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的用人环境需要背景调查

 婧妹子 2017-07-29


背景调查在用人方面特别重要。作为用人方,招聘期间应该对候选人的信息背景、真实性尽可能把关,为今后有一个健康的用人环境做准备。


我接触过一个叫“较真”的背景调查团队,他们举了一个具体事例。此前有一家公司请他们对一位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该应聘者声称他在美国一家排名前十的大学里研修了三年EMBA,公司觉得应聘者的学习背景很好,工作经历丰富,公司聘用该应聘者的意向很大,然而经过背景调查发现,应聘者确实曾经在那个学校上过学,但是进的只是一个临时托管班。


现在简历造假超过40%,有些人将自己的优点放大了,有些人造假的水分几乎淹没了真实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模糊自己的工作定位。比如,有的候选人可能在BAT 只做过运营,而且这个职位可能和产品并没有关联,但是他在简历上可能写“BAT 产品总监”;还有候选人说自己参与过某重大项目,这个项目刚好和他面试的职位有很强的关联度,但实际上他可能只参与了一个很小的环节,没有带过团队,也谈不上相关的经验和能力。人的本性一定倾向于正面描述自己,把自己说得更优秀、更好,怎么对此进行分析判断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在招人、面试的过程中,对候选人做背景调查,得到对方的真实信息,有助于减少招聘成本和用人成本。很多创业团队的合伙人都是创始人的同学或同乡,这正是出于“疑人不用”的考虑,因为创始人对他们知根知底。但如果没有能够一起创业的同学或同乡,那就只能通过背景调查防患于未然。


在国外,作为背景调查的信息提供方,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因为国外有相关法律约束,受访人要为其提供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而国内却缺乏这一类约束,受访者提供的信息往往真实度堪忧。


所以,如果牵涉到重要职位,依托第三方渠道去做背景调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比如前面提到的“较真”背景调查团队,他们作为第三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候选人的背景进行验证:使用他们的系统,输入身份证号或名字,就能够查询到个人注册信息以及金融记录等。


此前有一家公司招CTO,面试的时候,有一位候选人很不错,于是招进来,谁知两周后这个CTO 忽然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公司的数据。后来做背景调查才知道,这个人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公司的CEO。试想,如果能够在面试的时候就查询到他的注册信息,那就免去了后面的一系列麻烦。


通过第三方,用人方还可以对候选人此前所在团队的创始人、HR 部门,或者跟候选人有实际工作关联、能够提供候选人工作记录的人进行调查取证。其中包含这样一些调查维度:


你跟他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他的工作表现是什么样的?


他参与了什么项目,参与度如何?


他在公司的贡献是什么?


他犯过的错误是什么?


你跟他一起工作,你觉得他身上最大的优点跟缺点是什么?


他离职的时候团队跟他之间是不是有纠纷?


……


这样的“旁证”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背景调查信息的准确性,而多维度的验证,也能够立体地呈现出候选人的全貌。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在劳资纠纷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在面试的时候会表现得特别好,入职之后又故意表现不好,等到团队的HR 说要辞退他,他就开始索要赔偿。如果团队有去做背景调查,有依托第三方的渠道从各个维度去验证候选人的背景,那就肯定不会雇用这样的人。


第三方的背景调查价格,平均在几百元左右,比起雇错一个人付出的时间成本和赔偿金数额,这已经是很便宜的成本。越是早期的团队,招核心成员的时候,越是建议去用第三方做背景调查。假如有人一听说做背景调查就不干了,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样的人不招也罢。假如你发现有些人在信用调查方面有污点,比如信贷有欠款,那至少不能将这个人放在市场或销售的职位上。


除了像“较真”这种第三方渠道之外,背景调查的途径还有很多。如今,已有一些互联网工具从产品的功能上入手,可以通过使用工具去抓取平台上所有的简历信息。一般来讲,一个人可能有好几份不同侧重点的简历,在这家网站搜索某某名字,简历信息自动被抓取、分析、去重,然后展示在平台上。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简历造假,立刻就能够通过这种抓取和分析,被人看出端倪来。从候选人角度来说,他们或许认为,多个版本的简历是为了对应不同的企业,突出自己的优势,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是简历一定不能浮夸,否则,用人方一旦通过这种方式去查,很容易对候选人的诚信度和靠谱程度抱有怀疑。


在招聘领域,垂直的工具越来越多,比如关于学历的真实性,现在也有专门的工具进行验证。就HR 这个圈子来讲,我们在真格系内部也能够建立一个验证机制,即将400 家被投公司聚合起来,只要是离职的人,我们都会通过相互的调查验证,给这个人贴上一个标签,比如“诚信”“认真”等。某些风评不好的人,就把他们放进黑名单。


背景调查还有一种非正式方式,有的职场社交平台产品可以实现这个功能。用户登录之后,输入学校、公司等基本信息,后台数据就会自动抓取用户曾经的同学、同事以及好友关系,形成一个人脉关系网,通过这一类社交平台上强大的关系网,用人方可以根据候选人提供的简历信息,直接调查候选人曾经的同事、同学,以及其他相关的人脉关系,从中了解到很多信息。目前这种社交平台上的用户主要集中在金领、白领以及海归,但是今后也会慢慢被其他招聘领域或者招聘工具引用。


内容摘自《创业,请从会用人开始》,Lisa著。


 

推荐给爱学习的HR:

一直致力于“探索领导力发展”的伙伴们,你们是否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惑?

·虽然领导力发展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的突破点究竟在哪儿?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管理者产生自发的行为改变?

·培训效果能不能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怎么做可以确保效果最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