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忠康:把书法当做一种学问,去治理、去体验

 夏雨6368 2017-07-28

陈忠康,196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曾任职于温州博物馆、温州师范学院。2008年中央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苏东坡诗一首 19x53cm


把书法当做一种学问,去治理、去体验


文 / 陈忠康


学习书法,我总体保持着一种思路,学古人、深入古人。学的面由晋唐宋到明清、当代,再往上追溯,到魏晋之前,整个书法史的脉络用我自己的书写去验证,这是我的方向。因此我的学习点很多,一边临摹一边创作,临摹就是吸收古人的东西为我所用。由于学得杂,我的书写风格就变得快,很多人都奇怪我的书风怎么变得这么快,但实际上我是想更多地吸纳一些东西。这个习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成的,可能胃口比较大吧,这个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这种方法自认为也是受启发于古人,如董其昌、何绍基、沈曾植这些人,他们把学习书法当做是一种学问一样的东西,去治理、去体验。用自己手下的笔来做学问就有一种拿来主义的感觉,像董其昌,早年学颜体、学二王、学虞世南、学宋四家,后来学张旭、怀素等等,他碰到什么都会去学,然后化到自己笔下。通常一个书法家学一家两家,能够精通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我是想学董其昌的方法,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化到自己的笔下。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学习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很多弊端,目前还是处于消化阶段。我早年学楷书,后来学行草,前十年偏向行草创作,后来发现楷书等正体书薄弱了,想从原来的行草书调整到正体书,所以近几年以楷书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就从原来的草,转变为现在的正,这样综合能力更强。我发现古代的书法家,在书体运用上很巧妙,他们会有一个书体跨度,每一种书体的创作都代表了他不一样的书写状态,并不只是会一种书体,如小楷、大楷、偏楷行书、纯行书、行草、小草、大草、狂草,有一个书体序列,十来个品种,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都这么做的。目前我还有待解决的就是隶书、篆书这种更加古老的字体,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想再回归到更传统的文化里去,中国讲究古厚,人书俱老,心境与生活态度等也尽量要向优秀的传统文化靠拢。同时,我觉得现在书法界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书写材料跟古人比,差远了,我现在到处找一些古墨、古纸,只有最地道的材料,才能写出古人的这种意境,才能最接近于古人的感觉。物质性和艺术性是联结的非常紧密的,要回归传统,就必须要在物质上做好准备。


苏东坡同王胜之游蒋山 41x35cm


创作和临摹始终是一辈子的事


现在还是以临摹学习为主,看、读、想,目前还是把楷书做为根据地,以这个为基础,来开拓行书草书,要求自己写字落落大方,要有气质,不要扭捏做态,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字的好坏也像做人一样,堂堂正正,也不能太规矩,要有灵气,在写字当中,追求两个高度,一个是法的高度,一个是情趣的高度,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然和功夫的协调,功夫要到,天趣又要到。一方面临摹,一方面消化,一方面创作。创作和临摹始终是一辈子的事情,古人大多数是一辈子都在临摹的。 


唐人祖咏、李峤等诗各一首 29x46cm


局部


碑和帖都各有它的功用


碑帖我都感兴趣,大学阶段我都写的,碑学对我来说有个情结问题。我发现古人,凡是提倡碑学的人,早年都是写帖的人,帖学如果不先学习,碑学就容易误入歧途。以我现在的审美,对碑学、金石学的这种气质,反而越来越喜欢。我以前走的是帖学路数,帖学有一个弊端,就是写多了容易油滑,容易单薄,而且有一些工具比如说羊毫、生宣实际上是不适合写帖学的,需要融入一些金石碑学的东西。我现在写楷书,就既有帖学的东西,又融入一些碑学的气质,未来,可能对汉碑、大篆我也要深入的学习一下。对于一个书写者来说,最好不要有一个碑和帖的界限,碑和帖都各有它的功用,如果能够融合在一起,那是最好的。当然目前来说,很多人把我定位在帖学领域,实际上我是在悄悄变化的。



 书法集联


陈忠康


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一等奖、江南文化节“翁同和奖”、连续两次获浙江省书法大展最高奖——“沙孟海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2010年被《书法》杂志评为“十大青年书法家”、2013 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入选“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并荣获“兰亭七子”荣誉称号、“世纪之 门”中国艺术展、第一、二、三届流行书风展,担任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评审委员。


出版《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陈忠康卷》、《中国 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陈忠康书法卷》、《全国中青年50名家临摹实录》(光盘)、《经典的复制与传播——以兰亭序版本为中心的考察》等书籍。



相关链接 


陈忠康 书法馆






陈忠康书法馆依托北京杏坛美术馆的百年文脉,意在展示陈忠康先生的精品力作,馆藏作品代表他近年的创作水准,体现了陈忠康先生精妙娴熟的笔墨技巧、丰富多彩的文房创作材质以及立足传统的多样风格。为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观赏、交流,与学习的场所。



陈忠康书法馆掠影

陈忠康书法馆掠影



陈忠康书法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5-3号。



作品欣赏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周敦颐《爱莲说》33x66cm


吴镇、陆捈微员峤仙游 32x44cm


杜少陵诗《堂成》33x33cm


柳永词《八声甘州》33x33cm


东坡题跋 47x43cm


谢逸千秋岁夏景 53x45cm


吴昌硕题菊二首 66x17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