在金钱的诱惑下,“本性暴露”呢?



没有。


老马爸爸将女儿们每一次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一张一张装进这本相册,认真标记下每一场比赛的地点或名称。

 

尤其是在代表着父女关系决裂的摔跤大战后,老马爸爸因为无法再和“离经叛道”的大女儿吉塔交流,进而陷入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感伤回忆中。此时,相册再次出现,承载了连接前后剧情,烘托人物心境的作用。

 

最后,当这本相册出现在校长室,帮助老马爸爸化解危机时,才是合情合理的。


这本相册,作为主角道具,不仅印证了女儿们参加实战的经历,而且也是父女情感的连接纽带,是父爱的象征,同时更衬托出老马爸爸对梦想的坚守和执着。




4

镜   头   篇


《摔跤吧!爸爸》中的男主角老马,拥有两个角色身份,慈爱的父亲和严苛的教练。



通常在一部合格的商业片中,阻碍主角完成任务,并对主角身份进行挑战和对抗的人物设定,可以理解为影片中的“大反派”。本片中的这位反面人物,即是在后半段出现的国家训练队的教练拉姆·卡达姆,简称老卡。



因为老卡的出现,大女儿吉塔选择了放弃父亲的训练。老马爸爸身为教练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老卡交给吉塔“花拳绣腿”的伎俩,令老马爸爸唾弃,并引发了一场父女摔跤大战,导致关系决裂。但是,老卡的指导不仅没有让吉塔获得胜利,而且屡战屡败的心理打击,几乎要终结了吉塔作为职业摔跤运动员的生涯,老马爸爸含辛茹苦培养起来的这棵好苗子眼看着就要被摧毁了。



这样一个大反派,是如何被一步步塑造出来的呢?


是通过镜头中严谨的构图设计和周到的灯光运用做到的。


这些简单而基础的方法,不需要什么“顶级大师”光环头衔的加持,更不需要什么高深莫测的艺术意义的渲染。这些镜头语言,都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本应该做到的“底线”,本应坚守的“古老原则”。


古老原则一:双人镜头


在一部影片中,表现人物关系,尤其是正、反派出现时,通过使用最多的是双人镜头。在《摔跤吧!爸爸》中,老马爸爸与反面角色老卡教练之间,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的双人镜头都传递着不和谐与对抗,火药味十足。

 

老马与老卡的第一次相遇是在父亲送吉塔到国家体校时。如图所示,在这组双人镜头中,两位主角从视线到水平线,都是不平等的。



随着剧情发展,老马私训女人、老卡状告老马,这对冤家第二次的会面,出现在了校长室里。从画面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教练和老马都是坐着,但是只要冤家出现在了一个镜头里,就一定要“不平等”。



在等待校方领导商讨处理结果的间隙,老马爸爸与老卡教练再次发生了口角冲突。此时的双人镜头中,演员们不管如何表演,镜头中,视线和水平线始终是不平等的。



在吉塔参加英联邦国际比赛时,即便老马和老卡之间相隔很远,但只要二人出现,镜头中始终保持着对立,营造出两位“教练”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古老原则二:轴线方向

 

除了双人镜头以外,影片中老卡教练的第一次登场,其实也通过基本的镜头语言原理,揭示了这是一位大反派。老卡首次出场的设计是穿过通道来到训练场。如图所示,演员在直行中逐渐偏左,最后是从右入画,来到了训练场。

 


电影空间中人物的运动方向可以传达出与人物身份相关的不同含义。和通常人的阅读习惯相符的方向是从左往右。几乎所有合格电影中的“好人”每次都会从左入画。当“好人”从左往右运动时,我们的眼睛运动比较舒适,下意识地,我们就会作出正面的判断。相反,反面角色通过从右入画,进而造成眼球运动的不舒适,并通过这样的微妙刺激来引导观众把这个人物的登场看成反面的。老卡教练的首次亮相,便严格遵循了这条“古老原则”。



古老原则三:铁窗栅栏 


《摔跤吧!爸爸》中如何通过镜头语言来表现父女关系的变化?有一个这样的细节:老马爸爸家的铁窗栅栏。这个栅栏,在父女关系隔阂与紧张时,每每出现;而当父女矛盾彻底化解时,又巧妙的淡出视线。


如图所示,这是影片中,童年时代的大女儿吉塔的首次出场,也是和老马爸爸第一次共同出现在镜头中。此刻的老马爸爸,面对妻子连生四女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放弃自己希望训练儿子成为摔跤运动员的梦想。女儿,成为了老马实现梦想的最大阻碍。于是,父女二人虽然同在一个画面中,却被彼此眼前的铁窗栅栏所阻拦。父女关系的疏远和隔阂,可见一斑。



第二次表现父女关系的矛盾,出现在大女儿吉塔进到国家体校后。当老马爸爸通过电话联系女儿时,每一次的通话,眼前都是铁窗栅栏。因为此时的吉塔,离经叛道,留长发、看电影、逛街娱乐、吃油炸食品,并且抛弃了老马教练,选择了老卡教练。父女之间逐渐出现了一道鸿沟,铁窗栅栏就是这种心理变化的“视觉信使”。



这道铁窗栅栏,是什么时候在《摔跤吧!爸爸》中消失的呢?是在女儿历经失败打击,终于幡然醒悟,主动往家里打电话,向老马爸爸哭诉道歉时。此时,随着吉塔和老马双双泪下,眼前的那道铁窗栅栏逐渐开始模糊,父女关系,第一次在主观推动下,开始了融合。



从这以后,父女之间再无铁窗横亘,通话时,都是和睦亲近的氛围。



用轴线运动和铁窗栅栏的构图设计来制造视觉困难,进而丰富镜头表现的“古老原则”,在《摔跤吧!爸爸》中还有一处经典的综合应用。

 

剧情中,大女儿吉塔坐在楼梯上在给老马父亲打电话。英联邦的国际比赛即将开始,但老卡教练为了应付拿到奖牌的KPI,强制吉塔减重降级参加比赛。同时,吉塔和老马爸爸都被校方禁足,父女无法相见。吉塔束手无策,打电话向老马求救。



如图所示,吉塔被纵横交错的线条遮挡着,同时,轴线运动中的上升对角线也出现了。共同预示着吉塔和老马爸爸需要共同面对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因为人的阅读习惯和重力习惯的共同影响,从右到左的上升运动是所有银幕方向中最困难的:这种上升既与眼睛阅读的方向相反,又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5

灯   光   篇

  

《摔跤吧!爸爸》的灯光设计,也同样遵循着一条古老的原则,即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关系和命运的反差,从而服务剧情、辅助表演、丰富场景。

 

简单理解,被冷光照着,不好;有暖光照着,好。

 

古老原则四:冷、暖光的对比


影片中在英联邦国际比赛的半决赛上,吉塔对阵焊敌尼日利亚选手纳奥米。



在半决赛前,老卡教练和老马爸爸分别对吉塔进行指导。这也是继校长办公室大战后,两位“教练”的再一次正面较量。如图所示,画面中出现了冷、暖两色的对比。老卡教练被冷光灯笼罩,老马爸爸则是被暖光灯包围。老卡教练让吉塔坚持进攻,而老马爸爸则告诉女儿做好防守。两位教练的指导方针正好相反。而且比赛的结果是,被暖光灯包围的老马爸爸的防守策略获胜。



通过冷、暖光的对比,揭示两位教练指导方针不仅相悖,且老马爸爸是正确的方面,《摔跤吧!爸爸》中还有一处。

 

如图所示,在姐姐吉塔“离经叛道”并全面接受老卡教练的指导时,参加的每一场国际大赛都是首站即被淘汰。而同一时期,妹妹比塔在老马爸爸的指导下,却在全国赛事中所向披靡,勇夺金牌。姐妹的比赛现场,姐姐始终处于冷光灯下(图左);妹妹则是在暖光灯中(图右)。



延伸:暖光即好

 

除了对比反差的应用,冷、暖光也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尤其是暖光灯的“刻意”设置,在服务剧情、辅助表演和丰富场景方面,较为普遍,暗示利好。

 

如图所示,这是老马爸爸和老卡教练在校长室外等待处决结果的一场戏。老马爸爸和两姐妹的一边,刻意布置了一盏落地的暖光灯,而老卡教练那边则是黑漆漆一片。随时剧情的发展,剧情也揭示了“暖光即好”的暗示。校方领导没有开除两姐妹。



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当校方领导宣布结果时,老卡教练的身边也是一盏暖光灯。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此刻的老卡也是好人?暖光即好,是否出现了bug?

 

实则不然,剧情中,虽然校方没有开除两姐妹,但是却“禁足”了老马和两姐妹。女儿们不能再出校园去找父亲训练。老马爸爸也不能再进校园指导女儿。老卡教练的告状,还是起到了坏人的作用。校方的决定,也满足了老卡的需求。两位教练在这达成了“平手”。



it is said “好画面,会说话”。


这样简单直接的基本镜头语言,在《摔跤吧!爸爸》中比比皆是。看似古老的原则,只可能被后人遗忘,而永远不会过时。


 不得不说的魔鬼细节


《摔跤吧!爸爸》作为一部质量合格的商业电影,在服装、化妆、造型、道具、镜头和灯光方面严格遵循着电影语言的古老原则。称赞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也不足为过。

 

或许国内的投资人们会认为,这样一部没有啥绚烂场景、华丽服饰、酷炫特技的影片,似乎不需要花什么钱吧?

 

谁说精良的制作,就一定要“霸气外露”?

 

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除了演员的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每个生产部门的合格达标,同时还需要对细节近乎完美的苛刻追求。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位像阿米尔汗这样懂得如何花钱的出品人、制片人在专业环节的层层把关。

 

it is said “魔鬼都在细节里”。《摔跤吧!爸爸》的精良制作,还体现在以下更加细化的技术指标中。

魔鬼细节一:胸毛也要染色


《摔跤吧!爸爸》中男主角阿米尔汗的体型、头发、胡须不仅做到了从青年到老年的渐进变化,而且连胸毛这个细节,都进行了一丝不苟的艺术处理:从无到有,从黑到白。



魔鬼细节二:护膝也是有来头

《摔跤吧!爸爸》中成年吉塔作为职业摔跤运动员,会有职业的病痛。这一点体现在了护膝上。如图所示,成年吉塔的第一次亮相,是在进行全国比赛。此时,吉塔的右腿绑着黑色的护膝(右为吉塔)。



这个细节处理,不仅通过颜色暗示和强化了右腿的伤势情况,而且这个细节,为后来吉塔在国际半决赛抛币对决中,被强悍的对手纳奥米抱住右腿,埋下了伏笔。


(图为决赛时吉塔只戴了右腿护膝)


在这场半决赛中,为何对手选择了吉塔的右腿?这说明吉塔的伤势由来已久,虽然吉塔为了混淆视听,双腿都套着护膝,但是纳奥米的团队也是做足了功课,有备而来。



魔鬼细节三:群演一个都不能拉


《摔跤吧!爸爸》中因为一心希望生儿子的老马连生四女,成为了村民的笑柄。一次老马带着女儿在街上走时,遭到了村民甲的戏弄。村民甲特意和老马打招呼,热情的请老马爸爸和孩子们吃糖果,庆祝自己喜得一子。

 

十几年后,当老马爸爸带着夺冠女儿荣归故里时,当年取笑老马生女儿的这位村民甲再次出现,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站在路边,看着盛大的庆祝队伍,一脸吃瘪。



魔鬼细节四:庄稼地、摔跤场也会“长大”


《摔跤吧!爸爸》在场景设计方面,也细心到家。影片中,因为村里的摔跤场不准女性进入,老马爸爸为了训练女儿,在自家农田里自搭了训练场。在训练场刚刚建好时,地里的庄稼绿油油一片。随着老马爸爸对女儿们的训练开始,这个训练场外的庄稼开始逐渐由绿变黄。由此配合着影片所表现的“日复一日,时光飞逝”。



等到女儿们都成年后,当年这个简陋的茅草训练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积拓宽了,装备也升级了。而且也有很多其他小姑娘们在训练。可想而知,老马爸爸训练女儿们成为摔跤运动员,勇夺全国冠军的事迹在村中成为了励志的榜样。小姑娘们的命运不再仅仅是年满14岁就出嫁了。她们多了一条生路。



除了村中的训练场有变化,影片中呈现的印度国家体育馆,也随时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影片开头,老马爸爸回忆自己作为摔跤手参加1988年的全国比赛时,那会儿的场地条件十分简陋。摔跤垫是红白两色。等到大女儿吉塔开始参加全国联赛时,和老马爸爸当年比赛拿冠军的时间,大概相差有20年,此时印度的国家摔跤场馆已经变得敞亮起来,摔跤垫也变成黄、红、蓝三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和经济条件下,摔跤运动在印度本土的变化历程。



等到吉塔来到国家体校,并参加国际比赛时,可以明显看到此时摔跤场馆的设计,颜色更加明快,观众席也越来越大。这也预示着女儿吉塔在父亲老马原先的高度上,将取得更高的成就,更上一层楼。






感谢你勤劳的拇指,终于滑到了这里!

 

谁说走进影院的中国观众“不识货” ?

 

同样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同样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看似闲着无聊才走进影院的中国观众和日理万机、投资影视的大金主们相比,似乎更理性,更客观,更识货……

 

中国所拥有的电影银幕数在2016年已超越美国,截至2017年5月31日,已达45,946块。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渐壮大,也为娱乐业的创作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倘若中国本土的出品人、制片人可以像阿米尔汗这样,对每一部投资生产的商业影片进行基本质量的把控,哪怕只要做到“达标”就好,在中国这样“饥渴”的观影市场,敢问围绕这件“商品”的收益怎么会不好呢?

 

中国观众再也不会像五、六年前那样可以被铺天盖地的虚假宣传忽悠进影院了。


中国观众开始识货了。哪怕是所谓的“小镇青年帮”。

 

谁说投资电影就是一次“风险极高”的冒险?

 

是的。

 

投资制作一部技术指标都无法合格的电影,并让这样的产品登陆大银幕,确实是一次很可怕的冒险。99%的几率是血本无归。

 

就像开着一辆零件不齐全的车上了高速,不扣安全带,还恣意违反交规......

 

—— 行车与守则相伴,安全与幸福同在

 

—— 制作与守则相伴,口碑与票房同在



致敬《摔跤吧!爸爸》的幕后制作团队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可以在中国本土创造故事片票房10亿的奇迹,之所以可以碾压5月上映的各类国产影片,是因为这是一部质量达标、制作精良的电影。

 

阿米尔汗除了做好一名演员,更重要的是作为本片的出品人、制片人,组建了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技术水平过硬的靠谱的幕后制作团队。

 

电影,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电影的诞生基于技术,技术是电影的根本。电影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奇迹,而是集体协作精神的体现。一部合格电影的诞生,凝结的是几十个部门上百个职位的专业电影人的辛勤劳作,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摔跤吧!爸爸》的10亿票房奇迹,正是全球观众对这些幕后默默付出的电影人的致敬。他们分别是:

CINEMATOGRAPHER

Satyajit Pande

EDITOR

Ballu Saluja

PRODUCTION DESIGNERS
Laxmi Keluskar  
Sandeep Meher

COSTUME DESIGNER

Maxima Basu

MAKEUP DEPARTMENT
Avan Contractor
Vikram Gaikwad
Jogender Gupta
Nanao Soyam

ART DEPARTMENT

Rishabh Kushwah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