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数据分析公司发布了二季度手机中国市场占有率报告。在第二季度,国产手机份额达到了87%,而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已经逊色于华为、Oppo、Vivo、小米,位列第五位。 2016Q2及2017Q2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析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在2000年前后,以波导、夏新、科健、熊猫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崭露头角。“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更是成为广为人知的广告语。在2003、2004年,波导手机处于鼎盛时期,手机年销量曾经突破1000万部,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第一名。至2006年,波导依旧在国产手机中创造出连续六年销量第一、连续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销量累计近6000万台的业绩。 不过,波导、夏新、科健、熊猫等手机厂商在技术积累上相对较弱,不仅在核心零配件上依赖境外供应商,一些品牌甚至连整机都依赖境外厂商提供,自己能做的仅仅是贴牌——一些国产手机完全是拿韩国产品做贴牌。之所以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主要是依赖超低价和找对了风口。 由于在技术上的不足,第一代手机厂商大多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贴牌厂商来说,即便是最基本的维修都做不了,售后服务水平偏弱,又进一步影响了口碑,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而如果对损坏手机一律换新,又会导致成本大幅提升。加上未能抓住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东风,波导、夏新、科健、熊猫等第一代国产手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在智能手机时代,随着安卓系统和ARM的兴起,加上高通、联发科等厂商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为智能手机整机厂商解决了芯片、通信和操作系统的技术难题,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中国手机厂商也借着这波东风快速发展。中国台湾的HTC最先发力,市值更是一度超过诺基亚,只不过由于HTC决策失误、固步自封导致痛失好局。 中国大陆也形成了以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四大手机品牌。其中,中兴U880手机实现单款手机销量超过1000万,虽然单款手机销量超过1000万在现在看来稀疏平常,但在6年前还是颇为不易的。 随后,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杀入手机行业,通过互联网营销+卖期货+免线下渠道开支的办法将主流硬件配置的手机的价格降到2000以下。 随着国产品牌手机销量与日俱增,产业链越来越成熟,技术的迭代演进导致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的成本不断下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些传统手机厂商也开设建设荣耀、努比亚、大神等互联网品牌,与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打价格战,手机的价格被不断拉低。至2014年,国产千元机的性能已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这使得过去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比较关注硬件配置的“理工男”、“够用党”等群体来说,再也不必因为手机性能原因而去选择国外手机品牌了。 在中低端市场立足后,华为、Oppo、Vivo等品牌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冲击,通过明星代言,各种打广告,冠名综艺节目,互联网营销等手段提升品牌附加值。像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已经有了一定品牌认可度,而Oppo和Vivo一些硬件配置中规中矩,外观靓丽的2000—3000元价位的手机已经能够实现单款上千万的销量。这些现象已经表明,国产品牌手机不仅在千元机市场稳如泰山,在中高端市场也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和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缺乏技术积累不同,这一波兴起的手机品牌中,不乏技术实力非常强的科技公司,比如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公司在通信技术上具有非常强的实力,特别是在基带技术上,华为有自己的霸龙基带,中兴有自己的讯龙基带,而且像马沃尔的基带也曾经找中兴帮忙调试。 虽然由于经营原因,中兴在做自己芯片的道路上慢了几拍,但华为通过不遗余力的投入和借力ARM——站在ARM的肩膀上,开发出了麒麟芯片,与开发低端手机芯片的展讯一道,转变了过去手机SoC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前十位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