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中医汇】名医大讲堂第十六期课堂笔记--湿热体质的康复与养生(1)

 伊悠帆123 2017-08-01


中医汇16

课堂笔记



课程要领

1、湿热体质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学》中详细描述,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为形体偏胖或苍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 ,容易口苦口干,身重体倦,男子易阴囊潮湿 ,女子易带下量多,性格多急躁易怒,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较难适应等。

2、历代医家治疗湿热证有诸多治法和方药。如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 的白虎汤、茵陈蒿汤、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 ;金元刘河间的天水散 ;朱丹溪的二妙散 ;明 ·吴又可的达原饮 ;清 ·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创立分消湿热 、保津护阴、化气利湿等治法 。

3、清 ·薛生白提出了芳香宣透、清开肺气、辛开苦泄 、苦温燥湿 、清热利湿 、清营凉血、生津养液 、补益气阴等治法 ;吴鞠通《温病条辨》分三焦论治湿热病 ,创立了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薏苡竹叶散、宣痹汤等 ;王孟英的连朴饮 ;雷少逸的通利州都 、宣疏表湿 、宣透膜原等治法。

4、湿热有蒙上、阻中、流下的特点,“治湿不分三焦,亦非其治也”,故治湿热需三焦同治,宣上、畅中、导下兼顾,使湿热有出路,分道而消。

5、所谓的宣上,就是通常要用辛温宣肺,发散卫气的药,使肺能很好的发挥通调水道的作用;所谓的畅中就是要用调运脾胃的药物,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中焦调和畅达;所谓渗下主要是指要用淡渗利湿的药,使湿邪从小便排泄出去。在治疗湿热体质相关的病症中,我推荐三个方子:三仁汤、黄连温胆汤和二妙散。

6、三仁汤、黄连温胆汤和二妙散这三个方子都是可以调治全身湿热的,但相对而言,三仁汤偏于上焦,黄连温胆汤偏于中焦,二妙散偏于下焦。先说说三仁汤吧。三仁汤以杏仁宣肺气解表湿,白蔻仁、厚朴、半夏芳香化湿、燥湿理气,畅中运脾;薏苡仁、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全方三焦环顾,合力祛湿。

7、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本方具有宣畅气机 、清热利湿之功。吴鞠通把它作为治疗湿温的首剂 ,也是后世医家推崇的治疗湿温的代表方剂。有清利三焦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或温热夹湿,湿遏卫表,湿重于热之证。临床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苔白腻,脉弦细而濡等表现为主要证候。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男性老年患者,66岁,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每遇感冒或寒冷诱发喘促,症状逐年加重。

主诉:患者今年夏季多次出现感冒症状而诱发喘促,曾连续应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有好转 ,但稍后则又喘息不已,医家束手 。查患者除喘促外,伴有头身困重 ,腹胀 ,纳呆 ,咳痰黄稠 ,大便略干 ,小便黄等症 ,舌苔黄腻 ,判为湿热内阻,肺肾气虚,以三仁汤加减,具体方药:杏仁1 5g 、滑石15g 、白通草lOg 、白蔻仁 lOg 、淡竹叶 10g 、厚 朴10g 、生薏苡仁20g 、法半 夏l5g 、加黄芩 lOg、大黄5g 、桑白皮 1Og、甘草8g、蛤蚧一对(打粉冲服)。服药2O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


案例二:

患儿性别女,13岁,2009年7月14日初诊。

主诉:反复皮肤皮疹、瘙痒6年。患儿7岁时,夜间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皮疹,躯干部明显,奇痒难忍,抓溃皮肤仍不止痒,应用“扑尔敏”“氯雷他定”及钙剂等抗过敏药物后可稍缓解,次日复发如故,夏秋重,冬春轻。消风散、桂枝汤等诸方无效,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

初诊时见:患儿全身瘙痒难忍,血痕斑斑,面色萎黄,发稍稀、脂多,少动懒言,纳呆,大便滞而不畅,舌红,苔白厚腻满布,脉缓而濡。西医诊断:顽固性荨麻疹。中医辨证:湿热内蕴,风遏肌肤。治宜:利湿化浊,调和营卫。

方投三仁汤合桂枝汤加减: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苡仁24g,厚朴10g,姜半夏10g,通草10g,淡竹叶10g,桂枝10g,白芍10g,防风6g,生姜10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7月22日):服上方第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就诊前2日皮疹未出现。精神振作,舌苔明显变薄,食纳增加,大便通畅,脉缓。

前方再进7剂。三诊(7月29日):皮疹未再出现,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无力。上方去杏仁、淡竹叶、通草,加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0g,7剂,日1剂,水煎服。四诊(8月5日):瘙痒未再出现。上方去桂枝、白芍,再取7剂,隔日1剂。随访3年而未复发。


8、在基层医疗和中医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脾胃湿热的人,这类人通常经常抽烟喝酒熬夜,面色略焦红,眼睛也红,口气重,声音粗,舌质红,舌苔黄腻。西医检查多半有胃炎,胃溃疡肝炎或胆囊炎。70%以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少人接受了胃溃疡三联或四联疗法,仍然不见好。

9、对于这类人推荐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服用黄连温胆汤,基本方:黄连6g,半夏12g,茯苓12g,陈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实10g。辨证加减:气虚加太子参30g,黄芪30g;脾虚加白术12g,淮山药30g;阴虚 加石斛12g,沙参12g;湿重加苍术12g,薏苡仁30g;热甚重用黄连9g,加蒲公英15- 30g;痛甚加延胡索15g,乌药12g;寒甚加干姜9g,吴茱萸6g;气滞加木香 (后下)9g,厚朴1Og;血瘀加丹参12g,莪术12g;泛酸加乌贼骨30g ;纳差加麦芽15g,山楂l0g;便秘加大黄6g 。

10、二妙散最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朱丹溪将它收人《丹溪心法》,并改名 二妙 散。加牛膝为三妙散,再加薏苡仁成为四妙散。临床我常用这个方子为基础治疗痛风。

11、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则是由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中以结晶形式沉积,刺激关节并引发一系列急性炎症反应所致。西药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加用二妙散合宣痹汤加减治疗,药用苍术、黄柏 、川牛膝、薏苡仁 、防己、萆薢各15g,连翘 、金银花 、紫花地丁 、白花蛇舌草 、败酱草、金钱草各 20g ,防风 、羌 活 、独 活 、忍冬藤 、桑枝各 25g,地龙 10g,延胡索 30g。每日1剂 ,水煎 250m l,早晚分温服。30天为1疗程。

12、临床上以上述方药适当变化治疗痛风,适当结合针灸、外敷药等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个方子关键在于苍术、黄柏 、川牛膝、薏苡仁 、防己、萆薢这几味药。来源于四妙散,祛除下焦湿热有良效。



课后福利

气滞血瘀>

主证:疲乏无力,活动后气短,嗜睡懒言,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秘方:血府逐淤汤加减。

组成: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配合,使血活气行。胁肋胀痛明显者,加青皮、白芥子,以增强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气郁日久化火者,加山栀、丹皮、川楝子以清热疏肝调气。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地龙、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