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你自己

 犁牛子丶 2017-08-01

“你”才是问题的核心,一切“执念”皆来自于你的内心。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理解痛苦、冲突、恐惧的原因;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症状存在的意义;只有看清楚自己,才有机会获得内心的自由与解放。

 “认识你自己”是一切理论与治疗的根本。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自己,或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但了解分为几个层次——表层的行为;意识的思想;无意识的冲动与情感。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冲动与情感被压抑了或没有意识,因此我们只是了解意识与行为层面的自己,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整个人却是被没有觉察的潜意识需要与冲动所控制,而意识往往是时候为此找了各种合理化的理由罢了。诸如,当一个人在乎几乎所有人的看法,想要和每个人都处好关系,虽然他被这种病态的要求所左右,无意识去取悦所有的人,但他的意识层面往往觉察不到,他只会为自己的种种冲动与行为找到各种合理化的理由,比如,没有人不在乎人际关系、每个人都需要人际的和谐、我不能没有朋友、大家都是这样的理由。但实际上这些仅仅是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他整个人已经被潜意识中某种冲动与需要所左右,他不得不这样做,只不过他没有觉察到而已,他已经成了骨子里某种驱力的囚徒,表面有意识的决定,往往只不过是被驱使,他是一个被驾驭者而不是驾驭者。

 

因此,我们意识层面认识的自己,很可能仅仅是一个“末代皇帝”,他并不是真正的自己,也不能决定自己的行为与选择,在这表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陌生人”,而正是这个陌生人却一直掌控我们的人生,但我们却不自知。

而有时,我们自以为的自己,也很可能是一个表象,假象,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我们也并不认识骨子里的那个本来的自己,或者说是我们不想去认识。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无奈与冲突,明明想要得到一个东西,但却不敢去争取;明明很想放弃某件事或某个人,却一直难以割舍;明明觉得自己是一个正派的人,但有时却做出一些猥琐的事;明明希望自己去喜欢别人,但在他身边却充满了愤怒;明明很想要读书,但书本摆在面前却根本就看不进去;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做到获得到的一切,却遥不可及;认为自己应该被尊重,但在现实中却没人在乎自己的自尊……

 

这一切都说明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或者说是意识层面的自我与潜意识层面的需要的冲突。如果我们不分析与理解潜意识中的情感与需要,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破解这种种谜团,也无法得知症状为何存在,自己为何痛苦,上帝为何对我们如此的不公。

 

人生就好像是在走一条路,当我们被石头绊倒的时候,只会责怪石头挡住了自己的路,却没有因此反思:我们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如果因为错误的方向而误入歧途,那么我们是应该责怪石头,还是自己呢?

当我们带着满身的伤痕,一副受害者的模样,把一切都责怪到悲惨地境遇或伤害我们的人的时候,只是我们没有醒悟到这一切的痛苦其实仅仅是对我们原有“活法”的一种警醒。但人有时又太浮躁与肤浅,他只会看到外在的事件,却没有内观事件背后的自己。人们总是认为了解自己,但当他陷入内心的困顿无法自拔的时候,就说明他对自己的了解有多么的肤浅,他只看到了他想看到或他认为的自己,而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因此他不知道自己才是这一切的根源,只是一味地觉得自己很无辜。

一个人病了并不是因为症状,而是因为他无法和自己及他人很好地相处,或者说,外在的痛苦与症状其实是内在冲突的投射。如果一个人只执着于外在的痛苦与症状,而不能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内心的冲突,不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那么也终将无法获得心灵真正的自由。

 

“我是谁?”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与自己及他人的关系到底出了怎样的问题?

 

    这些重要的问题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毕竟我们总是活在自认为的自我或一厢情愿想象之中,因此事实往往会被我们所忽视。因此,我们相信的与实际上的总是有误差,而有时这种误差会大到截然相反的两极的地步,就好像芙蓉姐姐可以在镜子里面把自己的水桶腰看成S型。就如同,一位男性患者之前总是认为自己老实,能干,义气,忠诚,但他这些“优良品质”却一味地被别人利用与伤害,因此他成了一个落魄的受害者,去谴责那些没有像他一样善待他的人。但经过分析发现,他的“优良品质”不过是一种表演,他只不过是幻想通过如此的表演来换取别人对他的尊重与器重,因此这一切不过是“套路”,他自己不过是一个虚伪的人,活在伪装的面具背后而已。因此,不是别人伤害他,而是别人没上钩,仅此而已。

贪婪的人总是容易失望与受伤害,不是他拥有的少,而是他想要的更多。就好比,一个吸毒的人,在责怪自己没有他人的健康;一个人活在完美幻想之中的人,还期望拥有普通人平和的心态;一个没有真诚对待自己与生活的人,却幻想生活与他人给予他更多。

 

因此苏格拉底提醒我们的: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那么,我们该如何审视与了解自己呢?

 

对于如何认识自己,霍妮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一个老掉牙的真理:如果你想分析自己,必须不仅仅研究最显著的部分,还必须抓住任每个机会去熟悉这个陌生人或熟人——那就是你自己。顺便说一下,这可不是在打比方,由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了解微乎其微,只是渐渐才得知多大程度上他们生活在无知之中。如果你想了解纽约,你不能只从帝国大厦上看它。你要去下东区,漫步穿过中心花园,坐船环游曼哈顿,乘坐第五大道的公交车,还有许多许多。熟悉你自己的机会将自行出现,假如你确实想了解这个过着你生活的奇怪家伙,你会发现这些机会的。那时你将惊讶地发现,一会你生起无名之火,一会你下不了决定,你毫无意义地冒犯别人;一会你莫名奇妙地失去胃口,一会你却沉浸于口腹之欲;一会你无法定下心来回封信,一会你突然害怕独处时周围的噪音;一会你做了一个噩梦,一会你感到受伤或屈辱……所有这些无穷的观察都象征着许多通往未知场地的入口,这个场地指的当然就是你啦。你开始惊奇——在此,好奇心也就是所有智慧的开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你试图理解这些情感的意义。”

 

“自由联想”意味着努力使自己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不管这些事情是微不足道、偏离主题、语无伦次、不合情理的还是举止轻率、令人尴尬为难、恼羞成怒的。在自由联想中,我们要努力表达出现在头脑中的任何事情,而不要顾及表达后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

以上是自由联想的专业定义,但也可以说的更生活化一点,就是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内心有困惑和怀疑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与琢磨自己,也就是自省。此时的自省并不是道理的说教与自我的美化,而是一种诚实地对待自己与内心,无论此时心中出现怎样奇怪的想法都不要排斥,让自己的内心自然地流淌,这样才能去试图体会情绪与行为背后的意义。

比如,一位女性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症状,就是别人不能靠近她,就算对方是女性也不行。前段时间因为痛苦,所以她靠在了一个女性朋友的肩膀上,但这之后她就陷入到了无法控制的焦虑之中。在咨询中我让她去感受自己的焦虑,看看可以体会与联想到什么,她谈到首先联想到的是“脏”,再对“脏”进一步分析,他联想到了“精子”。精子?之后,他谈到了过去的一些性经历,也包括了他一生惟一一次的婚外情。而此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她是一个如此“纯洁”的人,因此婚外情,性关系,精子,这些“不纯洁”的东西会玷污他原本的纯洁性,因此他极力地回避这些,也绝不和别人提起过去的经历,她就算穿着裤子坐在长椅上都担心有“脏东西”跑到自己的阴道里面,虽然他也觉得这很奇葩,不过他就是很恐惧,而恐惧的背后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害怕的不是脏,也不是精子,而是他一直没有接受一个“不纯洁”的他自己。

 

通过如此的自由联想与无束缚的自我分析,我们往往会发现与看到表象背后的景象,而如此的景象更为接近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目的、甚至是我们自己。

 

下面是一位患者他对自我的分析与反思:

 

1、关于网游

在游戏里的每一步我都算好了——每天9点40起床,就为了1个小时一次的任务。我觉得自己很病态,每当快要刷“新门”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很害怕有人跟我抢,特别是还有30秒的时候,人都在抖,然后两次都没进去,人还是紧张,第三次会越来越紧张。

    我一直觉得这个游戏不错,但是为什么我那么激动,为什么别人不激动?

继续玩 ,我想看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玩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我要努力,加油,我要把全身的石头刷到4级,我要比别人强。因为我看到一个人全身5级石头,我脑海里也浮现:等我有钱了,我弄一套3万人民币的装备,在你老婆面前炫耀,在频道上喊:你有什么屌的,要找碴?你不是牛B么?来找爹,爹叫你什么是牛B……

 就像王老师说的:游戏,其实也是一个世界,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能找到自己。

 

2、关于唾骂

现在,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唾骂的问题,只要想到佛,或者遇到佛这类的问题,我心里就会唾骂,不是相信不相信佛的问题,而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我要找到唾骂的原因。

有的时候,我看到我妈妈也会唾骂,我想找到我为什么要唾骂,是不是他们有共同之处,是不是他们有什么没满足我,而导致我这样,我心里在唾骂,但意识里却不想唾骂。

因为这件事,这两天接二连三地快接近崩溃,不管花多大的精力,我一定要弄清楚我唾骂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我唾骂。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佛,我每次去拜的时候,总会有个愿望,可惜愿望没实现,就像焦虑症,我求焦虑症能好起来,但却一直不能如愿。

对于我妈:我妈从小很抠,不给我钱,我爸从小那么打我,我却没骂他,因为我问他要钱他就给。

我和我老婆也商量过,我老婆问我:你心里面骂我吗?我说不,我老婆说:恩,因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做,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求佛,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我可能要的太多了。

 

3、“这是什么心态?”

 

遇到一个朋友,她和男朋友在一起他男朋友我认识,挺帅的,我就想赶快去健身,瘦下来,我也要变帅。这是什么心态?

我在游戏里被杀了,是被自己人杀的。我很愤怒,但是我不敢爆发,我就是这种心理很愤怒,外表很胆小,欺软怕硬的人。最后,我退帮了,我心里想,等我牛B了,弄死你们。这又是什么心态?

逛超市的时候,突然很没耐心,想骂人,觉得不爽。我想找原因,后来想想可能是开始看清自己了——是不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缺点无数的人。 以前一直在伪装,在虚伪,现在慢慢撕掉虚伪,不装了之后这个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觉得我有点不敢接受。

我装了20几年,原来自己是个这样的人。我现在有点害怕,我怎么会这样,我该怎么继续活,我白活了20几年了,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不懂,我该怎么办?

 

4、关于爱情与友情

   今天微微感觉到我确实不敢爱,我害怕失败。虽然我谈了很多次恋爱,却没有一次真正爱过。比如,今天和前段时间泡到的女孩聊天,很烦她,不想和她聊,很被动,我当时心里想找个机会和她说分手,不想谈下去了。

    她貌似已经被我征服了,我想我是不是在报复?这样的感觉好像很久了,女人对我越好,我越不想理她,她反而几天不找我,我到是会想找她,但是在我心里面总是有个理论:我对那些女人越不好,她们越会粘着你。还有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女人、虚荣而活的。买件衬衫,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这件衣服女人看到会不会觉得我帅,买个车垫就会想女人会不会坐我车觉得这个车垫舒服,夸我。

    同时,我也感觉到在和朋友的关系上也很扭曲。刚回来和我一个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一起,开始我觉得挺好,但是这段时间慢慢感觉自己开始变的不耐烦了,不像开始对他那么好了。小时候我就听我一个朋友说过,我刚开始对人很好,然后就慢慢变了,变的耍人,因此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真心朋友。

 

 

5.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今天,我又难过了,很难过,我在上海,不敢说家乡话,不敢大声说话,怕给人看不起。反正各种逃避能给人看不起的地方,时时刻刻。

    最近我学了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为什么这么怕别人看不起?我到底是在怕什么?难道还是自我膨胀?不至于吧?那我自我膨胀又是为什么?我到底在逃避什么?什么东西要让我非要自我膨胀?

    我想了很久,回忆了很久。是的,小时候我总拿钱玩朋友,很傻的拿钱就为了让他们和我玩,但是我发现我不拿钱他们就不和我玩了,甚至侮辱我,还找人打我,我很痛苦,但是他们越这样,我越觉得拿钱可以买到朋友,拿钱就有友谊。现在的我已经不再相信什么友谊,所有的都是利用,有利益的才去做,没利益动都不想动一下。

    透过现象看本质,真的很有用,我要怎么改变?我要怎么相信他人?

    小时候发生的事,我谁也没说过,给我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我心里骂,我恨,我超级不爽,但是我始终得不到他们的友谊,有的只是利用。

    所以我没感情了,越长大,越孤单,越害怕,没钱从不出门。有钱立刻各种电话,喜欢别人追随我的感觉,哪怕是假的,我也很享受,至少那一刻我是大爷,你必须听我的,我可以为了享受这种感觉,把钱借给人家。那时候我不懂,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觉得自己是个圣人,根本感觉不到我在寻求那种感觉。谁打破了我这种感觉,我就愤怒,发火,不允许谁破坏。
    写完,我整个人都舒服了,好舒服,透过现象看本质,好,这句话非常好,帮了我很多。

 

6、关于幻想

 

    王老师,我总是控制不住要去幻想,可能特别痛苦我就特别需要幻想,我不知道为什么。比如跑步,我时不时就要拿旁边的人和我比,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力的来源。我记得小学打羽毛球,我看到妈妈来了,特别想努力打好给她看;比如做心理治疗,我总是幻想有一天可以治好,然后把我好了这件事吹牛逼分享给大家。我只知道意志力可能一天比一天薄弱,我的内在世界全是幻想,漫天的幻想。控制不住幻想的时候,自己就飘起来了!我好累,我该怎么办!

   还有,我发现我自卑的时候特别自卑,就像今天在健身房,我拿手机自己练,我知道自己练的很丑,所以脑子里总是能“听见”别人的嘲笑声,虽然我知道他们没有,但是我就是害怕,内心不够坚强。其实我知道,明明是人家确实没有笑我,只是我自己在笑我自己。

  

 

      看清自己的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当我们对自己的点滴看得更加清楚,那么对自己这个人就会更加了解。就好像拼图,当一块块拼图拼到一起的时候,那么这里面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而这个画面就是你的自画像。

 认识自己类似于福尔摩斯的侦探,我们各种幻想,梦,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情绪的波动,情感的变化,我们的过去,现在及对未来的幻想,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是各个拼图,把如此的碎片整理,拼接,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对自我更为完整和清晰的画面。越能看清楚这个画面,我们就越能发现自己是如何逼迫、要求、伪装、蒙蔽自己的,也能更加理解我们内心中到底存在怎样的恐惧,才因此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

对行为背后的意义,看得越加清楚,就会越看清楚我们自己,而不是活在简单的搪塞,肤浅地解释中来迷惑自己。当一个人不满足既定的答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才能一点点拨开迷雾,看清楚“未知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增加对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明白自己内心的苦痛远比症状更为严重,因此自己才宁愿躲在症状之中而不愿直视内心中的伤痕。最后他会发现——症状仅仅是扭曲的人格无法和现实相容的产物罢了。

   

认识自己的起点在于痛苦、挣扎、纠结、矛盾、不解的情景与事件。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这些,就会对自己及整个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明明已经不爱一个人,或和他在一起已经没有好结果,却不愿分开;一个事情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或希望很小,却一直逼迫自己不放手;一些小的人际矛盾,在别人那里都无所谓,在自己心里却变的异常的沉重;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考虑一天他是什么意思;还有,明明我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但却一直不敢争取,总是拖延和逃避;别人不在意的,为何我们自己如此在意;明明讨厌一个人,又为何总是满脸堆笑;本来不想做一件事,却不懂得拒绝……

但患者往往希望“直捣黄龙”的治疗,但这不现实。毕竟,认识与了解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并且需要克服内心的阻抗,所以治疗往往需要长期性,无论是自我治疗还是专业的心理辅导。

就算他来寻求帮助,也只是希望治疗师告诉他怎么“做”,而没有耐心去发现自己到底怎么了,一味地执着于“做”,而缺少“悟”,他无法看清楚他自己,只会更加迷失。

    “闪电战在心理学问题中绝不是好方法,这种战术忽略了对要仅够的领地进行前期侦查。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在心理学问题上一直普遍无知,当他抗争、恐惧、防卫、幻想等等异常复杂,呈现出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趋势;他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便是这些因素作用的一个最终结果。可他竟然相信他能以直接行动根除它,就好像关掉电灯那样简单!他想要快速消除困扰他的病症,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痴心妄想;他喜欢认为,除了这些突出的困扰,一切都很好,却不想面对这样的事实:即明显的困难只不过是暗示在他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卡伦.霍妮

 

     因此,可以把人分为两种:醒着的人,做梦的人(醒着的做梦人)。治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警醒梦中人,但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内心防卫机制的存在,它会阻碍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事情的真相。

    一个人活在“梦中”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创伤,而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防卫机制就是希望维持现状,继续活在幻想提供的安全感之中。

    防卫机制就好像大脑里面站岗的卫兵,它检查着每个过往的车辆与行人(各种想法与行为),只有它认为适合的才会放行,就类似于新闻与电影的审查制度。通过如此的审查,它不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想法与态度。而通过这种机制让我们继续活在良好的自我感觉里面。比如一位男性患者,非常反感岳母的胸部,因为太大了,还不下垂,他觉得这和他的年纪不相符,这让别人看了也不舒服,并且因为他位高权重,因此也非常在意口碑与评价,因此他希望岳母做缩胸手术。当然,这种无理的要求不会得到迎合,但他因此越来越反感岳母,反感她的胸部。平心而论,岳母的胸部大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除非是他被岳母的胸部吸引,但他的防卫机制又阻碍他认识到这一点,毕竟认识到这一点就打破了他之前维系的圣人般的道德品质,因此他内心抗拒胸部的诱惑,也不愿承认自己因此有性的感觉,并把自己对胸部性的感觉所引发的愤怒,无意识中推究到岳母身上。经过他的如此暗箱操作,黑的变成了白的,白的变成了黑的。结果岳母成了坏人,而他继续是他认为的那个好人,他保持了形象,他逃避了现实对他理想化自我形象的摧毁,他可以继续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这就类似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通过这种套路,他保持了自己的自尊与形象。就好像另一位男性患者,在生活中一直只孤家寡人缺少朋友,但他却不以为然,反倒认为是周围的人素质太低不值得来往。通过把周围的人贬损,他就可以不必意识到自己的孤僻与病态的生活模式,就不必改变自己,就可以在自闭中维系自己的自尊与虚假的自信。就不必让自己的病态自负在现实中陨落——其实,他没有什么了不起。

    心理防卫机制,他只是让我们看到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不想让我们知道的,都已经被“和谐”了。

     霍妮提醒我们:在内心中存在两组力量的对抗,一组致力于维持神经症结构提供的幻觉与安全感,并使其保持不变;另一组则试图通过瓦解神经结构来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力量。当他直接面对一系列问题时,也就是说,当他关于生活的私人信条、主张被昭然若揭,他的想法被质疑,他的安全系统处于危险中时,他会启用防卫机制。不仅如此,当他远远地靠近那一系列领域时,他也会启动防卫机制。他越是想保持已有领域的完整性,他对外界的威胁就越是敏感,即使威胁远在天边。心理分析的结果,是阻抗的力量与解决这些阻抗所需要的自我力量的一场博弈,最终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抗。

    在治疗中也经常会遭遇来自于患者的阻抗,而有时也会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对于一位有公主病,希望一切都好,没有任何不好的女性患者,我只是说了一句她对自己与他人的要求太高了。结果下次治疗的时候他就充满愤怒地指责我摧毁了他一年来维系的希望和信心,他希望治疗中会得到我的鼓励,却得到了要学会凑合这类的负能量的话,因此她情绪大爆发。

    因此在治疗中我也经常会和患者进行激烈的争论,尤其是他陷入到他的“逻辑”“道理”之中的时候,比如一位抑郁的患者,他十年来都一直幻想治好抑郁再开始生活,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力差,状态不好,这样去交友和恋爱也一定会受到别人排斥,但其实他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逻辑,让他一错再错,错过了人生很多重要的转折与关键点,最后三十多了依然是孤家寡人,只是一味地躲在好了,就都好了的幻觉之中。

    阻抗当然也会以“微弱”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一些患者在治疗中总是迎合我,赞同我,不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他担心说错话,担心被讨厌,因此他一直脸上挂着笑容,不让别人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有时,他也会用一些肤浅的解释,来逃避内心深刻的认识,诸如,逼迫自己一定要成功,他会说每个人都如此;恐惧别人的否定,他就告诉自己每个人都要面子;如果在恋爱中过于依赖对方,没有对方不能活,他也会欺骗自己这是真爱;如果因为“症状”而影响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愧疚,认为自己的自责是来自于美德;不敢活出自我,过分压抑自己的人也会认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格面具,毕竟这是在适应社会,只有当他醒悟到这是一种病态,而不是每个人都如此的时候,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认真对待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越是沉浸在这些肤浅的理由和解释之中,我们就无法看清楚自己;越加无法看清楚自己,就会越是沉浸到病态追求、人格及幻想之中,而没有任何觉察。

阻抗以乔装改扮的形式出现,一个人并不会非常容易地认出它们。一个人之所以不易识别出阻抗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防卫机制在起作用。从根本上说,精神分析不是一个独立的理智研究过程。理智常常见风使舵。一些见解对神经质结构造成了威胁,哪些反对自由、努力维持现状的力量就会感到挑战,因此后者就会努力用一种或两种的方式去阻挠进步。从分析过程来看,它们似乎就是“阻抗”了。——卡伦.霍妮

 如同《禁闭岛》中的莱迪斯其实他已经醒了几次,但后来又重回“梦中”,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他无法直视的现实,因此他的心理防卫机制一直在阻挠他看清事实,一味地活在自己主观的臆想之中。只有明白防卫机制的意义,才会不至于对此愤怒,毕竟潜意识的本意其实是想保护我们自己,但他只是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从长远来说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虽然防卫机制一直阻挠我们看清真相,但这并不是说“防卫机制”无法突破与觉察,毕竟它就总有“打盹”的时候,而此时我们往往能一窥平时无法觉察的“秘密”。

梦中、喝醉的时候、说梦话、幻想、臆想、口误、笔误、情绪爆发,这些都是防卫机制容易打盹的时候。

 

 首先我们来看看“酒后吐真言”。

 

一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有亲身的体会,只有喝酒的时候他才能放松。当不得不出席公众场合的时候,他总是先喝两口,不然都不敢见人。这说明在酒精的麻痹下,他可以暂时放下他的各种恐惧与焦虑的想法,可以暂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样和别人在一起才不至于那么恐惧。

     喝酒的时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个人的防卫机制就会处于一种麻痹的状态,此时,他才敢于说自己心里的话,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此时他所说的、所做的更符合他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这种情况在生活和治疗中非常常见,比如,一些沉默寡言的人喝酒之后,话就变的非常多,甚至会说一些气人的,或伤人的话。其实,这说明他这个人平时太过压抑自己,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压抑在了心里。只有在喝多之后,他才能不在乎那么多。一位女性患者平时一直为家人付出,为了父母,为了弟弟和妹妹,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应该听话和孝顺。平时家人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反驳,不过一次他喝多了,爸爸又和他说你是老大,你就应该为家人负责,结果他再也压抑不住心里的愤怒,和爸爸吵了起来。不过事后他并没有自责,反倒很爽,因为他终于说出了心里的话。而另一位患者,每次喝酒之后就要把他领导骂一顿,而平时,他总是毕恭毕敬的。

     因此,有些患者会酒精成瘾,毕竟只有在喝酒的时候他才能释放自己,活出自己,而不喝酒的时候,整个人非常压抑,因此他离不开酒精,无意识中,喝酒成了他唯一的宣泄方式。

     但,因为喝酒后的自己暴露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当酒醒后,防卫机制又开始起作用的时候,他又会会后悔,觉得这不是自己,所做的一切也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一位患者每次喝多之后就和朋友去嫖娼,但之后,但就醒了之后就后悔,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是被朋友绑架去的。其实,就是不愿接受自己“阴暗”的一面。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防卫机制维系了理想化的自我,只要和理想化自我不符的地方,都会被防卫机制过滤和否认,这样他就无法看清他自己本来的面目了,他看到的就是他想让自己看到与相信的。就好像一些有异性恐惧或视线恐惧的患者,他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看异性的敏感部位,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因此他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并极力的控制,但控制的结果是目光变的更加不可控,接着他就是试图逃离异性,以防别人把他当成一个猥琐的人。因为内心中的否认,所以他有时就会这样摇摆,就比如一个人和别人吵架了,之后他可能会内疚,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自己应该是理解包容,好相处的,之后他就带着内疚的心情和别人道歉,而当下一次别人伤害他的自尊的时候,他又会爆发,之后又会愧疚,与此反复,这里就说明一个问题,他一直不愿承认自己的坏脾气与敏感,一味地把自己装成一个宽容的人,一直在自欺。

 

    除了酒精,人在做梦的时候往往也会“泄露”很多平时我们意识不到的东西。因此,梦也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霍妮谈到:“在梦中或以神经症方式,或以正常方式,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梦代表着我们努力去解决自己的冲突:在梦中,建设性力量会作用,甚至在它们在其它场合中几乎无法发觉的时候也会作用。但因为梦的怪异和夸张,人们往往那个忽视梦中包含的信息

     对于理解梦的霍妮也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梦所提供的并不是感情或意见的一副照片式的静止画面,而主要是倾向性的表达。承认,梦可能比我们清醒时的生活更能清晰地揭示我们的真实情感;本来受到压抑的爱、恨、怀疑或悲伤,都能在梦中毫无拘束地感受到。梦表达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需要,常常反映了在解决当时打扰我们的冲突的尝试。它们更像是一出情感力量的戏剧而不是事实的陈述。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只有将梦与造成刺激的实际情景联系起来,梦才能理解。

     因此对梦的分析,对了解自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梦的分析的方法依然是“自由联想”。

     一位女性患者一天做了一个这样的梦: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在神像面前强奸了,在梦中他体会到了强烈的罪恶感。当让她试图分析这个梦的时候,他谈到其实梦中的女人就是他自己,他联想到他高中的时候,明明家教很严,不允许他谈对象,但因为学习的压力和情感的孤独,所以他和同桌谈了恋爱,并有过几次亲密的行为,因此他一直在心里有负罪感,也一直无法原谅对方。而“神像”就是他的圣人般的价值观,因此他一直无法不能接受自己,也认为对方把自己毁了。最后他也发现,原来她一直都在用神的眼光来审视与要求自己。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具有显著意义的梦:

1、考试的梦:做此梦的人往往已经成年,并没有实际的考试,所以此种梦反映了他的焦虑。其实,在他青少年期的时候考试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很焦虑的事情,而高考对他来说也很可能是一个痛苦的回忆,高三或复读的经历成了他的噩梦。因此当日后遭遇压力的时候,总是会梦到要考试了,但他却没准备好,不是忘记带纸币,就是遇到了解不出的题目。这种梦往往提示他眼前正遇到一个他没有准备好,或没有底的事情,但他又害怕失败,正如当年的考试一样。

一位来访者也做过这样的梦:他在梦中发现自己还没有毕业,还在考研,又考博,一直都考不到头,一直都在提升。好像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他总是达不到目标。而这个梦其实正是他生活的缩影,毕竟他一直都为了逃避谷子里的自卑,所以一直都试图提升自己,不是想考学历,就是想考证书,反正他就是不能闲下来,反正他就是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的人生表面是在提升,实则一直被恐惧所追赶而停不下来。

 

2、悬崖、跌落、半空中的梦:此种梦意味着失去,也许他正失去光环,荣誉,骄傲或价值,各种对他来说重要的东西,而此种东西往往是他人生的支柱与支撑,因此失去它们就如同从高空跌落。当然,在生活中他依然在维系着光环,但潜意识中,他的内心中充满了各种危机感。

 

3、飞的、漂浮的梦:此种梦说明此人不解地气,或活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之中,往往有一种俯视芸芸众生的骄傲,此种梦比较多的出现在“自负者”的身上——他们往往自以为了不起,并轻视他人。就算在意识层面他们是谦虚的翩翩君子,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往往自命不凡。

一位女性患者经常会梦到自己在半空中,一直不着地,家具也在空中。当然这位患者本身就非常自负,看不起周围的人,并幻想自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被所有人看得起。虽然她混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依然不满足,因为她的成功依然不能让他足够闪亮,因此他经常参加MNA班,也逼着老公去参加,来提升自我,并结石更多的成功人士。

 

4、恐惧的梦:恐惧的梦多种多样,有的人害怕动物,有的人害怕鬼魂、死人一类,也有的人只是梦到一种恐怖与诡异的气氛。其实如此恐惧的梦往往提示两个问题,第一,在生活的当下有令他恐惧的事情,第二,恐惧的梦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真实的状态——充满恐惧。而如此的恐惧来自于童年,提示我们童年带来的心里上的伤痕。

一位患者讲到一个他经常做的梦,梦中的具体情节他记不清了,但梦中充满了各种令他恐惧的元素:枪杀,杀人,恐怖,鬼,阴暗,阴风,暴虐,感觉自己快被杀了。当然,他当先存在对视恐惧,而既往存在因恐惧不被家人接纳而带来的伤痕。而现在的对视恐惧,更多的会掀开被他掩盖的伤痕。

 

5、强烈的愿望和情感的梦:此种梦往往提示被压抑的愿望与感情或伤害。而在理智状态下这些情感往往被压抑,而在梦中往往以夸张的形态表现出来。

一位女性患者谈到她经常会梦到一些性爱的梦,和各种人,各种他莫名喜欢和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以前的老师,也可能是理发师,或异性朋友。她谈到会做这类的梦和他的性压抑有关系,因为他妈妈是老师,从小不让他和异性接触,因此研究生谈了一次恋爱都深感自己不纯洁,因此他从来都没有主动表达过对喜欢异性的爱,而这种冲动往往就在她梦中出现,虽然她已经身为人妻。就算是做梦,她都有深深的负罪感,因为她“应该”是一个好女人。

 

对于梦的分析,我们应该着眼于一些经常做的或印象深刻的梦,此类梦对了解自我会提供更多的线索。而为了更好的分析梦,我们也可以习惯性地记录一些重要的梦。

不仅仅是晚上的梦,白天的白日梦,幻想,臆想,这些都可以成为分析的对象,越是不放过任何了解自己的机会,就越有可能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是简单的知道,而是深有体会的感触——他对自己的了解不能一直是智力上的了解,尽管开始是这样的,但这必须成为一种情感体验。

正如《禁闭岛》中的肖恩医生,他并不是给莱蒂斯说教,而是配合他的幻想,使他自己发现自己幻想世界中的种种不可能,让他自己对幻想产生怀疑。只有当他自己开始怀疑自己的幻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错误,这才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体验,而只有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理智的说服才能帮助他摒弃与识破幻想。这就好比说,天天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社会主义好,毛主席好,但如果仅仅是口号,而没有体验,此种口号无法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更无法深入一个人的潜意识。

因此,一些患者总是给自己灌鸡汤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比如他总是和自己说不要在乎别人看法,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完美主义是错的,我只是一个平凡人。这些仅仅是他为了治愈的手段,而非真正的醒悟,因此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欺骗自己完美,他也没体会到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他内心中也没有真正认同自己仅仅是一个平凡人。所以,这些口号,这些冷冰冰的理智与道理压根就不走心。

因此,用心而不是用脑;用心比用脑更重要。

 

霍妮谈到:严格意义上来说,智慧上的实现就是根本没有“实现”,这种实现对他来说并不真实,它没有成为他的个人财产,没有在他身上扎根。他用智慧看到的具体东西可能正确,但是,正如静子只能吸收光线而不能反射异样,他也可能只把这种“见解”应用与别人,而不用在自己身上。他的智慧单独似乎就足以驱散问题:看见便是解决。

正如一位焦虑的女孩,虽然他看见了自己的病态要求,也明白了自己的完美主义,也知道自己患有公主病,并且也知道生活给自己什么,其实到头来自己都不会满意,毕竟自己要的是十全十美,而生活中,也包括自己根本就不存在,因此自己只会错过所有的一切。

虽然他看到了,虽然他理智上知道了,但他的内心却没有触动。因此,在生活中他依然在维系着病态的自尊,对他人依然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对生活依然幻想完美无缺。因此,知道并没有产生改变的动力,她依然是原来的她。

 

正如马克雷所说:集中于事物,而对所涉及到的人漠不关心,这就是“知道”态度的特点,这往往被称之为客观性。事实上这与这个人无关……“知道”总是对某事的信息而不是对这件事的了解。科学不能叫你去认识你的狗,它只能告诉你关于狗的一般情况。只有在你给它喂食,教它在屋里如何行动,同它一起玩球,你才能了解它。当然,你可以去使用科学提供的对狗的一般信息去更了解你的狗,但那是另一回事。科学关注的是一般性,关注的是事物或多或少的普遍特点,而不是具体事物。

这种对自我的了解意味着两件事。病人知道自己有许多虚假的自负,知道自己对批评与失败高度敏感,知道自己有自我谴责的倾向,知道自己有许多冲突,但这毫无帮助。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些因素在他身上的具体作用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在他个人的生活中(过去与现在)具体详细地表现出来。譬如,知道一般的应该,甚至知道在他身上作用的实事,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这一点似乎不言而喻。但是他还是要认识到这些应该的具体内容,认识那些他所具有的令这些应该成为必要的因素,以及它们对他的生活的具体影响。但是,对具体与特定事物的强调完全必要,因为许多原因(脱离自我、掩饰潜意识中的托辞的需要),病人倾向于要不便态度模棱两可,要不便不涉及个人感情。——卡伦.霍妮

 

对这位焦虑的女性患者而言,虽然她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他依然只是关注到了具体的问题,却没有因此关注她自己。她虽然知道,但对自己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比如,对于恋爱来说,她没有发现她的“应该”是如何破坏两个的人的关系,是如何把两个人的关系弄成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又是如何把自己置于“慈禧太后”的地位,而让对方成了一个小太监,就算对方成了小太监,而她又是如何百般挑剔和不满,因此最后对方不得不离开她。因此,是她自己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又深深地伤害了爱她的人。

而她的焦虑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运气不好,而是她一味地要求对未来的掌控,当他发现他无法掌控未来,他整个人就陷入到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但知道无法改变她,只有更多的体会,更多地体会到自负给她生活带来的影响;明白,而不是大概知道她的生活是如何被他的骄傲一点点地葬送;体会到,她的自尊让他无法让她融入社会;看清楚,她的能力仅仅是来自于一厢情愿的想象;知道,再继续幻想与执着下去只能让自己更加绝望,只有这样,他才能放过与宽恕自己与他人,而不是一味地执着与他的公主病之中。

“在其恰当的背景中去感觉情感,并去体验那些还只是看到但并未感觉到的情感或驱力,这也非常重要。慢慢地,他会注意到那些甚至他自己也认为无理的期望。后来,他意识到这些是无害的愿望,而是苛刻的要求。他最终会发现这些情感的范畴及其幻想性,然后他会体验到当这些情感受到挫折时,他就会被完全压垮、狂怒不已。最后他开始明白这些情感固有的力量。但是,这与他宁死也不愿放弃这些情感的感觉相差还是极大。

治疗中最重要的步骤是让患者懂得,他的神经症倾向和冲突,这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让他越发空虚和萎缩。重要的是让患者全面地了解自己当前的状况。只有这样,患者才会觉得改变是必须的。考虑到每一种神经症都强迫性地企图维持现状,所以必须发掘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才能超越阻力,促进患者的改变。但是,这种力量只依靠患者自身的力量,他对自由、幸福、成长的渴望,来自于他自身的认识”——卡伦.霍妮

 

认识自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放自我,而解放自我则是为了成为自我。一切的病症皆因他没有活出或不敢活出自我所致。因此,在主观和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解决此种冲突的关键不在于逃避现实,而在于勇敢地活出自我,这也是整个精神疗法的精髓所在。

 

当他的精神力量一点点变的强大之后,他就没有必要为了肯定而讨好别人;没有必要牺牲自己以换取安全;没有必要为了成就以无限制地自我压迫;没有必要为了爱情而出卖自己整个人生。当他不再沉浸在如深渊一般的恐惧,他就能和别人一样好好生活,并为生活而努力。最终,他终将成为他自己。


 【本文语法和错别字会多一些,因为写了半个月,实在头疼,无法继续检查了,再检查会晕倒。只能合成全书的时候继续修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