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篮球!闪烁在濮院的光芒

 幽湖落云 2017-07-31

我小时候,濮院镇只有梅泾中学内有简易的篮球场。当然,打球的人也不多。梅泾中学是私立学校,是由濮院的乡贤和濮籍旅沪知名人士为造福乡里的教育事业办起来的,学校设在香海寺遗址上。


香海寺遗址,树木郁郁葱葱,特别是两株大白果树,距今八百余年,依然躯干挺拔,枝叶茂盛,是濮院的瑰宝。当时,香海寺遗址,除了梅泾中学教育区之外,其他大面积的地方,实为当时的游览场所,每逢夏季晚上,大操场上有简易的茶棚,可以吃风凉茶,可以看跑马戏、木偶戏,有打弹子、打气枪、套泥菩萨等,还有各种小吃摊,是濮院人纳凉、玩耍的好地方,所以也有人叫它“香海寺公园”。


五十年代,在这个没有规范的篮球场、只有数千人的小镇,却出了一个篮球健将张徐鸿,他就是五十年代后期的浙江省男子篮球队队员。他是我们濮院的骄傲,也是濮院乃至桐乡市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省级专业球员。也许是因为出于对张徐鸿的崇拜,濮院人特别喜欢篮球。


我喜欢篮球,并与一帮打球的朋友结交了几十年,完全缘于章敏智。因我们是儿时的小伙伴,一起在朝阳桥帮岸上孵太阳,一起在栖凤桥上乘风凉,一起在梅泾河里游泳……形影不离。六十年代初,章敏智在桐乡一中高中毕业后,闲时常常与新官、四毛等几个同学去打篮球,我也跟着一起玩,所以结交了这帮打球的朋友。


当时,油厂河对岸有个球场,原白雀寺旁也有个球场。白雀寺旁的球场地处镇中心,旁边树多,墙上好挂衣服,所以经常去那里打球。每天下午至傍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阿彭与东河头一帮小青年结伴而来,已参加工作的老夏、贝鑑镛稍有空也会来,还有正在三中求学的张炳荣、朱文渊、贝鑑璋、宋慎渊等也常常来这里打球。


打球的人多,看打篮球的人也越来越多。下午三四点钟,大家像约好似的都往球场上跑。当时,这里成了濮院最热闹的地方。我们下午一起打球,晚上几乎天天聚在章敏智家,一起谈球经,一起玩石担,一起练吊环,也算是体能训练吧。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常在一起,流汗,欢笑,与球结缘,因球成友,渐渐地,我们忘了年龄差异,成了好朋友。


那时,章敏智、新官结识了吴佩荣,他是嘉兴塘汇人,在洪合供销社横泾桥采购商店工作。他得知濮院有这么一批热爱篮球的年轻人,有这么好的篮球氛围,便几乎天天下午三四点钟骑着自行车来这里打球。他在嘉兴篮球圈小有名气,人称“小塘汇”,他体力充沛,速度快,篮子准,上篮动作漂亮,他的球技在我们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与他一起亦师亦友地切磋几年,我们打球的这帮朋友受益匪浅,球技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后来,民丰造纸厂的姚祖贻也常来这里打球,他是嘉兴民丰造纸厂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因濮院东河头原糙纸厂是民丰造纸厂的草料场,所以他常驻濮院,住在庙桥街旅馆里。他手拿一只搪瓷杯子,先是坐在那里看打球,看看认为孺子可教,就上场跟大家一起打球。他言传身教了防守战术,对我们这帮青年人帮助很大,让我们懂得防得好能抑制对手的进攻,当然更懂得一支好队伍要能防、能投。


还有老大哥韩国华,他是濮院人。老家在篮球场旁。他参军后在外地工作,曾是部队师篮球队队员。他回家探亲就来这里打球。他比我们打球的年轻人年长近十岁,但他与家乡的年轻人融合在了一起。他的“篮下策应”“侧面防守”等先进理念和球艺都传授给了我们,可也算得上我们的好老师。


经过多年的努力,认真吸取外地高水平球员的球艺,并与之交流、切磋之后,章敏智、张炳荣、朱文渊、宋慎渊等几个尖子球艺突飞猛进。大家感到能与别的地方球队抗争了,我们要走出去打球。但是,出去打球总要有球队名称。


当时,濮院有“濮院镇篮球队”,他们都是有单位有工作的人,如逢全县比赛,由镇政府从单位抽人组建。所以我们这帮年轻人,只能另起炉灶,自发组队。在章敏智等人的提议下,这支队伍的队名就叫“濮院青年篮球队”。有了队名,还要买球衣、球鞋等,当然这些都是自费的。球衣要印字,章敏智与我一起去北大有桥街章老先生家求字。章老先生很热情,二话不说就给我们写了“濮院”两个大字。我们如获至宝,又去桐乡把这“濮院”二字印在球衣上。就这样,大家有了正规统一的球衣。濮院的一支篮坛新军诞生了!


我只是轧轧闹猛,无法像队员们一样驰骋在球场上,但我始终陪伴着他们。用如今的新词表达:我是“濮院青年队”的“铁粉”。

濮院青年篮球队

(前排左起)

彭俊炼,宋慎渊,章敏智,贝鑑璋

(后排左起)

施玉良,朱文渊,黄永海,贝鑑镛

张炳荣,金克贤,夏国华,潘建华

张金芳,陈祖明

从那时起,每当有比赛,我们就用“濮院青年队”这个队名上场。凡有外地球队来濮院打球,基本上由我写海报,张贴在严家汇上。海报上写清比赛的队名,时间一般都在下午。看球赛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里三层外三层,可以说到了如痴似迷的地步。


濮院青年队与外地交流最多的是嘉兴几个有名的厂队,如嘉兴毛纺厂、嘉兴绢纺厂、民丰造纸厂、嘉兴冶金厂等厂队,他们都来过濮院打球。濮院青年队年纪轻、体力强,团队精神好,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速度快,篮子准,这一点得益于吴佩荣。所以,这些有名的厂队中,虽各有一二名嘉兴市队队员领衔,却不能在濮院青年队身上占到便宜。他们回去后,有人还不相信,怎么会输给小镇上的这帮年轻人?下次我们到濮院去,一定要会一会。因此,交流、取经的机会越来越多。当然,能有这些高水平的球队来濮院切磋交流,主要仰仗“大老张”濮院人张徐鸿,他当时退役后在嘉兴工作,是嘉兴篮球圈的头面人物,在他的撮合下,才有这么高水平的球队来濮院传经送宝,使得濮院青年队的篮球水平得到了飞跃,因而,青年队的球技既让对手抓狂,又让球迷兴奋。


濮院青年队也走出去打球。去过嘉兴机场、运河农场,也去过附近的屠甸、新塍、王店等地打球。当时去这些地方打球,基本上是靠双脚走去走回,无一分报酬、奖金,完全出于对篮球的喜爱。


那时的濮院青年队,虽然大部分人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了农村,但他们打球的热情却有增无减,他们拥有对篮球无限的爱,凭着一颗虔诚的心,也可谓“南征北战”。


经过多年的艰苦磨练,濮院青年队终于能称雄一方了。这段时间是濮院篮球水平迅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六七十年代濮院的小伙子,基本上都喜欢篮球,不能上场打球的,也喜欢看球。上场有亲兄弟,也有父子兵。篮球热度也算风生水起。


濮院青年队不仅打出了自身的一片天地,还影响了几代濮院人,以至于后来八十年代由镇工会组织举办的“梅泾杯”篮球赛,小小濮院镇,竟有近二十支球队参赛,盛况空前,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相当的“正能量”。


而今,我们都年逾花甲古稀,每次老友聚会,回忆往事,都还历历在目。这段经历在我的记忆中,犹如一块宝石,永远闪烁着光芒。最难能可贵的是,原来青年队的主力章敏智、张炳荣现今还是桐乡市常青篮球队队员。每周二、每周五还在训练,时常还要参加比赛,真的是桐乡篮坛的常青树。

六十年代初相逢,白雀寺旁首试锋,

从此结缘如弟兄,寒暑苦练防与攻。

自发组织青年队,南征北战会群雄,

而今古稀霜染发,篮球场上胜顽童。

【作者简介】黄永海,濮院人,已退休。濮院镇书画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