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滑膜囊和腱鞘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作用?

 颈椎矫正 2017-07-29


肌筋膜炎和肌筋膜疼痛是怎么发生的?

肌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姿势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急性发作。肌筋膜疼痛的发病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受风寒潮湿侵袭、扭曲、损伤、卡压、炎症刺激、缺血、循环障碍、组织水肿。这些因素通常互为因果,最终导致缺血缺氧、疼痛、功能受限。缺血引发酸性代谢产物和一些炎症因子如儿茶酚胺、P物质、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及氢离子、钾离子释放,这些物质又被叫做疼痛物质,它们的存在刺激外周的伤害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通过一定的机制将痛觉刺激传递到大脑,产生疼痛。同时缺血导致能量缺乏而发生细胞的钙泵功能失常,一则导致肌肉收缩自动终止,功能受损,二则肌动蛋白和粗肌丝被持续激活,引起肌肉持续收缩,产生痉挛。此时若继续之前的动作或用力突然或过猛,则容易产生肌肉纤维和筋膜的微小撕裂,甚至断裂。由此产生的损伤、出血、炎症因子释放等进一步加剧缺血,疼痛,使得病理上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或者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疼痛会转入慢性;反复出现的疼痛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如焦虑、不安、担忧等,但出现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并不单纯是心理性的,而是躯体疾病激发和持续存在的结果。因为心理压力会增加肌筋膜的电活动,所以是潜在的加重性因素。发生慢性疼痛的机制很多,但目前尚无定论。

滑膜囊和腱鞘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情况可能发生肌筋膜疼痛?

人体的肌肉筋膜的运动是有方向的;每个动作的完成通常是由起不同作用的多块肌共同完成的。当疲劳,风、寒、湿刺激,缺血,损伤等情况下,大脑不能正常发送信号和运送物质,或肌肉不能及时完全地听从脑的支配,导致单块或多块肌的收缩启动或停止滞后、力量不足或方向不对,使肌纤维不能按正常方向或力度收缩而发生扭曲,筋膜内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到异常牵拉而受到损伤;神经末梢会对这些损伤产生反应,通过神经调节,释放出化学物质,即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或局部组织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疼痛信号从末梢神经,经脊髓传向大脑,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借以提醒机体停止运动,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此时,疼痛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