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昊陵:云阳山下,暗藏五帝时期遗存

 zcm1944 2017-07-31
少昊陵:云阳山下,暗藏五帝时期遗存
 
□张九龙
  在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北,有一座与孔庙遥遥相对的帝王陵寝,这座上古“五帝”之一少昊的陵寝,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少昊葬于“云阳山”,史有明文,可阴差阳错间,人们还是容易将它和传说中的黄帝出生地寿丘弄混。
  鸟为图腾
中华始祖之一

  少昊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虽然名气逊于伏羲、黄帝,但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人物,在传统文化中享受着崇高的礼遇。
  神化的王者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降世传说,少昊自然不能免俗。相传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飞落在少昊家院里。长大后的少昊用玄鸟,也就是燕子作为本部落的图腾,后来他在穷桑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天空中有凤鸟飞来,少昊于是改用凤鸟为族神。传说虽然荒诞,但少昊部落以鸟为神是事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崇拜正是由此延续而来。
  好学的孔子曾经到郯国请教少昊时代的官名,从记载中可以发现,少昊时代文武百官的官名居然都是些鸟名。不过,少昊这么做,并非是被个人喜好冲昏了头脑,而是将鸟的特性与官吏的职责对应起来,便于给大家分配工作。比如鹁鸪品行孝顺,掌管教育、负责教化百姓的官名就叫鹁鸪。与此类似,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
  如果与现实考古发现对应,就更能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少昊氏族了。其实,少昊氏族是史前东夷人的一支,他们是四五千年前地地道道的山东人。近年来山东各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大多可以算作少昊氏族的遗存,可见当时的少昊氏族影响范围有多么广。到龙山文化末期,古老的少昊氏族逐渐走向衰落,被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新兴政权所取代。
  少昊氏族虽然淡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的后裔却枝繁叶茂。商朝末年有个人叫蜚廉,原居东方,嬴姓,是少昊后裔,曾服役于商纣。纣败亡后,蜚廉一族辗转西走,其后代建立了秦、赵等国。至今,嬴、秦、谭、徐、黄、江、李、赵、梁、萧、马等姓多以少昊为始祖。
少昊之墟
迎来两位帝王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山东人老祖宗,安葬之处就在曲阜城东寿丘一带。《史记》记载:“少昊之墟,曲阜也,在鲁城。”可见,至少在司马迁所在时代,曲阜“孔子故里”的名号还并不响亮,反而是“少昊之墟”更加出名,毕竟,少昊是上古帝王嘛。
  少昊陵位于曲阜城东约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北高阜之上,最早只是一座孤立的土冢,究竟建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古代帝王的墓葬称为陵,所以尽管只有个土丘,人们还是尊称为“陵”。
  明清时期,尊重先贤的氛围给少昊陵带了不少现实“红利”。明洪武三年(1370年),江山初定,朱元璋派官员寻访先代知名陵寝,打算恢复祭祀制度,最终礼部在全国圈定了三十五处先代陵寝,其中就包括曲阜少昊陵。
  此后,每三年的仲春二月、仲秋八月,朝廷均会派遣官员到曲阜少昊陵祭祀,每逢新皇帝登极嗣位或盛大庆典,也派专官前来祭祀。明代中叶之后,改为派曲阜知县代为祭祀,并定期修葺陵园。总体来看,明朝的少昊陵享受国家祭祀待遇,年年香火不断。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要到曲阜祭孔,顺道先来少昊陵进行祭祀。尽管这次算沾了孔子的光,但帝王亲临祭祀,在少昊陵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乾隆年间,天下大治,少昊陵进行了全面整修。清乾隆三年(1738年),曲阜知县孔毓琚负责监工重修少昊陵园,先后盖起了宫门、享殿、东西配殿、石坊等建筑,并首次在寝陵的四周筑土垣,气象一新。
  几年后,乾隆要效法祖父到曲阜祭孔,为了迎接皇帝圣驾,乾隆十二年(1747年),曲阜知县孔传松又把土垣改为砖垣,陵区安全系数大大增强。第二年,乾隆皇帝巡幸曲阜,亲自拜谒了少昊陵,一时盛况空前。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个“点赞狂魔”,来到这里免不了要赋诗一首。诗曰:“徙都传曲阜,践祚忆穷桑。克缵三皇后,宏开五帝庆。建官尊鸟纪,举德以金王……”之后,知县孔传松又下令在陵区种植柏树、桧树。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少昊陵,殿中添置神龛,摆放着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少昊金天氏神位”。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文物古迹,又进行了多次重修。如今,少昊陵占地面积约37亩,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丘云阳
常被世人弄混

  和其他“三皇五帝”不同,因为历史记载很明确,少昊的陵寝所在地几乎没有争议,可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很容易拜错神。
  曲阜寿丘少昊陵内有座“万石山”,底大上小,呈棱台形,陵墓阔28.5米,坡高15米,上顶方11米,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许多人见气势非凡,都以为这里就是少昊陵,其实是大错特错了。
  “万石山”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当时宋真宗以轩辕黄帝为赵家的祖先,又认定曲阜寿丘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地,于是就在寿丘外围叠石加固,并雕刻了石像、石栏置于石台之上。宋徽宗时期,又将寿丘用2662块磨光石块修砌起来,故称为“万石山”。可见,“万石山”并非少昊陵,而是传说中的黄帝出生地:寿丘。
  在“万石山”后面,另有一座高大坡缓的土山,世称“云阳山”,这座不起眼的土丘才是真正的少昊陵。对此,孔子六十八代孙孔传铎曾有诗曰:“古陵皇寝不知年,尚有穹碑耸道边。荒殿想曾陈俎豆,废炉无复起香烟。远村望里遥疑塚,近郭耕人认是田。帝力到今良亦泯,独留遗迹镇山川”。
  可见,真正的少昊陵并不起眼,连标记物都没有,难怪人们会搞混。如今,墓前立起了石碑,置有石供桌,石碑上书“少昊陵”三个大字,系书法家王学仲题写,算是给少昊陵正名了。
  少昊陵下究竟有没有少昊的遗骨,现在不得而知。1978年,当地群众在少昊陵一带劈崖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些陶片,后来经文保部门调查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米左右。在遗址西部,还发现了一座墓葬,出土了红陶钵形鼎、灰陶觚形三足高柄杯、陶纺轮、灰陶镯等文物。由此可以证明,“三皇五帝”时期有先民在此生息。

2017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