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互金协会王喆:新金融使普惠金融成可能

 长丰001 2017-07-30

 7月29日,“2017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以“统一监管趋势下的破与立”为主题,广邀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寻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发展。以“金融新势力,产融新蓝海”为主题的新金融主题论坛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喆发表了主题演讲。

王喆表示,新金融依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成本低,再一个就是服务的面广,不像是过去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有很多要手工的去做。王喆称,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新金融的出现使普惠金融成为了可能,原来的传统金融想服务弱势群体实际上是有心无力。但是这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双刃剑,因为成本低,创业的门槛也就相对较低,逐步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局面。

以下为文字演讲实录:

王喆: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因为我们是协会,所以我主要是从实物上谈一点,分享的题目是对新金融的一些看法。大家知道现在对于新金融有很多的说法,新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等说法,关于它的内涵外延,外界也有很多的争论。对于我们来说,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新。所以我们今天来谈谈这个新金融,由于科技金融的全面深入的相互融合、相互转化,丰富了金融的业态,产生了新的金融业态、新的服务、新的产品,包括新的需求。我们简单来看一下新金融的发展背景,首先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我们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还有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金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传统金融体系是二八理论,个人与中小企业长期处于金融压抑状态,很多的金融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技术的产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客户的金融需求随着技术的应用进行广泛的快速匹配服务,科技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也依托着自身的资源和场景,还有流量等等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从这两个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新金融的属性。包括我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大数据还有基金理财、众筹等等,这些都是新的业态。

在新金融的发展中上海始终走在前列,第一个是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通过新金融实现了弯道超车,形成了产业生态链。虽然说BAT这些大的公司没有在上海,但实际上他们很多的业务都在上海。上海的新金融业态的发展非常全面,成就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新金融机构也由过去简单的竞争关系逐渐转变成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关系,同时很多的实业也开始金融了新金融企业,包括万达金融、红星美凯龙等等。大家可以看到之前有很多的平台,留下的都是好的,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新金融依托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实际上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成本低,再一个就是服务的面广,不像是过去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有很多要手工的去做。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新金融的出现使普惠金融成为了可能,原来的传统金融想服务弱势群体实际上是有心无力。但是这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双刃剑,因为成本低,创业的门槛也就相对较低,逐步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局面。另外就是用户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相对的缺乏,一方面对金融知识掌握的不够,另一方面又有渴望获得高收益的心理,这样就容易产生了羊群效应。再一个由于速度快,金融的风险分散的速度也快,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因此也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同时也容易形成强着恒强和垄断的局面。出现了这些问题也出现了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倒逼了专项整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需要这个新金融,但是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新金融?新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所以说新金融也必须要满足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部分新金融的业态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也使得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空转,抬高了融资成本,也加快了脱实向虚,这种新金融肯定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新金融应该是真正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坚持践行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作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使所有人都得到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如果新金融脱离了这一块的话,实际上你新金融的成立真的就没有必要了。

同时新金融也应该重视风险防范,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这些事情总体上金额,如果要是往前推的话跟我们过去传统金融原来导致的风险引起的资金额度来讲没有这么大,但是它涉及的人比较广。所以对整个行业对新金融的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我们需要的新金融一定不是不需要那些专业的监管漏洞趁机捞钱的金融机构,我们新的金融一定不是坑蒙拐骗的那种。我们如何发展好新金融?作为行业协会,我们经常跟会员和投资者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慢慢体会和感悟到了一些,深刻的感受到要发展好新金融,维护好这片蓝海就必须要重视生态圈的建设,注重创业和消费者文化的建设。从业者、消费者、监管者,如果说要发展好我们的新金融,这几方面的努力一定是缺一不可的。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什么事多需要人来干,从事新金融的行业一定要坚持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新金融最怕的就是有才无德的人。还有就是你创业的这个目的一定要纯,有正当的目的,你必须是真正的想为社会服务。

我们为什么强调小而美呢?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在讲小而美,因为你普惠金融在成立之初一定是对应着不同的小众用户,你如果上来就想搞得很大的话,往往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我们也倡导创业型的新金融机构在创业初期要寻找你的蓝海,一方面努力做好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创新,或者是业务。经常有那么一句话,就是说你要想不被取代就要做到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在从一到一百的这个过程中要好好的想想,你要努力的规避传统金融机构已有的业务。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强调传统的金融机构必须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如果说有些业务已经做起来了的话,你这些创业的小的金融公司真的要谨慎。还有就是在市场上虽然是新金融,但实际上人家已经形成了格局或者说垄断格局的话,你们也不要去做,因为你要想去颠覆的话已经很难了。比方说我们现在讲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其实人民银行有两百多块牌子,但是实际上大家可以感受到你光是有牌,你如果没有这个业务的交易场景,实际上这块牌也没有用。就是说在这个里头,你在新金融的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你的资产端是不是优良的,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可持续性的话,你就不要去做了。

还有就是说已有的模式尽量不要进入竞争,因为你也竞争不过。还有就是对于已经开展业务的,就是这些机构平台,我们交流的时候也经常讲大家要积极全面认真的学习全国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真正的领会这一次国务院中央的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协调监管的这些严监管的措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模式是否符合将来的监管趋势,你要未雨绸缪做出战略的调整。再一个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新金融的消费者也要主动的学习行业的相关知识,也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要研判经济的形势。你要追求合理恰当的收益,比方说有的平台告诉你20%几的回报,你也不想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收益。同时消费者尤其是在信贷方面,一定要建立诚信的消费观,你不能说挣了钱是你的,亏了钱你就找政府、找社会。因为新金融的产生是因为技术的大量应用,你的监管就应该进行配套,要利用技术进行相适应。再一个是牢牢把握新金融的发展趋势,要进行超前监管等等这些。只有这样我们新金融的发展才能真正朝着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去发展。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