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7-31

中国自古以来军事理论就非常发达,相关著作多不胜数,从《六韬》、《三略》起,到《孙子兵法》,再到《三十六计》。历史上有很多通过兵书战策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被写入《三十六计》的“暗渡陈仓”,韩信出奇制胜拿下三秦之地。但为什么从来不缺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却屡屡败给落后的游牧民族呢?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从远古时期周朝说起,周王朝被犬戎等少数民族打的几次迁都;春秋战国时期,赵燕等北方国家被迫修建长城抵御外族侵略;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方面继续修长城,一方面派遣蒙恬以50万大军守藩篱;到了汉朝,前有刘邦被困白登山,后有汉元帝昭君出塞,只有在武帝时期,大展国威,打退匈奴。之后就更不用说了,五胡乱华、辽金崛起、蒙古灭宋等等,貌似在游牧民族面前,我们奉为经典的兵书战策就不管用了。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兵书战策很难弥补战争的本质,有句话这样说到,“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其实,打仗就是拼国力,打后勤。皇帝不差饥饿兵,能让士兵吃饱饭,他们才肯卖力。

最明显的例子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很厉害,多少次都把刘邦打的如丧家犬,但始终打不散,灭不了刘邦,原因是什么,不是说刘邦坚韧,而是他有充足的后勤补给,萧何治理下的汉中和关中之地,能给刘邦带来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草,这样刘邦才能跟项羽对耗。刘邦命彭越多次袭击项羽的粮道,让项羽苦不堪言,最后项羽退兵也是这个缘故。所以刘邦在最后大封功臣的时候,萧何最高,韩信只在第二。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而游牧民族的后勤优势,是中原王朝无可比拟的。中原王朝打仗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关键就在粮道,往往粮道一断,不管多少大军都会不战自溃。十万大军,就需要五万押运粮草,他们自己还得吃,能把自己吃剩的一点运到前线给将士们就不错了。而游牧民族,好像没听说他们需要后勤,每人两匹马,一匹战时用,一匹平时用,上面带了马奶,肉干等等,完全自给自足,就是个移动的补给站。中原王朝吃粮食,游牧民族吃肉干,都知道,肉干便于携带,而是营养高,顶饱,所以,在后勤上,中原王朝完全是没法比的。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中原王朝的战争成本巨高无比,而游牧民族的战争成本则低很多,甚至还是获利的。中原王朝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种地,关键就是一个“稳”字,按时播种,按时清理,按时收割,过了农时,庄稼就坏了,所以,中原王朝在秋天很少有军事活动,因为大家都在忙农活,敌我双方心照不宣。军事行动往往都在秋后,大家忙完农活清闲了再打,而且一打仗,土地荒废,田园荒芜,人们流离失所,所以,战斗是对农业最大的威胁。战争成本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打次仗数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原因。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但游牧民族这方面顾虑就很小,他们的战争成本几乎为零,首先说放牧,蒙古草原天然牧场,只需要把一片地圈起来,任由牛羊自己吃草长肉就行,人们有大把自由时间。游牧民族南下,每次都会劫掠大量财富,就像大航海出行道理一样,每次的收获都是出行的几十倍甚至百倍。投入少,产出多,所以游牧民族乐得南下。而中原王朝打游牧民族,细想想,能得到什么?好像没什么好处,得不偿失。 所以,双方战争成本比较下来,游牧民族占有巨大优势。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还要说说战争体制,这一点中原王朝就更比不上游牧民族了。中原王朝一次战争动员,费老大劲,需要做各种安抚,各种调度,立功了如何,犯法了如何,军用物资哪里购买,从哪里领兵器,哪里领粮草,还需要祭天祭地祭祖宗等等。中原王朝的官僚体制庞大臃肿,层层动员安排下来,制度成本耗费巨大,而且效率奇低。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相比于游牧民族,战争体制可就简单多了,往往只需要首领振臂一呼,族中青年男子戴上自家的弓箭,准备好自家的奶和肉,骑上自家的战马,到首领家集合就行,对于首领来说,他几乎不需要付任何成本,就可以组织一次南下抢劫行动,他们当然乐意这样做,族中青年男子更喜欢,所以,中原王朝在这方面也落于下风。

从不缺乏兵书战策的中原王朝为何屡败于游牧民族

双方的兵种也有巨大差异,游牧民族大多是骑兵,强弓硬弩;而中原王朝大多是步兵。都知道,骑兵无论是机动性,战斗力都要远远强于步兵。游牧民族来去如风,往往一场交战下来,中原步兵还没看清楚对方的模样,就被射成筛子了。

最后还得说说民族性,中原民族爱好和平,不喜欢与人争斗;但游牧民族尚武善战,曾有人这样描述,“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 ,其势如泰山”,他们是天生的猎手。其实可以理解,打猎的和种地的,想想也知道谁厉害。

中原王朝在这么多领域处在劣势,不是仅靠几本兵书战策就能扭转的,这就是中原王朝屡败于游牧民族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