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文字打败时间,以坚守实现承诺——《散文》杂志35年纪念册

 老鄧子 2017-07-30
带你走进散文的世界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散文》创刊号

从创刊之初到如今,已过三十五载,《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我与散文》

它直接以一个文学体裁来做自己的名字——也许,您可以理解为他抢占了先机;而在我看来,它抢挑了重担。
——《散文》编辑部 汪惠仁

《我与散文》

身负重担的《散文》能一直保持风格发行至今,与作者、读者以及编者的支持与努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值创刊三十五周年,诚意制作纪念文集《我与散文》,特邀一批兼具文学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优秀散文创作者撰写。以“我与散文”的专题式角度切入,阐述不为人知的文学经历与创作故事,展现读者与杂志、作者与杂志、作者与编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多位实力作家的文章突破以往题材风格,讲述与《散文》的相识相知,追忆自己的散文创作之路,叙说他们眼中的《散文》,分享他们与《散文》的动人时刻,细数与《散文》相伴数十年的情与缘。

此次的纪念文集还附赠一本《散文》创刊号复刻本,完整呈现1980年初刊的原始样貌,带您一起走进散文的世界,回忆关于《散文》开端的点点滴滴。


我看
散文


这是一本有情怀的杂志,在鱼龙混杂的杂志之林,这是一本有良心的杂志。

——毕亮


一本书,尤其是文艺方面的书,应该是美术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满足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散文》就是这样的。

——丛桦



它是一个静静的杂志。而真正的散文写作,就应该是静的——像大海深处的寂静,荒凉、辽阔。
——江子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用文字打败时间。”《散文》是这个战役的组织者,它的坚守,当令大家非常鼓舞。

——金宏达


《散文》月刊的嗓音与其他刊物不同。这么多年,它始终像一个人一样,保持着完整而清新的嗓音,如雨中的柳树,清新而舒畅。

——李晓君


但《散文》杂志,怎么老让我想起王子猷雪夜访戴里的那个戴安道。我想来想去,其原因,无外乎这四个方面: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要人夸颜色好。亭亭净植在乾坤。
——彭建德

它是一份正真的杂志,它不会因你是名家而巴结,也不会因你默默无闻而冷眼相看。实际上《散文》一直就履行和奉行着这样一种诺言和准则,无论名头多大,它只认作品。

——赵钧海



散文
于我



我明白了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一种“信”的厮守,毋须过问稿子结果,也不必拘于俗礼,作者眼里只需要“文学之信”,“散文之信”;编辑的眼里,有作者,更有散文自身的绳墨与尺度……
——存朴


可以说,《散文》杂志既记录了我这十年的散文写作,也见证了我这十年的心路历程。

——江少宾


《散文》于我,一直是殿堂级印象。是殿堂就要用荡气回肠的大歌才能相衬,一般的呼吸,还是轻易不要靠近。

——沙地黑米


既然生命也不过是两个细胞的一场偶遇,既然所谓的青史留名更接近幸运儿们击鼓传花的独幕喜剧。既然《散文》还在,而我也将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

——沙爽


我每年有这么一两次爬到这里来产卵。每年少则一篇,多则两篇,有的好,有的不好,也有孵化不出的。好在,这里春和景明。若孵出了小鳄,《散文》比我还要喜悦。

——王陆


在《散文》的声音里,汇聚了众多不同的声音。有胸怀汇聚不同声音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它在汇聚了众多不同声音之后,仍然不变生,不走调,不装腔,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最初的声音,并且,从不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去覆盖其他的声音。

——王月鹏


从最初发表文章至今,《散文》见证、陪伴、养护了我十五年的精神史。
——学群



感恩
散文


我或许不能说一本杂志即为编辑者的全部,因为他们自然亦可有自己的声色。但事实上,却又大半如此。在敬业的编辑这里,职业本身,当具备神性。

——闫文盛


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我陪散文,抑或《散文》陪我走过了许多年。它经历了些什么我不知道,但它陪我走过了人生的低谷,那些我陌生的人,把我的文字推荐给读者,也从而使我获得了坚持的信心。

——尹学芸


如果说,《散文》刊发我的文章使得我最初的文学梦得以做下去,那么,它接受我的写作风格,并始终认可和鼓励,我对此要更加感激。
——张宗子


我喜欢《散文》的范儿,多年前从封面上题字开始喜欢起,一直到现在,喜欢起办这个杂志的人,以及容纳这个杂志的城市。
——赵瑜


《散文》三十五年了,前前后后,想起了很多温暖的事。

——《散文》编辑部 张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