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点】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怎样的?

 光明老师 2017-07-28

 

“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率先启动了核心素养的研究;第二阶段是扩展到美国,随后扩展到国际组织欧盟,这个阶段也是核心素养产生全球性影响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开始向亚洲国家扩展,首先是日本,然后是新加坡,此时,核心素养引起了联合国教育组织的反思,中国在这个时候开始加入,2014年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2016年推出核心素养的标准。

英国是最早关注核心素养的国家,但其实在英国,他们不是称为“核心素养”,而是“核心能力”。英国修订国家标准的时候,提出“跨学科核心能力”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提了另外一个概念,称为“关键能力”。在英国,“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素养,是一个基础性的要求。

澳大利亚表述为“7种核心能力”,它其实把英国的跨学科核心能力具体化提炼出7种。

2002年,美国提出了“21世纪技能”,这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关于核心素养的表述,到现在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

欧盟提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框架,这个框架是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成三个维度,即“个人发展”“社会融入”和“经济生活”。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提出了一套核心素养的标准,它主要强调人要学会与工具、与他人、与机器、与职业工作打交道。

日本的核心素养是“德知体”,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德智体美劳”。

新加坡提出一套很复杂的核心素养,其中的基本内容称作“新21世纪技能”,是在美国“21世纪技能”的基础上提出的。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核心素养归纳为“工具性素养”和“人文性素养”(“人本性素养”)。所谓“工具性素养”就是人要找工作,就是把学习的技能当成生存的工具,但是应该更强调“人文性素养”,包括个人修养、个人生活信条等等,认为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2016年,芬兰也提出了七种核心能力。


而在我国,“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各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美国的“21世纪技能”其实是很复杂的系统,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学习和创新技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二是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就是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技能,培养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将“21世纪技能”作了简要的概括,称为4C技能,即“评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创造性与自主学习能力”(Creativity & Active Learning);“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Communication & Cooperation)以及“跨文化理解与全球意识”(Cross-culture Understanding & Global Awarenes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