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开玛丽苏剧《我的前半生》,还你一个真实的管理咨询

 北书房2014 2017-07-30


前半生今晚大结局,再加上前天被公司美女合伙人的文章刷屏之后,有了这篇“观后感”,登登登登。

偶在公司三年,以下提到的咨询公司仅指偶所在的四大管理咨询公司,和MBB等咨询公司没半毛钱关系。

就从之前朋友圈热烈讨论的一个PM年花销84万开始说。


说收入前先要划一条有关级别的分割线(通常是从经理这划),先聊一定级别以下的情况。


1. 说到报酬,我们就要来看一下,咨询顾问面临什么风险?

一定级别以下的咨询顾问一不需要承担营业额指标,二不需要为预算超支负责,三不需要为项目失败负责。

那一定级别以下的咨询顾问好像也不面临什么项目上的重大风险了。

2. 另外结合项目的复杂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来看整个项目的报价情况。

不过对于一定级别以下的咨询顾问来说,项目分红与咱们也是无关的,所以大项目小项目是不直接影响咱们的收入的。

3. 再看咨询顾问资源的稀缺性。这个不用说,答案就很明显了吧。

可想而知一定级别以下的顾问收入回报会可观吗?

再聊一定级别以上的情况,比如剧中的咨询PM有能力年花销84万,这种情况不能说严重失实。

不过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该PM要有能力持续拉到大项目、需要面对项目上的重大风险、某种程度上属于稀缺资源。至于他为什么还只是个PM,请大家自行脑补。

划分服务类别的维度多种多样,有先按职能/行业分完再细分服务的,这里就从单一或多产品以及是否标准类业务角度划分,简而言之:

1. 在单一标准类业务中,客户需要投入的心力偏少,出来的结果也八九不离十。而这类业务竞争很激烈,利润空间最小。

2. 而在单一非标准类业务中,客户需要不断参与进来,在每个重要节点确定咨询公司的方向与高层想法一致。

3. 在多产品标准类业务中,咨询公司团队就有点像客户的一个部门,因为这种项目周期通常都很长(一年以上),项目组内部又会单独成立好多个子项目组,对于每个子项目组从事的就和第一类业务差不多,比较考验项目委员会整合多个产品的能力。

4. 多产品非标准类业务,这条听上去就很复杂,基本情况与第三类业务差不多,就是从每个子项目组开始就与高层频繁互动,这类业务风险比较高,实际工作中不常见。


咨询顾问是企业医生?老师?会计师?经理人?好像都有道理。

我觉得咨询顾问是帮助企业破局的人,所以咨询顾问自己本身的格局就很重要。

另外说咨询顾问是销售也不为过,前天美女合伙人在公众号提到人性探讨,

原话如下:“我今天仔细反省了一下,觉得还是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做到位,技术上都考虑到了,但不善交际的顾问们宁可花时间论证技术,也不愿意去探讨人性,最后很多事情确实败在了“人”上面。”

的确,咨询顾问是第一线工作者,是需要每天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群人。

所以能否洞察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方面偶真心佩服那些销售精英,做销售一点不比整天搞数字搞ppt简单。

结合自己最近的经历,偶能说看本剧,对罗子君当销售的几段比咨询更有共鸣吗?

 

 

排除仅仅为了在简历上增加一条某某知名咨询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外,选择管理咨询还有以下这些益处:

1. 认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的咨询公司还是比较多元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比总是和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一起,长期来看会更有益。

2. 管理咨询一般都至少和集团/公司的一级部门对接,相比一开始就在甲方的一个部门基层任职,站得更高不说,看得也更广。

3. 选择一个大的平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脉资源,全球化的技术资源也是源源不断的。

4. 当乙方从此不再玻璃心、公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