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器形。
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形与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形基本相同,主要有碗 盆、高足杯、梅瓶、僧帽壶,多为小件,较少大件,此外还有爵、扁壶、盏托、盖豆、花 浇、印台、小盏、葫芦瓶、双耳瓶、玉壶春瓶、荷叶盖罐、鸡心扁壶、圆筒型器座、波斯型执壶等。 清代甜白釉仿制品器形与清代出产瓷器器形相似,以官窑仿制的甜白釉 官瓷,做工精致,胎体规整,工艺水平甚至在永乐甜白釉之上。 二、看胎釉。
明代永乐甜白釉是在元代卵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用原材土矿经过淘炼,所用釉料也是降低了含铁量的,所以出产的甜白釉比卵白釉瓷胎更薄更白更有 韧性,胎釉佘泽莹润,微泛米黄,在积釉的地方,釉面呈现湖水绿颜色 清代仿制的甜白釉胎质细密洁白,但是瓷胎为人工拉坯,胎体厚重,上下均匀,釉面平滑呈白色, 但是积釉的地方釉面没有呈现湖水绿颜色。 三、看装饰手法和修胎工艺。 明永乐甜白釉大部分没有纹饰,只在内壁或者盏心有少量暗花做装饰,题材多有双龙双凤、莲花、玫瑰、牡丹、山茶等,纹饰精细,线条圆润 流畅,第一眼很难看清,有模糊之感。 瓷器口沿修胎尖利,用手触摸有刮手的感觉,瓷器底足修胎使用平切手法,底足内外釉层分界规整自然。 清代仿制甜白釉纹饰也有寓 意丰富的吉祥纹,纹饰清晰,线条自然流畅规整,一眼就可看清。 瓷器口沿修胎均匀自然,手摸没有刮手之感,瓷器底足修胎具有清代瓷器修足特征。 四、看款识。 明代永乐甜白釉款识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多为暗刻,款识外边以划花或者印花纹做装饰,或许是釉料较高的乳浊度的关系,使得写法不太规整,字迹 也不清晰。清代仿制的甜白釉款识为“永乐年制”也为四字篆书款,但是写法与永乐时期的不同,写法规整、字迹清晰可辨。 五: 永乐甜白釉特点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 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 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 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