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小学的学科建设是在“特色学校计划”推进下实施的,特色学科是特色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此项计划中,每所特色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有突出优势的学科作为支撑,打造本校的特色学科,并将其特色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带动学科整体质量的提升。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英国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规定特色学科的课程领域 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将儿童的5-16岁分为四个关键阶段,而国家课程的结构是围绕四个“关键阶段”,以学科为基础,分为“核心学科”与“基础学科”。核心学科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在中学应占30%-40%的课时,基础学科包括艺术与设计、公民教育、计算机、现代外语、设计与技术、历史、地理、音乐和体育,在中学应占总课时的45%左右。(见表1) 1994年,英国政府启动了“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 school programme,简称SSP),所有的英国公立中学都有机会申请特色学校的资格认定,每所特色学校在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的同时,可以选择1-2个优势领域作为本校的特色学科,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的教育标准。截止到2009年底,特色学校总数已达2,891所,占英国中等教育学校总数的93%以上,到 2011 年,英国政府宣布已实现中等教育全面特色化。[1]通过特色学校计划的推进,英国政府逐渐减少国家课程的规模与指令,特色学科逐步扩展到10大课程领域:包括技术、现代外语、运动、艺术、商业、工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音乐和人文,基本上涵盖了学科课程的主要领域,学校课程变得更具有灵活性,特色课程的设置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围绕自己的优势学科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更好的体现出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以及学校的自主性。特色课程具有“广阔性、均衡性和相关性”等特点,重视实现课程广度与深度的结合,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与未来就业需要,它既可以是国家课程各个学科的延伸和扩展,如技术、现代外语、体育、艺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音乐和人文,也可以是与职业相联系的非国家课程的学科,如商业、工程等一系列特色课程。 表1:英国的国家课程结构
(二)政府支持并指导特色学科的建设 英国特色学科建设是“特色学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特色学科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在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审核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创建特色学科时,不仅需要学校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考虑“特色学科”对学校及社区发展的影响,还需要国家对学校所发展的特色学科进行规划与引导。 首先,英国教育技能部(the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要求学校在申请特色学校认定时,要制定一个为期四年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科目设置及学科教学的行到纲领,并要提出能够判断特色学科在促进学生持续进步、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指标。 其次,学校的特色学科领域得到政府的认定之后,政府将会为学校提供额外的拨款,用以购置相应的设备或聘请优秀的教师,从而为学生提供接受更广泛课程的机会,提升学生在特色学科上的学习兴趣,保障和支持特色学校的学科发展。一般来说,政府会根据学生人数决定办学经费的多少,通过增加办学经费鼓励特色学校的发展。例如,在以“科技”为特色学科的学校,通过政府提供的经费可以建立新的教学系统、更新科学实验室以及创建信息和通信技术学习资源中心等等。 最后,英国地方教育委员会要对特色学科发展进行相应的评估,考察学校特色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情况,评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校在提升社区凝聚力中的作用。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学校评估结果的报告,对学校的发展等级进行评定,共包括杰出(outstanding)、良好(good)、合格(satisfactory)和不合格(inadequate)四个等级,在肯定学校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学校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为学校制定下一阶段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三)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 在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过程中,英国逐步形成了“以科带校”的特色发展模式,通过将某一学科领域发展成为卓越中心,进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升全校的学科教学水平。因而,学校发展特色学科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课堂活动,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英国的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会对特色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估,以考察特色学校是否比普通学校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英国皇家督导团(HMI)对1998年和在此之前开设的327所特色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在1995-2000年期间的普通中等证书(GCSE)的考试中,以“技术”、“语言”和“艺术”为特色学科的学校里,学生的平均分要高于国家的平均成绩;在2000年的普通中等证书考试中,以“技术”、“语言”和“艺术”为特色学科的学校在A*-C级测试中获得5分或5分以上的学生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中等学校;比如,在1997-2000年间,技术特色学校的学生在每门特色学科上取得A*-C的百分比要高于全国其他学校,进步的趋势高于其他中等学校或与其他学校持平;在普通中等证书考试中,语言特色学校的学生在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上所得的成绩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进步趋势好于全国平均趋势。 由以上评估结果可知,特色学校比其他普通中学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各类以“特色学科”为核心的学校在考试中集中突显出自身的特点,如语言特色学校的学生在现代外语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技术特色学校学生在数学、科学、技术与设计等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艺术特色学校的学生在戏剧、音乐、美术和设计等方面比较突出。因此,通过特色学科带动学校其他领域的特色发展,进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这是英国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效之一。对于大多数特色学校来说,通过特色学科在课程、教学与学习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保持了其特色地位,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注重伙伴关系的资源共享与合作 在特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英国非常注重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强调学校与伙伴学校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也重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学校在与社区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学校通过将其特色学科所形成的优势资源、成功经验与伙伴学校共享,加强特色学校与伙伴学校的合作,以此来提高特色学科的学习质量,分享学校的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2004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发布了《为儿童和学习者的五年战略》(Five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 and Learners),这份白皮书指出:“将近三分之二的中等学校已经获得了特色学校的认定。这些学校承诺通过将某一课程领域发展成为卓越中心,进而带动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特色学校类型和数量的增加,学校应该利用特色学科在整个课程领域的教与学方面的优势,逐步发展相互支持的关系,使有特殊天赋和兴趣的学生得到额外支持和更多的选择。”2005年教育白皮书《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HigherStandards,BetterSchools for All)再次强调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学校之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合作:(1)校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教育部门通过资本投资项目支持学校之间的合作;(3)中等教育机构可组成或加入其他学校的伙伴关系;(4)要求特色学校展示其对其他学校和当地社区所能做的贡献,教育与技能部将选出500所样板校作为其他学校学习的榜样。 从以上颁布的各项教育政策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在学校特色发展中尤为注重伙伴学校间的合作,特色学校要为伙伴学校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目的不仅在于提高特色学科的水平,还在于通过与伙伴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接受到适当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从而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特色学科为社区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特色学科来推动整个学校的改进,与合作伙伴分享特色学科中的专门知识,从而支持了社区学习。英国教育技能部在《特色学校指导手册》中提出,特色学校在社区计划中要设定三至五个高质量的目标,并强调所设定的目标必须为所有的社区伙伴服务,不仅要符合特色学校计划的总体目标,还要适用于社区计划。因而,具有不同特色学科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教育资源,灵活地选择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例如,以“语言学科”为特色的学校可以支持社区进行外语教学;以“技术”为特色学科的学校可以为社区提供一定的设施,开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以“艺术学科”为特色的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开展文艺活动等等。 综上所述,英国从开展“特色学校计划”以来,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已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首先,国家规定与指导学校选择特色学科的领域,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经费支持以及审核评估等方式,对特色学科建设进行规划与指导;其次,注重发挥特色学科的辐射作用,学校通过将某一学科领域发展成为卓越中心,进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升全校的学科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后,在特色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强调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学校与伙伴学校的资源共享,以及学校为社区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
|
来自: 昵称13526324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