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盗墓贼说「葬山不葬顶」?

 恒鑫泉 2017-08-01

这是一句堪舆术语,是盗墓的人总结出来的,意思是说,埋葬死者不要选择山顶。


史上的陵墓并非不藏山顶,‘’陵‘’字的本意就是山顶的意思(例如,“山无陵,江水为竭……”这里的陵就是山顶)。春秋、战国及西汉早期陵墓一般都葬于山的最高处,或接近山顶的位置。西汉中后期的陵墓一般葬在山岭之上,不选择最高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大都选择挖在半山腰处;隋朝、唐朝至宋朝的墓,一般埋在山腰、山坡下面。特别是唐朝,大人物的陵墓选择山体之内,也就是凿洞入山,乾陵就是特殊一例,最能令盗墓者“望而兴叹”的就是这一类大墓。


为什么会出现“由山顶,向山腰,山坡逐渐过度”这样的演变呢?这主要是人们对风水的了解也是由浅入深的逐步认识。

看到远处的山延绵起伏,有隆起有低落,堪舆学称之龙脉。山为什么会隆起?是气的作用,是龙脉里的地气在运行,运行时气旺时使得地面高耸起来。最高的地方也是地气最旺的地方,龙脉渐渐走低,等到山脉彻底消失时,前面一定有河流了,堪舆学中称之“气遇水则止”。春秋战国时墓地选择最高的山顶,就是因为最高的地方是祥气最旺,最足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后来又选择“岭”或“坡”了呢?堪舆学中还有一句话叫“气遇风则散”。山顶虽然祥气旺足,但山顶却风吹不止,也就是高处的风要比低处大,把龙脉释放的祥气吹散了,最高处并不是最佳祥瑞之地。所以,后来的人们选择墓地就降低位置,选择岭或坡作为葬穴。

为了使祥气不散,往往会选择后有高山,左右有护佑之山(青龙白虎),前方明堂地宽空阔,却有来水相伴(水,堪舆学称之为财),朝向坐北朝南。这样的地方瑞气往往不宜散去,清晨或上午墓穴之地雾气浓浓,其它地方早已雾气散去,唯有佳穴之处紫气不减。这样的地方便是风水宝地了!


殡葬发展到明清,理念又有更新,人们认为过去的葬法太深,也就是墓穴挖的太深,阴气太大,不利于“天地人”的高度合一,不利于护佑后辈。于是废弃深葬采用浅葬方式,例如,东北的永陵,北陵,河北的东陵西陵都是浅葬方式。盗墓者最喜欢这样的葬式,墓道好寻,墓室好入。所以吗,明清有价值的大墓基本盗掘一空,无一幸免。

自古以来,盗墓的人一般都通晓风水。行家通过看风水就能断定有没有大墓,尽管是地表没有任何迹象,也能判断八九不离十。不过,这种识墓方式通常叫“形势”法。是通过山势的布局,形状的俊美,靠山的气势,护山的威严,朝山的贴俯,明堂的宽敞,河流相迎,如果再有印山,案山相配……如果附和这些条件,那一定会有价值大墓的存在了。


假如,大墓不露于地表,是采用“理式”葬法(理式葬法是按照逝者生辰八字,八卦,五行……推演确定墓穴的一种葬法),那么,盗墓者是很难寻找墓穴的所在的。大凡目前还没有找到的价值大墓,很有可能是采用了“理式”葬墓方式。

风水,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科学。信则有,不信者无。风水学问很深,咱只是了解一点皮毛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