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杜牧:所谓“春风十里”哪有你想的那么浪漫!

 慾釁鳪鵀 2017-08-02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

不是你说懂,说懂就能懂

比如下面这首诗: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最近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很火,讲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学里的那些故事。这句“春风十里,不如你”也是出自冯唐一首诗,诗名《春》,诗文如下: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有一种春风拂面,绿丝荡漾的美感.....

且慢!

殊不知,最早出现“春风十里”这四个字的是杜牧的一首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其一》

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呢,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杜牧不仅是个意气风发的大好青年,而且还是个“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过几天,杜牧就要离开扬州去长安了,最让他舍不得的是扬州那些美艳佳人,遂写了首诗,以作送别之曲,而一直强调诗歌“以意为主,以气为辅”的杜牧,创造性地把“春风十里”比作扬州的青楼姑娘们

那“春风十里都不如你”的意思便是.......

下次如果有小男生形容你“春风十里不如你”,你就骂他“耍流氓”......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语出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不知道多少网络小说作者把这个词与“颠鸾倒凤”同用,用来等同于“啪啪啪”。

不管你用的再怎么文艺,古风.....

意思完全不是这样的好么?

这分明就是,起床之后,懒得叠被嘛!一幅慵懒少女起床的、带着生之气息的场景,活生生被污成这样,也是够了。

BTW,“颠鸾倒凤”也是被人活生生用污了的一个例子。人家原来是很清白很正经的一个词。更别提“上下其手”,现在直接变成十八摸的意思了,更冤。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貌似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

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

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

“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一日不见,如隔三季!

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这是杜秋娘的《金缕衣》,诗的下半句也很出名: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老师在我作业本上写了这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是什么意思?”

给的回答都是这样的:

这话原意根本就不是让诸位珍惜少年时光好好学习。

而是是青楼女子期盼情郎早点花钱把她赎出去

“你要喜欢我,就赶紧的。我青春年少没有几年,别光说不练,把握机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理学先生曲解成要珍惜时间的格言了。

杜十娘的职业是歌伎。当时年轻的时候何等风光,后来年纪大了。那些公子哥也大多有了新宠就被冷落了,诗描写的就是当时作者本人的心理,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后来被裱上珍惜时间的外衣之后一直流传到现在。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儿童”,应该“儿时的玩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村里小孩子。

当年作者回乡时已经86岁了,家乡的小孩子不认识他是正常的事,没有必要拿出来絮叨。一个久别回乡之人,最能打动其内心情感的东西除了物便是当年熟悉的而变化了的人。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小时的玩伴年老的年老,离世的离世。那些本该相识相知的,见面后难以认出,是自然的,也是最能引起人遗憾与伤痛的。

何况,从唐诗的文化背景分析来看,唐诗中用以表达小孩子的词通常用“童”“童子”,很少用“儿童”一词。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苏轼《一树梨花压海棠》

是苏轼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所作的一首诗。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

有意思的是,张先活了八十八岁,娶了十八岁的小妾之后仅仅只活了八年,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张先死的时候,小妾哭的死去活来,几年之后也郁郁而终。

因此,一树梨花压海棠不是形容相貌,而是比喻老牛吃嫩草。

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相离。

出自汉朝才女卓文君的《白头吟》。

这几句实际上是表述一种男子生有二心并对女子产生抛弃,女子保持哀怨决绝之意。

此句的语气决绝而又不舍,怨恨而又抱有期望,思想感情复杂而深沉,是一种悲伤的气氛,而现代人多用作展示感情深且持久,是一种误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信很多人一直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其实不然。

说的是战士上战场之前立的的誓约。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Dick Ng

(MC李白上线)

李白醉卧床上看月光,以为那是地上的霜……

歪果仁对这首诗的误会更深....

正解应该是——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

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所以,读古诗和识典故是多么多么多么地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