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眉辄取花间句,抬眼惟见右军书——慕晋堂刘建平书法近作赏析

 明远小筑 2017-07-31
公众号2017-07-28 1评

唐陆游诗《山茶》

锦中弦 丨文

世人皆谓晋人尚“韵”,而王羲之的“字韵”自是最难学。作为膜拜王羲之多年的铁杆粉丝,慕晋堂主一直都致力于不但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心摹手追,三十年如一日,常常三月不知肉味,惟求一丝“王味”。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下这组堂主作品,确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气韵,让人流连其中,醉而往返了。总体而言,堂主的书法是低调内敛,不露锋芒的,基本上遵循着右军含蓄蕴藉、刚柔相济、文质彬彬的一路,恪守着“书贵淡,贵自然”的传统,故没有大面积的铺张,不讲究猛烈的视觉冲击,亦没有咄咄逼人之架势,故离“俗韵”甚远。然而正是那股静静地流淌在作品中的情致、意趣,自是与众不同。

唐·刘禹锡《春词》

远而观之,章法布局自然散淡,正欹结合,虚实相生,字体大小取势讲求变化,绝不呆板僵死,似乎能从中看到花朵在烂漫地绽放,竹叶在月光下摇曳,飞鸟虫鱼在嬉戏,一派恬淡安适、欣欣向荣之气息。近而察之,其每一根线条的起、承、转、收,步调安闲、妥帖,不激不厉,仿佛胸有成竹而优游不迫;线条外观纯净、简净,肌理均匀,不露奎角,仿佛能看到杏花春雨江南的迷蒙;线条中段,笔实墨沉,含秀劲之力量,有力拔千钧、举重若轻之势;线条的起止和衔接上,节奏明快、明亮,动作洒落自然、毫不含糊,于无声处,有披荆斩棘之干脆。当我们游走在堂主的笔迹间,仿佛能真切地感觉到笔墨沐浴着纸的芬芳,尽情流淌,又如闲云野鹤,栖止随心。

宋·苏轼《和子由》

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展开这几幅书作,亦有一种迅速静心、见之忘俗之功效。生活在蝇营狗苟之中,往往让我们变得心浮气躁,忘记了自己的来路,观堂主之作,可以将我们的心放归自然,更回到两千年来文人墨客的高洁情怀当中去洗涤。仿若能看到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既有洒脱不拘、一任自然之风姿,亦有低声慢语的儒雅之态,借几首清雅的词句,与知己对话,低眉垂首间,似怀着一颗柔软而深邃的慈悲之心,自顾自地赏玩花草树木的天然逸趣,而又时常显得童心未泯,足以让人敬赏,亦可亲近。

唐·杜牧诗《裁竹》

在书法界各种流派、美学百家争鸣的今天,堂主的这颗对古典艺术的虔诚之心,是尤为难得的了。书法,绝对不是表演,不是作秀,不是待价而沽,而是诚心诚意的“朝圣”。朝圣之路固然是艰辛的,而堂主的经历或许也能给同路人一些启示。他涉猎“二王”在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体,从文人书法到民间书法取法,从贴到碑、从碑到贴,从上古到当代,上下求索,既师法“二王”,亦“师师之所师”,更一路追随着“二王”之文脉,与各时代的“同路人”切磋,最后回到当下,回到自身。观此组作品,可以看到他将王字之味与自身气质结合起来,将楷、行、隶、章草各种书体熔于一炉,最终体现出一些个人特色。一言以蔽之,有雅意,有古意,有诗意了。

元·文徵明《喜鹊》

当下的社会,距离王羲之的年代相去甚远。在温柔富贵中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往往远远不及战火纷飞中的弹指刹那的真情深刻。于是始终保持一颗简单、纯粹的心,不为名利所惑,“低眉辄取花间句,抬眼惟见右军书”,始终坚持取法乎上,亦取法自然,这样的堂主,可谓是自成格调的。

南朝·谢眺《咏竹》

宋·李清照《醉花阴》

唐·王维诗《送梓州李使君》

晋·陶渊明《饮酒》

元·吴镇《题画诗》

《诗经·小雅·鸳鸯》

唐·李贺诗《竹》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唐·齐己《早梅》

宋·苏轼《鹧鸪天》

清·王国维《虞美人》

‍‍

堂主介绍

刘建平,字叔安,号慕晋堂主、晋堂、心斋,1969年12月生,湖南邵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湖南)理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成长在古老而灵秀的湘中大地,自幼醉心山水,热爱艺术。于16岁韶华初次接触书法,便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格外钟情,倾慕魏晋风流,故自号“慕晋堂主”。2002年获得全国书法首届“兰亭奖”,2004年获得全国(书法)“五一文化奖”。2009年获湖南省书坛“十大人物”称号。2015年5月,在长沙举办了第一场大型个人书法展“梦回经典”。其书法于西安碑林、浯溪碑林、橘子洲头、河南白马寺等地刻碑或收藏。

走近经典

走近魏晋

品读书法艺术

承中华文化

把碎片化阅读变成诗意

慕晋堂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