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刻书著书:江宁织造曹寅的不解书缘

 星河岁月 2017-07-31
说到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人们关注较多的可能是他的权势、地位,他对曹雪芹成长及《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等。其实,曹寅不仅是一位显赫的官员,也是一位颇具情怀和成就的文人,他爱好藏书刻书、读书写作,他与图书有着不解之缘。
藏书:坐拥万卷典籍
曹寅是清朝知名的藏书家。他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转任江宁织造。在北京时就爱好访书购书的他,到南方任职后更是在图书收藏上花费了大量心血。时人称其“泊然无他嗜好,惟性耽书籍,有‘书淫’之目”,可见他对藏书、读书的酷爱。经数十年搜求,曹寅共聚书十万卷,三千二百余种,珍藏在叫“西堂”的藏书房里。他的好友张云章参观了“列屋而待,四库具陈”的西堂后感慨道:“不读五千卷,无由入此室。插架数万轴,过眼胸已悉。”
旧时藏书家每年秋天要按时晒书,曹寅把这么多书曝晒一遍,其辛苦可想而知。他在《曝书》诗中说:“十五年间万卷藏,中年方觉曝书忙。遥怜挥汗缤繙处,时有微风送古香。”虽然曝书又苦又忙,但那随风送来的缕缕书香,却使人心情愉悦。文字间流露了他对图书的挚爱之情。
曹寅收藏图书的途径主要是购买。明清时期江南人文荟萃,藏书刻书之风盛行,搜集图书具有极便利的条件。当时这里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藏书家,如徐乾学、朱彝尊、宋荦、王士祯等,他们的藏书中有不少精品珍本。其中有些人的藏书散佚后,许多都被曹寅买了回来。
不过有些稀见典籍非金钱所能买到,他就通过各种关系借来抄录。他的藏书中有不少便是抄来的,它们约有五百部,占其藏书总量的六分之一。朱彝尊的曝书亭藏书,多为稀世珍本,大部分都被他抄录了,如《石刻铺叙》、《宋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等。叶昌炽曾在《藏书纪事诗》中描述过曹寅与朱彝尊以书会友之雅事:“绿树芳秾小草齐,楝花亭下一尊携。金风亭长来游日,宋椠传钞满竹西。”金风亭长即朱彝尊。
曹寅丰富的藏书收录在《楝亭书目》中。《楝亭书目》不仅是曹寅藏书的记录,它的结构与编排还体现了曹寅在目录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
刻书:传承文化遗产
曹寅还喜好刻印图书,是一位较有成就的出版家。旧时私家所藏图书多被视若拱璧,秘不示人。曹寅却认为藏书不如刻书,他曾从自己珍藏的图书中拣选出部分珍稀宋元旧版书,如《大宋重修广韵》、《集韵》、《大广益会玉篇》、《法书考》、《琴史》、《声画集》、《砚笺》、《周易本义》等,经校勘后刻印出来,被读书人合称为《楝亭五种》、《楝亭藏书十二种》。
曹寅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抢救流通量少或濒临失传的宋元版书,而不是像有些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这种保护文化遗产、传播古代文化的行为,堪称功德无量。
曹寅的刻书活动最值得一说的是他奉旨组织刊刻《全唐诗》。至今仍是研究唐代诗歌最好版本的《全唐诗》,共收录二千八百多位唐、五代诗人四万九千余首诗作,是搜罗最全、篇幅最大的唐代诗歌总集。这部卷帙浩繁的诗集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开始在扬州刊刻,曹寅虽公务繁忙,还是以自己在组织刻印方面的丰富经验,投入大量精力董理刻事,使其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便顺利刻竣奏上。成书版式上佳,字体俊秀,纸墨精良,装帧考究,是清朝出版史上的精品书籍。
曹寅刻印的最后一部图书是一百零六卷的《佩文韵府》。这部类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编纂完成,康熙依旧把刻印的重任交给了曹寅。可惜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不幸身故,未能竟功。这年七月他因偶感风寒,辗转成癯,竟成不起之症。
著书:展现文人情怀
曹寅是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兼领两淮巡盐御使,在江南为官二十多年,政绩出色;他还是一位地道的文人,他的文学造诣与成就也颇为人们称道。他学富五车,喜好文艺,精通诗词、戏曲等,一生创作了数量不菲的文学作品,收录在《楝亭诗钞》、《楝亭词钞》和《楝亭文钞》中。
曹寅的作品以诗词为主,题材多专注于日常生活,描写生活物具,吟咏山水风光,怀念亲朋好友,表达人生感悟,风格或闲适、或雄快,展现了他的文人趣味与情怀。他的一些作品中还隐隐含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气息,这或许是由他特殊的身份而生发的,他虽然有权、有势、有钱,但在风光体面的背后却常感凄苦卑微,“枣梨欢罄头将雪,身世悲深麦亦秋”。
曹寅在清初剧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借鉴融合南北戏曲之优长,创作了多种传奇和杂剧,流传下来的有《太平乐事》、《续琵琶记》、《虎口余生》。曹寅戏曲在体制形态、题材取舍及审美追求上都有探索创新,刘廷玑评价其剧作:“构词排场,清奇佳丽,亦大手笔也。”
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当时有数百位文化名人和他有过应酬和交往,如朱彝尊、陈维崧、施闰章、尤侗、王士禛、钱澄之、姜宸英、余怀等。他的家里常常是“风堂说旧诗,列客展前席”。他虽然有地位、有权势,但却以文才和胸襟与学者名流交往,相互间保持着一种密切融洽的关系。这使其成为一位众望所归的人物,被推举为江南诗坛的盟主。主持江南风雅,引领文化风尚,曹寅在清初江南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朱炳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