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發明三民主義、規模五權憲法、手創中華民國、倡導國民革命,休功盛德,並壽山河;主義遺教,同祚日月。 國父之革命,實中華民族之革命; 國父之思想,實中華文化之思想。其學說、主張,發於人性之至仁,本乎天理之至誠,高明中庸,廣大精微,放之則彌六合,捲之則退藏於密: 其民族主義之遺教,以中華文化之倫理道德為體,以恢復固有之能力智識為用,始於救五千年文明於生死存亡之際以圖民族之復興,終於合四萬萬人民為一大中華民族以進世界於大同; 其民權主義之遺教,除專制主義之禍而擇民主自由之善,闢代議政體之弊而行主權在民之實,斥政府無能之惡而創權能區分之新,承堯舜天下為公之古義,繼孔孟民惟邦本之至理,誅絕四千年專制之流毒,開創億萬世民主之憲章; 其民生主義之遺教,順天地春夏秋冬六合之變化,養食衣住行育樂六事之生計,發明民生為社會歷史之中心,主張互助為文明進步之動力,凡耕者皆有其田,凡生民皆安其樂,藉天力以助人力,盡物性以益人性,以科學為正德厚生之利用,以養民為經濟生產之目的,均地之權而公地之價,安民之生而育民之德,取增值之地價以歸全民,制工商之資本以利天下,行均富以闢共產,重民生以進大同; 其五權憲法之遺教,立國民大會而掌政權,行地方自治以奠基石,分政權治能而行憲政,設五院政府以建國家,專業政府為萬能之效用,國民全體具最高之主權,選舉罷免以握國政之權柄,創制複決以定法律之綱維; 其心理建設之遺教,十證知難行易,一貫心物合一,飲食、用錢莫非真知力行,作文、七事俱為明德良知,知行以復天理道心之明,革命以去私欲氣稟之拘,以生元之良知良能,為太極之至仁至誠。 國父之思想,一本於天理物性,承中華文化固有之倫理道德、學術智識、科學日用,應於國民革命之實踐力行,達於天人合一、心物合一、體用合一,語大而天下莫能載,語小而天下莫能破,行之民生彝倫可以格致誠正,用之經世濟民可以脩齊治平,講論之可以明明德、日日新,實踐之可以窮天理、發道心,成人成己,盡心盡性,成物之終始,贊天之化育,博厚高明,從容中道,蓋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學能如中華文化者,亦未有學者能媲 先師與 國父者。 故我 國父之革命精神、革命主義,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後擴充明德之誠明以新民,推廣天理之至善以不遷。其建國大綱、建國方略、三民主義之遺著,實為 國父一生革命之經驗,而革命之典章也。遺訓懇懇,囑以喚起民眾、聯合平等待我之民族,是即國民革命天下為公之根本精神也。當此革命未成之時,全國同胞惟一心一德,貫徹國民革命,力行 國父遺教,以圖光復中華,雪陵寢蒙塵之恥;完成革命,拯神州陸沈之難。繼志述志,念茲在茲,以報我 國父之靈,達成 「人類進化」「世界大同」之革命目的。 三民儒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