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壑松风——致敬宋元山水画展”开幕

 大敏8f1qqoauxj 2017-07-30

7月29日下午两点,“云壑松风——致敬宋元山水画展”在杭州东星行开幕。此次画展由世颐典藏与利星行杭州东星行联合举办。展览现场配合香道茶道表演,以古琴曲为背景音乐,与展出作品相得益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千百年来,沧桑迭变、兴废交替,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历经浩劫,宋、元两代的绘画作品不仅存世数量有限,而且流散于世界各地,深藏罕现。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寻着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在山水画创作上,明确地追溯宋元明清山水境界,探索复原古人山水笔墨的门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青年画家冯流阳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宋画十分痴迷,常常几个月深居简出,在纸上勾勾画画。而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近三年来的精品力作,既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致敬宋元山水画的直接表达。



(采访画家冯流阳)


冯流阳的山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古的纯粹性和准确性。冯流阳遍学古人、积累经验,但他能精准把握每一家每一派的要义。他侧重选择五代两宋山水,着力研习董巨、李范、郭熙。他的每一张画,出处相对“单一”,一看便知其来自某朝某派某家,极少做拼凑杂交。这种“单一”并不是缺陷,而是画面纯粹与和谐的保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以来,法度愈来愈完备成熟,学古人的过程,是由生到熟,再由熟返生,最后达到熟而又生、生而含熟,即“熟外生”“生外熟”之境。“熟”是最需要耐心、定力的阶段,也是最能体现能力的阶段,能做到“熟”的,已经实属不易,冯流阳的年龄、阅历,应该已经处于“熟”。他没有急于出脱古人而标新立异,而是徜徉在宋元之间。这是一种大智慧,扎根宋元山水的土壤,充分吸收其中营养,可谓厚积而薄发者也。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枫落吴江冷

冯流阳

绢本水墨

34*138cm 约4.2平尺

“枫落吴江冷”取自北宋苏轼词。此图画江南江景。江岸古松数棵,好比高洁之士立于庭前,又像醉酒之人摇摇晃晃。古松上藤蔓随风轻舞。风拂过芦苇,仿佛低声细语。此图采用北宋赵令穰、李成、郭熙笔法;构图为元代倪瓒一江两岸构图法。


空山松子落人应不眠

冯流阳

绢本水墨

157*97cm 约13.7平尺。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来自唐代韦应物诗句。此图画两株参天挺拔的古松,松枝遒劲苍古。树下有一位高洁之士拄杖而立,仰首看浩大宇宙。高士身边清流潺潺,寓意洗去尘世污浊。此图采用元代李息斋笔法。


明河共影

冯流阳

绢本水墨

60*41cm 约2.2平尺

此图画江南风光。远山重叠掩映。微风拂过,一片清荣茂盛的树林沙沙作响。渔艇上渔人垂钓,悠闲自得。 此图采用五代南唐董源《潇湘三卷》笔法。


且听风吟

冯流阳

绢本水墨

61*42cm 约2.3平尺

此图画飞泉从空中而落,泉声叮咚。石壁上山雾濛濛。山涧中双树相依,藤蔓随风轻舞,且听风吟,寓意自由。此图采用北宋郭熙笔法。


松石流泉

冯流阳

绢本水墨

115*90cm 约9.3平尺

此图画乔松两株,立于大石之上。清风拂来,松上藤蔓轻舞。松下流泉泠泠作响。远山在一片雾霭之中。山间溪流蜿蜒,由远及近。寓意归隐山林。此图采用北宋李成笔法。

 

听松风处

冯流阳

绢本水墨

60*40cm 约2.2平尺

此图画断崖之上曲松两株,松树遒劲有力。一片山雾之中,流泉飞瀑自山巅落入山谷,溪声清脆悦耳。寓意林泉隐逸之志。此图采用北宋李成,王诜笔法。


烟波云帆

冯流阳

绢本水墨

138*35cm 约4.4平尺

此图画群帆远航。一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景致。此图采取竖构图,采用清代四王之笔法。

 

曳烟

冯流阳

绢本水墨

40*60cm 约2.2平尺

此图画一株古松生于巨石之上。微风拂动藤蔓。松针画法用北宋李成的攒针法,细如发丝又挺立如针。此图采用元代朱泽民笔法。


雪溪寒林图

冯流阳

绢本水墨

138*70cm 约8.7平尺

此图画雪景寒林。溪岸画松树两株,流水形成一片深潭,皑皑白雪遍布山林溪地。用雪寒之感给观者带来宁静清和之感。此画采用北宋李成画法。


云壑松风——致敬宋元山水画展

艺术家: 冯流阳

展览时间和地址

 

杭州东星行  杭州下沙开发区三号大街418号 

729--830

浙江星杭    杭州文一西路1328号          

730--8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