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宜昌、过年、风俗与杂糖(3)

 宜昌石头书屋 2017-07-30

宜昌、过年、风俗与杂糖(3)

三、忙年、打扬尘、小年

宜昌人也是龙的传人,宜昌的年和中原风俗也差不多。

宜昌的年从腊月就开始了,宜昌话叫“忙年”。宜昌没有北方喝“腊八粥”的习惯,却开始杀年猪、放水捕鱼,就开始用柏树枝开始熏制腊肉、腊鱼、腊香肠、腊猪头,就会上街采买年货、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糖果点心、日用家什、还有新衣服,春联、红双喜和中国结,中国人挣了一年的钱至少有一半会在这段时间里变成大肆消费。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中国是农耕文化,尤其在宜昌,虽不是鄂西山区那样地无三尺平,却也有些珍贵,种田就意味着来年丰收的开始,所以,当然十分重视,同样的,孩子们对一年一度可以随心所欲的春节更是充满了期待。宜昌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就会“打扬尘”,这是地地道道的宜昌话。“尘”跟“陈”同音,也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关于过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中国的南北也有所区别。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在上海则把大年三十头一天晚上称之为小年夜。在宜昌却参差不一,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有。据说有“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之说。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可以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那就有些尊师重道的意思,也有些藐视百姓的意思,不信也罢。

过小年的主要活动是宜昌话说的“敬灶王爷”。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炉灶何以为食?所以灶王爷是得罪不得的。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好心人居然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在灶前,就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据说灶王受天帝委派掌管天下所有人家的炉灶,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木板印刷的画像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面点和糖果,宜昌的那种“打巴糖”最好,灶王吃了嘴甜,上天对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光说好话不说坏话,也就是现在讲领导人业绩的时候,成绩大大的,问题小小的,各项指标的完成都是喜人的。

我没有见过祭拜灶王爷的活动,我家就一小小的煤球炉,没灶王爷待的地方。宜昌政府(原来的人委)、四中、五中、人委宿舍的食堂都去过,有宣传画和标语口号,就是没有对联,现在政府食堂里面挂的却是注意事项,就是要那些就餐的公务员不准浪费粮食和乱扔乱倒之类的,不过门口的垃圾桶里还是有扔掉的早点。那就是灶王也没有看见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