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觚棱壶赏析

 净名斋主 2017-07-31
    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这是说最初的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以在紫砂壶造型中通常是方与圆相交融的。 
    正由于方圆在美感上迥然不同的特征,所以这类紫砂壶制作起来是最困难的,过圆则失之柔弱无力,或者臃肿含糊;过方则又僵硬生涩。这方面的代表壶形我认为是觚棱壶。此壶形体亦方亦圆,方中寓圆,下大上小,稳重如山,古朴挺括。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而底部相比上部又大出很多。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因此对这四条弧线的处理就成为此壶造型的关键,因为它影响整个壶身的方圆形状。再加上身筒基本上呈方形,而把又成圆环状,所以如果把和身筒的方圆搭配不协调的话,也会使整个壶形显得极为别扭。我们在资料上能看到明朝的李仲芳很完美地完成了此种壶形的把握,创作出“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欣赏把玩此种壶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做做方与圆的辨证思考了。这种方圆融合的壶形还有清朝陈秉文款上方下圆的束腰方壶,现代则有高海庚前方后圆的卧虎壶。
    此壶取名“觚棱”壶,是因为它的造型是仿古代觚棱设计的。觚棱,亦作“ 棱”。有两种器物,都称“觚棱”,一是古代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有描写汉武帝西都长安的诗句:“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王观国《学林·觚角》:“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二是古酒器,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陪葬的礼器。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之《阿曼陀室制砂壶》称:“觚,为古酒器,容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世传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因此他认为此曼生壶是仿古酒器的“方形觚”而制成的。 
    清·杨彭年曾制作此款式,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有一把曼生壶,此壶高7.4厘米,长14.3厘米。壶身呈方形,而弧形的四壁由下而上渐收敛;壶盖的造型一如壶身,上有三曲桥形钮。壶身一面刻『觚棱』,即壶名;另一面为曼生幕友郭祥伯所刻铭文『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把梢有『彭年』印,壶底钤『阿曼陀室』印。
     曼生之觚棱壶,其实就是瓦脊的断面形。曼生在这里借觚棱壶以明志,谓世间人事,应讲规矩方圆,不应模棱两可,一把壶里隐喻着为人处世的道理。那壶身四周,处处锐角,润中见锋,乃暗合“觚”有棱角之意。
    『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 祥伯铭』铭文诠释: 
    “棱可模”:“棱”指物体的边角或尖角,此壶也有边角,但已作弧形,故可以抚摸。
    “觚不觚”:此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即觚不成其为觚,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此处似无此深意,可能还是根据壶形“觚、棱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棱也”(朱熹集注),此句意思与上句同:觚棱壶,因棱作圆弧形,故与酒器的弧棱不完全相同,无棱而不觚了。 
    “取其精意遗其租”:此句一语双关,一指壶觚棱可模、精工制作而不粗;二指对待生活,也应智圆行方,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而不要锋芒毕露,凡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精遗粗,这是典型的儒家的处世哲学。则也道出制壶心法,因为棱是可以摹仿的,但此觚依然不是彼觚,所以重要的不是摹仿其形,而是提炼其神。 
    祥伯是郭鹿(1769~1831年)的别号,嘉庆(1796~1820年)年间贡生,是陈曼生的挚友,亦是曼生宰溧阳时幕友之一,曾一起参加壶艺创作,镌刻壶铭。
    此铭从壶名、壶形—觚棱出发,引伸出处世哲学、做人道理,过渡自然,不着痕迹;发人深省,隽永深刻,是曼生壶铭的典型风格。
    后世艺人多有仿制“觚棱”壶的,但有写成“弧菱”、“弧棱”或“觚菱”者,如清代名艺人黄玉麟制的这款壶。在《宜兴紫砂珍赏》中被称为“弧棱”壶;在韩其楼编纂的《紫砂壶全书》中称为“弧菱”壶(235页)都是不准确的。
图片
明 李仲芳 觚棱壶  高:7.2cm  宽:9.2cm  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此壶材质为紫泥掺细砂,壶呈覆斗状,直口,矮颈,硕底,四角边足,直流,圆环飞把手。盖为坡式桥顶。壶底刻有『仲芳』二字楷书款。整体造型有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特点,被誉为早期紫砂壶传统器皿中的“上品”,具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
    李钟芳,紫砂名手李茂林长子,时大彬门徒,且“为高足第一”,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1573~1644年),原籍江西婺源。仲芳获父之“妍巧有致”,得师之“敦雅古穆”,兼长家传与师承,制品渐趋文巧精工,技艺俱佳。
    近代黄玉麟也制有此种壶形(吴昌硕铭),很明显,在李仲芳的基础上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他把身筒上的四条弧形棱角线变得更加柔和,原来的近乎直线的流也改为三弯,把圈则更圆。总之,黄玉麟的设计增加了“圆”的分量,所以整体上给我们一种既端庄又柔和圆润的美感。
    弧棱壶黄玉麟代表作之一。它的前身叫觚棱壶,乃陈曼生之款形。黄玉麟的弧棱壶是对曼生觚棱壶的一次重新演绎。显然他没有曼生那样的心态和境界,一个手艺人可以有一点傲气,但自己的饭碗毕竟在客户的口袋里,做人还是圆通些好。因此从造型上看,黄玉麟的弧棱壶强调圆润,消解了曼生觚棱壶的棱角,风骨层面上的东西也少了许多。这就是文人与艺人的区别。
图片
近代 弧棱壶 黄玉麟制 吴昌硕铭 高:8.9cm 口径:5.8cm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此壶泥色似沉香而略带青色,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呈方形,四角圆转,上小下大,盖钮内孔圆,外呈三瓣弧形,壶把围成一圆,边沿棱角清晰。壶体稳重端庄,线条柔和圆润。整器造型有深奥莫测的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特点,被誉为紫砂茗壶传统器皿中的“上品”,具有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盖印『玉麟』,底印『黄玉麟作』。更为名贵的是,壶两面上均有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壶铭行楷,布局合理,若锦上添花,更见高雅。壶身铭文:『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吴昌硕书』。另一侧刻:『庚子九秋,昌硕为永台八兄铭,宝斋持赠,耕云刻』。此壶作于庚子是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距今整整一百年。《庄子·秋水》有语:“欣欣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真是壶中天地宽,一壶在手,吟诵《秋水》,却似神仙遨于青山白云间。
图片
弧棱壶(塅泥) 黄玉麟制  高:8cm
   盖内钤“玉麟”小方印  壶底钤“黄玉麟作”四字篆书方印
    弧棱壶精选塅泥所作,泥质细腻温润。壶体方形四角圆润,方中寓圆,藏锋不露。四底足与壶身浑然一体,坚挺平稳,富有力度。方把、方嘴、方盖,皆方中见圆,圆润挺秀。此壶无处不方,无处不圆,弧圆合度,棱角分明,故名“弧棱”。尤制技精湛,色似沈香,使壶更显风度藴华,韵致宜人。故宫博物院与宜兴紫砂工艺厂均藏有黄玉麟所制弧棱壶,可资比较。
图片
清末民初 吴云根制 段泥平底觚菱壶 宽:20.4cm 容量:760ml

底款:『吴芝莱造』 盖款:『芝莱』

题识:『石泉竹炉 枕流』

图片
吴云根制 觚菱壶 
容量:800 ml

底款:『铁画轩制』 盖款:『芝莱』 
题识:『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泉石主人刻』
 

    此壶端庄大方、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平缓自然,转角过渡圆润饱满。桥梁钮与壶身身形相呼应,有足底。整器造型布局合理,营造出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使此古壶更具古色古香之沉韵,乃吴云根老艺人代表作之一。吴云根原名芝莱,宜兴蜀山南街人,七大老艺人之一。
图片
清晚期 朴斋款 紫砂觚菱壶 高:8cm 宽:15.2cm
    此壶呈方形,或称“觚菱式”,上敛下宽,侧角修圆,底承犴门,弯流、圈把、桥钮亦是方中寓圆,器型稳健流畅,素雅简洁,古韵盎然。壶身镌刻『文章大雅妙传神。阳羡跂陶又镌』,盖款二字篆书阳文『鸿溪』印款,底钤『朴斋』,晚清茗壶精品。

图片

俞国良 觚棱壶
图片

觚棱壶 葛明仙制
图片
葛明仙制 咸仲英刻 弧棱壶(本山绿泥) 高:8.5cm
题识:『啜墨看茶 冰心铭』 钤印:『葛明仙制』『明仙』

图片
 吴云根 提梁觚菱壶  高:14.1cm  宽:12cm  此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觚菱壶样式自古有制,为陈曼生好友郭鹿(频迦)设计创意并镌铭文之壶,由杨彭年制作,形制甚高雅。吴云根把传统的觚菱壶形制加以提炼改进,并由握把改为提梁,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经壶艺家一番改造之后,使茗壶更具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底钤『吴云根制』篆书方印,盖内有『云根』二字小章。此壶作于五十年代,是名师经典之作。
图片
弧菱提梁壶 吴云根制 北岩刻 高:17cm 长:16cm 容量:755cc
款识:芝莱(盖款)(底款)
铭文:石铫砖烟清涧水,松风竹雨白云山。北岩。
    此件提梁壶是一件传统作品,选用黄龙山优质段泥制作,是吴老早年的力作之一。吴云根早年特别精于仿制传统作品,所作的光器功力深厚,线条流畅、坚挺。此把提梁壶刚劲有力,壶身饱满又不臃肿,提梁垂直与侧面的梁结合过渡非常圆润自然,一点不生硬呆板。壶嘴弯曲恰到好处,出水不急不滞,壶身又经民国陶刻名手北岩亲手刻诗作画,画面丰富传神,书法古意盎然,且壶保存完好,包浆淳古,极为难得,是一件不错的艺术珍品。
图片
吴云根 弧菱提梁壶 高:17cm
    底款:『阳羡吴制』篆书方印,盖钤:『芝莱』小印
    此器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提梁转角过渡从容壶,边沿圆润。壶体稳重端庄,线条柔和。整器造型有深邃营造了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与空间,使茗壶更具有古色古香之沉韵。
图片
民国 三叉提梁觚棱壶 高:15cm
    此壶端庄大方、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平缓自然;提梁挺拔有力,转角过渡圆润饱满。桥梁钮与壶身身形相呼应,有足底。整器造型布局合理,营造出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使此古壶更具古色古香之沉韵,底款『利永公司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