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与从小被父母这样训练学会放弃有关

 培根阅读 2017-08-01


学院君说:荷兰父母的家教理念在欧洲家庭中颇有特点。我们曾分享过《荷兰人如何引导孩子直面死亡》《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金钱观》《荷兰父母为何从不教导孩子孝顺》《荷兰孩子这样向小伙伴讨债》等,作者均为少年商学院微信专栏作者、定居荷兰的的生物科学博士魏蔻蔻。她长期关注和研究欧洲儿童教育,今天是她的最新专栏,话题是: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放弃?同时推荐蔻蔻新书《太想赢,你就输了》。

 

我有个熟人,是个学霸型的天之骄女,获得名牌大学的理工博士学位后,顺利进入世界500强之一的荷兰飞利浦公司工作。


表面上,她从来都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可暗地里,只有我们这些朋友知道,她所学的专业,所干的工作都是自己不喜欢的。

 

她是个软弱且难违父母之命的人,在光环下度日如年地坚持着虚设的繁华。每一次想放弃,都被劝说需咬牙坚持。

 

一路走来,她几乎没有感受过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快乐,周一去上班浑身冒冷汗,然后就一天天盼望周五到来,周而复始,苦不堪言。坚持得太久,离旧梦太远,时光荏苒,她身心俱疲,不堪重负,得了胃溃疡和严重的抑郁症,不成人样。

 

治疗时,医生觉得她回国与家人相伴对恢复更好,但她母亲认为女儿这样子回去让人笑话,再加上女儿还未婚嫁,怕回国后别人见她成了“精神病”对日后终身大事无益,于是只身来荷兰照顾女儿。

 

我去看她,她母亲夸口自己的“英明决策”:“亏得当年我让女儿多读书进好公司,你看,生病了不用上班,医药费全归公司管,还会出钱让我俩去欧洲旅游散心,为了让她好好康复,等着她回去呢。要是在不好的公司和环境,她这个样子,谁管啊?”

 

这是因果倒置,如果她女儿能早点放弃不喜欢的专业和工作,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根本不会落到这步田地,遭这份罪。


有时放弃,才能止损


某种程度上,在教育和成才思维里,我们过度宣扬了“轻易放弃自己不该放弃的”之坏处,却很少谈到 “固执坚持了自己不该坚持的”之痛苦。

 

选择之道,本是坚持和放弃共同构成,其间的平衡,自有深意。很多时候,学会放弃,比懂得坚持,更需要智慧、耐心和勇气。但正因为难度大,大家都只愿追随看似绝对正确的“坚持”,一旦出现没按照既定安排的现象,就贴上 “你怎么这么没坚持性”或是 “不懂得坚持,还会有什么修为”的标签。

 

一个孩子读到大三了,总算有勇气承认自己不爱这个专业,想转去另一个学科,大多数家长都会劝:再坚持一年这个专业就读完了,能拿到本科文凭。现在放弃,你前三年不就白费了吗?先拿了这个专业的文凭,再去换专业岂不没损失?

 

有人学的专业和想干的职业不一样,为了父母的期许,坚持到大学毕了业,想放手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前程。一些父母又干涉,说,不学以致用太可惜,你先干上几年对口的,积累些经验和财富,再去追求你的兴趣不迟。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机会和时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听起来,好像到了大三再坚持一年拿了文凭,比从头来过看似浪费了三年要讨巧。但是,若真不愿学的东西,拿了文凭也是空纸白字,无甚用处, 不如早一年开始新的追求。


所有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到家长们惧怕改变,没有倾听孩子放弃的原由,详细了解另一条路的情况,想当然地认为坚持才是两全其美。


(本文作者所著新书,当当网有售)

 

允许孩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但未必所有的事都值得坚持,放弃有时是及时止损,更是另一个高效的开始。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督促的坚持,常与爱好和才艺相关。

 

比如,让孩子学钢琴就希望她能练到一个水平,其间想换方向就不由分说地指责她没坚持性。

 

曾经,我也是这样的。

 

每当孩子要换个爱好或想尝试更多爱好,我就会责怪她缺少自制力。这让我与荷兰的家人矛盾重重。

 

比如亲戚家有个小女孩,可谓爱好众多,但换句话来说,就是她自己不清楚喜欢啥,又没恒心

 

她说想学钢琴,专门把奶奶的名牌钢琴搬来并调好给她练,请的是海牙艺术学院的教授每周一次来上课,才学了两个月,她就不愿继续了,说是已经报了曲棍球训练。

 

她还同时学着绘画和跳舞。做家长的,除了周末和课余时间开车陪送她参与这些兴趣活动,还要关注她的突发奇想,不断冒出想尝试的新爱好。

 

在一次全家出动,看完她的曲棍球比赛后,她又说要放弃曲棍球,想去学体操。

 

我当时二话没说就开骂:“你就是个不懂坚持,不会感恩的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要学什么,大家都支持你,陪着你上课比赛,到处跑。你不对你自己负责,是否也该考虑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太不懂事了!

 

这孩子没被人说过这么重的话,立马就哭了。在场的家人当下并没说什么,回到家后就来跟我私下谈话,觉得我言辞欠妥:

 

“孩子这个年龄,不清楚爱好,无法定性,本是常态。多去尝试,我们该支持。她说不想继续,咱们就问清原因,和她分析再做决定,哪至于扣那么多品德性的大帽子


再说,我们去看孩子的比赛给她加油,陪孩子参加兴趣班,是自愿的,不需要她感恩,和她懂不懂事更没关系。”


以,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孩子的坚持,而是他们更愿意耐心地了解放弃的理由,他们抱着更开放的态度,鼓励孩子多去尝试。


当她说放弃钢琴,奶奶去跟她谈话,仔细询问她对待钢琴的心态,然后又去了解曲棍球的时间安排,和孩子商量,先把钢琴学习的频率降到一个月两次。因为奶奶听出来她依然对钢琴有兴趣,只是担心会影响其他的爱好,就帮她做了合理的调整。

 

对于放弃曲棍球,她爸爸除了听她的感受,还去咨询了教练,之后又去体操班那边了解训练模式,然后跟她就这些信息慎重谈了一次,跟她讲放弃意味着什么,梳理新爱好的具体计划怎样。

 

最后,爸爸说:“你如果要继续打曲棍球,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若确定不练了,我们就不再提这件事,你好好学体操!”

 

这孩子立马点头。爸爸对她说: “你最好先考虑两天,再告诉我是否确定放弃。”两天后,孩子放弃的态度很坚定,但还不忘问了一句:“如果一两年后,我又想练曲棍球了,能行吗?”

 

她爸爸没有讽刺和威胁她,说什么“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现在放弃了就别指望吃回头草”这类的话,而是告诉她: “以后你想练习,我们会支持你的。但是,正如我们前两天谈到的,今后重拾,训练有断层,你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补课,再加上年龄的增长,有些基本功没练到,可能进步慢,达不到预期。你对此有个心理准备就可以了。”

 

孩子点头认同,毫无负担地投入到体操爱好中去了。

 

后来,她没有再打曲棍球,没有坚持体操,钢琴也在练了两年后放弃了。此外,她还尝试过鸟类观察和马术,也没长久。反而是绘画和舞蹈一直坚持着,是她真心喜欢的。


 

放弃不等于软弱


如今,这个女孩已经17岁了,在舞蹈方面的成就到了专业水平,受邀许多荷兰电视台表演,也会为商业演出伴舞,课余时间她会指导小朋友跳芭蕾,收入颇丰。

 

那些被她放弃的爱好似乎都没有被浪费。钢琴练习让她乐感极好,编舞跳舞悟性高,体操训练让她的平衡性协调性很强,马术和曲棍球让她对自己的体能和肌肉强度知之甚深。

 

为了观察鸟类,走到大自然中去的游历,除了令她的生物学知识丰富,生存力强之外,更让她有了许多绘画的素材,创作了很多好画。

 

她放弃淘汰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而坚持下来的是自己的人生。看到孩子能够如此快乐地成长,爱好是真正的乐趣而非负担,我感叹夫家之人的内心和包容性真强大,更感动于他们对孩子无条件的支持。

 

放弃,并不等于浪费,更不意味着软弱,有时反而说明你足够坚强去取舍。只要我们了解孩子放弃的理由,引导并和孩子共同分析放弃的后果,做好准备,所做的决定必是理性的。

 

退,是寻求转弯和另行前进的必要条件。人生的选择,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筛选、放弃再拾起的过程。没有放弃和选择,何来最后对自我的了解? 关闭孩子放弃的可能,又会让其有多少遗憾?

 

中国有句古话,有所为,就有所不为。坚持和放弃,虽都很重要,但学会放弃,更是艺术,取舍间才得人生的乐趣和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