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丨朱熹:心如明镜 不滞物情 物去则已 事过便休

 二少爷收藏馆 2017-08-02


《大学》有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修身的根本在正其心。

心似水,水本湛然明净,

风涛不止,水亦动摇不止;

世间事种种,心亦种种喜怒哀乐、种种好恶哀矜。

人非枯石草木,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人之常情,谁能逃得过?

 

《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

圣人应物,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物来,则随物定形,如实反映所来之物美丑高下;

物去,则不着痕迹,如初空明澄澈不曾滞留纤毫。

世人应物,私意夹杂,物来物去,妄起喜怒。

物未至,先有了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之心;

物来,便以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迎合于物;

物去,又苦苦滞留于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之中。

 

所谓“心不为所动”而“得其正”,不过是颜回的“不迁怒”:

是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以喜心处当怒之事,它事亦然。

是物去则已,事过便休,不将喜怒滞留于心中,它情亦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