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为何不能一统三国?李世民一句评价,揭开真实原因

 nj200801 2017-08-03

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里,要说起最中二的,莫过于曹丞相。年少的时候,明明是个官二代,却要搞什么打击豪强的一套。跟董卓关系特别好,却想着什么权臣作乱,搞行刺计划。回家读了几年书,也依然不改中二病的气息。为了给自己老爹报仇,愣是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去打徐州。

后来又释放关羽,跟刘备这个超级心机boy搞什么煮酒论英雄,明明一刀宰了能解决的事情,却要搞得自己丢人丢地盘。等到临终遗嘱的时候,做为一代枭雄,不讲天下大事,却在絮絮叨叨的讲什么家长里短,简直就像个中二病晚期的老头一样。

要说夺取天下,其实在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中,最有机会的,应当是曹操,其次是刘备,接下来才是孙权。先讲讲孙权,东吴虽然根基深厚,有长江这道天险做为防护,但他们的弱势在于进攻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张辽,就把东吴杀得丢盔弃甲。当然,东吴也成功反杀了几局,不过并没有对整个大局造成太大的伤害。

而且东吴有一个比较大的弊端,在于人才的选举上,只能依赖世家大族,寒门子弟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这是一个从东汉末年就延续下来的问题,所以才有袁绍四世三公这样的世家大族。相比东吴,刘备和曹操在早期都有一套自己打天下的班子,所以在初期,这种弊端还不是很明显。

但东吴不同,除了父兄留下的老将大臣,孙权只能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这些世家大族大多人脉极深,手中也都有钱有粮,支持孙家,就等于将来有可能分一杯羹。这些人把持着朝廷上位高权重的位置,很多新人根本没有被升迁的可能。像擒拿了关羽的马忠,也得不到重用。反倒是那些出身世家的年轻人,基本都能得到重用。

至于蜀国,也面临着后期人才不足的问题。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听起来可笑,但也说明了蜀国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刘备时期,还不算严重。因为刘备有一套自己的班子,都是聚集在他身边最精锐的人才。而且刘备在世的时候,蜀地的世家大族即使万分不愿意,但也会在明面上支持他。而且关羽当时从荆州出军的时候,一度打得曹操想要迁都避祸。

对于一个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手上的财富,而是身边的人才。在这一点上,魏国做的应该算是最好的。曹操在前期人才的储备上,就已经不少了。曹操爱才,即使是昔日曾致他于死地的人,只要可以,他都愿意弯下身子去尽力拉拢。到了曹丕继位的时候,又搬出了一套九品中正制。有了一套制度后,才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基石。虽然毛病仍有不少,但至少为魏国输送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即使做得还可以,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仍有很大不同。其中比较有份量的,应当是李世民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虽然早期夺取皇位时,有过不少污点,但后期治理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却是不能抹杀的地方。

李世民到了邺城祭拜曹操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意思就是曹操当一名大将军的本事是有了,但成为一个皇帝的才能却还不够。

除了招揽人才,赢得民心无疑是成为一个帝王必要的条件之一。可曹操在这一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从吕伯奢开始,直到临终前,将所有嫔妃都下令殉葬。有罪的,无罪的,曹操一辈子杀了太多人。逼死了董贵妃,更是让他真正落下“汉贼”的名头。也正是如此,才把一些人逼到刘备、孙权的手里,陈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一个想平定乱世,开创一个太平格局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缺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