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堂】古诗中隐喻的关联分析

 风舞三湘 2017-08-01




关联理论在语用学研究领域引入了认知的研究方法。根据会话合作原则理论(Grice, 1989),在会话中,交际双方遵循4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会话双方通过对合作原则违反的现象进行分析而推理出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然而,Sperber & Wilson (1995)提出,交际过程中不存在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形,进而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认为所谓的违反会话原则是一种明示交际行为,本质是在说话者意图与语言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性,认为:(1)人的认知倾向于以关联最大化为目标。(2)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有其最佳关联假设。


一、隐喻与关联理论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常被认为含义模糊。隐喻使用很普遍,然而许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隐喻的使用(Lakoff, 1980)。根据会话合作原则,隐喻违反了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关联理论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隐喻,认为说话人在会话中以达到最佳关联为目的,而不是表达字面意义真实性。隐喻反映交际者的概念系统,因而不能简单认为他们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以期表述隐含的意义。Levinson(2001) 认为会话原则忽视了思维是基于隐喻的本质,认为会话合作原则不能解释话语是怎么被解读的,将隐喻归究于心理学或者认知范畴,不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隐喻,认为隐喻是创造性使用语言的一种方式。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寻找最佳关联性。(Sperber and Wilson,1995)。


二、 诗歌中的隐喻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和语言中无处不在,因为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对于诗歌而言,尤其如此,诗的语言是隐喻性的语言;隐喻在诗歌中无处不在。因此,通过关联理论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可以从认知的角度阐释诗歌的含义。读者从这些看似无关的句子建立最佳关联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对古典诗词得到新的诠释,并从语用的角度探讨了隐喻与思维的关系。


三、古诗的隐喻分析


(一)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在参加考试前的焦虑和顺从。他把自己放在新娘的位置,即将拜见丈夫的姑姑和叔叔的。按照Grice会话原则,诗人违反了质量准则,因为诗人并不是新娘子,他也违背了关系准则,因为这首诗与实际情况并不相关。通过推理,可以得知诗人是在询问他是否有机会科举考中。通过关联理论,在这首诗中的隐喻可以作为明示交际行为进行解读。


隐喻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理状态:诗人不仅焦虑和紧张,而且就像新娘一般受到考官的评价。他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就是即将要面对舅姑的新娘子。在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在诗人的心理,他正是如此,没有地位,命运掌握在考官手中。关联理论在分析中更强调通过隐喻揭示诗人的心理。语言与思维之间是一种直接的明示关系而不是暗示关系。郑艳霞(2004)指出,关联是交流和隐喻的关键,对隐喻的理解只是我们认知能力的结果。


(二)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表明诗人因与爱人的分离而心碎。为此,诗人精心地构建了一个意象,烧毁的蜡烛。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更加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的悲伤,而不是简单的描述诗人因为离别而伤心流泪。建立最佳关联性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诗歌的字面含义与所表达的离别没有关联,但是读者在该认知语境下建立最佳关联。李从禾(2004)认为,隐喻的使用是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和提高认知语境。诗人的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他的心情。


(三)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告诫青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他们徒劳。第二行隐喻创造理想的认知语境,生动地表达了惜时的观念,通过比喻的方式唤起了花园里的花朵的形象。会话原则视之为违反关系准则。从关联理论分析,诗句第二行是从第一行的自然推理,即表示要珍惜年轻的时光。在这种方式中,它是一个人的固有认知能力,读者不需要特别的诱导程序来处理这个比喻。诗人心理上认为时光与花朵同样珍贵,很容易就错过了而再也找不回来。在诗人的心里,两者是相同的,所以二行就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出现了。读者的思想需要与诗人在同一脉络中以确立最佳关联性,从而理解诗人的意图。


四、结论


隐喻是作为一种明示交际行为,是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创造性使用语言的一种方式。理解隐喻的关键是通过诗歌的意象,进而在当前情景与隐喻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