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一):“八纲” 中寒热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恶寒与发热”

 济蒼之梅兰竹菊 2017-07-31


中医学中相关概念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而有学者将 《伤寒论》 中的寒热概念与 “八纲”中的寒热概念混淆, 认为 《伤寒论》 “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 纲 辨 证 思想。如六经病的病性, 三阳病多属于热证、实证,概括为阳证; 三阴病多属于寒证、虚证, 概括为阴证。表里是分析病位的纲领, 邪在经络则出现表证; 邪入脏腑, 则出现里证”。这种观点并没有在 《伤寒论》 的自身体系中考察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应用规律, 而是仅用八纲辨证分析其内容, 采用 “相当于” 的方法进行推论。也有学者提出, “八纲” 中寒热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恶寒与发热” , 八纲之寒热在 《伤寒论》 中的应用表现为 “三阴为寒, 三阳为热” , 依据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 。但接下来却说三阳为热是由于都有发热的症状, 显然对寒热的概念模糊不清。同时又说 “三阳病正气旺盛, 邪正相争, 病势亢奋, 三阴病阴邪偏盛, 病势较弱”。其实是将阴阳与虚实的概念混淆。

八纲辨证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指疾病的本质, 都是人体一系列完整的包括症状、舌脉的症候群, 与 《伤寒论》 中各概念的含义并不相同。例如 《伤寒论》 中表里指的是人的躯体内外实体部位, 而不是所谓的经络与脏腑,同样 《伤寒论》 中寒热也不是 “八纲” 的寒证和热证, 而主要是指恶寒和发热, 并且作为区别六经病的主要依据。

《伤寒论》中寒热与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区别(一):“八纲” 中寒热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恶寒与发热”

1八纲辨证中寒热的含义

近代著名医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提出“八纲”一词,曰“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夫病变万端,大致不出八纲范围。明八纲,则施治有所遵循,此亦执简驭繁之道也”。八纲辨证自新中国成立后引入全国统编教材并沿用至今,其在教材中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其中表里指疾病的深浅,寒热代指疾病的性质,虚实表示邪正关系,阴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候的总纲。

现代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八纲”之寒热就是指寒证与热证,表示证候,其中寒证指感受寒邪或者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低下所表现的一系列证候,表现为“恶寒喜暖,肢冷蜷卧,冷痛喜温,口淡不渴,痰、涕、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质浅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者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一系列证候,表现为“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寒证与热证的内容并不是彼此单独的“但见一个便是”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悉具”关系;再者,寒热的判断变得复杂,比如“肢冷、脉迟”的“寒象”亦有可能是邪热内盛阳气闭郁的“热”的实质,“发热、面赤、烦躁不宁”的也可能是“寒”。

总之,“八纲”中寒热或表示证候,是作为疾病本质的一系列症状与舌脉结合的症候群,内容相互补充,便于寒热的判断,并不以单纯的冷、热来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