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散多年的《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谜底虽然就在那里,但揭开却并不容易

 星河岁月 2017-08-01

《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凝聚了3000多名饱学之士四年的汗水,共收录了8000本上自先秦、下自明初的各类图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名物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部书籍全部是用手工书写完成的。

《永乐大典》的规模太大了。编成后就一直没有被刻版刊印过,因为刻完整部书用来印刷的版可能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为了保证这本书的流传,明世宗曾经下令相关部门重新抄写了一部。不过这仍然远远不够,世界上仅存两部,一旦出现闪失,《永乐大典》就可能遭到巨大破坏。

流散多年的《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谜底虽然就在那里,但揭开却并不容易

不幸的事,这一可能在清朝末年成为事实。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将紫禁城内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对于不好携带的《永乐大典》干脆放了一把火。在大火中,《永乐大典》的绝大部分都被烧毁了。剩下的小部分被列强带到了英、美、法、日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查找到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残书300多册,国内残存的更是少得可怜,仅有60多册。

流散多年的《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谜底虽然就在那里,但揭开却并不容易

《永乐大典》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焚毁,我们难道就没有机会看到《永乐大典》的全貌了吗?就在人们扼腕叹息的时候,一线希望出现了——学术界提出了《永乐大典》的正本可能在明世宗永陵地宫中的观点。

因为当年被八国联军烧毁和运到国外的《永乐大典》以及我国国内残存的部分书籍,都是明世宗时期或明世宗之后重录的版本,并不是原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永乐大典》原本的任何信息。

很明显,到明世宗在位的时候,《永乐大典》还在皇宫中,明世宗非常喜爱《永乐大典》,把它看作是无价的珍宝,将这部书作为自己参考的必备资料。

流散多年的《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谜底虽然就在那里,但揭开却并不容易

有一次,皇宫中发生了一场火灾,明世宗当时不是抢救奇珍异宝,而是首先命人将藏在文楼中的《永乐大典》抢出。据说他当时十分着急,竟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天子的威仪。

他命人另抄写了一部,是不是为了将《永乐大典》放入自己的陵寝做准备呢?

如果《永乐大典》真的被收藏在永陵地宫,这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可能是一件不幸的事。这部书主要原料是纸张,而纸张是非常容易损坏的。因此,即使《永乐大典》确实是被明世宗带到了地宫之中,它能否完好地保存到现在,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现在担心《永乐大典》在永陵地宫中的状况还为时过早,还没有人能确定这部书就在地宫中。因此,首要任务是确认《永乐大典》是否在永陵的地宫中。

流散多年的《永乐大典》有可能重现?谜底虽然就在那里,但揭开却并不容易

确认一部书在不在地宫中,这并不容易。因为普通探测方法无法查明,如果打探井、探沟,就会对可能存在于地宫中的《永乐大典》造成损害。

有人认为可以干脆采取密闭式开掘的方法,直接进入地宫查找《永乐大典》。密闭式开掘方法就是不进行露天开掘,采用个人供氧方法,在不透风的情况下进入地宫。一旦找到了《永乐大典》,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扫描方式将《永乐大典》数字化。这样《永乐大典》就不会面临搬出来后的保存问题,可以仍然保存在地宫之中。专家们甚至还为这种方法拟定了详细的步骤。

首先。进入地宫的工作人员把《永乐大典》转移到地宫甬道一侧的侧室中,然后在密闭供氧的情况下,用电脑对《永乐大典》的每一页进行扫描。如果进入地宫的人数为10个人,每人每天扫描10册书籍的话,完成整个工程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由于永陵地宫还没有被发掘。所以《永乐大典》的原本是否在地宫中仍然是个谜。但我们相信随着考古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这个谜终有解开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