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隐藏的一支神秘力量?三国因它而形成,也因它而瓦解!

 where5 2023-08-22 发布于四川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听小宝说书,真是太给面子了。

如何评价三国时代?《三国演义》背后隐藏着什么神秘力量?

这是我们《三国演义》特别篇解读的最后一回。

自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之后”开始,后16回,我们把故事回归到了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后16回的故事不够精彩。

其次就是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太大。

从公元184年黄巾叛乱,到234年诸葛亮去世,一共50年小说用了104回的篇幅。

而从234年到280年东吴灭亡,三国一统整整46年,却不到16回,显然这是一个头重脚轻的结构。

可见就是三国的作者,也并不喜欢。

只是为了完成三分归一统的任务,完成最后的结局。

四大名著中,研究《三国演义》的绝对没有《红楼梦》多,可没有一个学者比易中天火。

而因为三国而火的他,却声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混蛋,不建议大家读,这是非常让人震惊的。

没有《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民间怎么会对三国的历史情有独钟,又怎么会有对《三国志》的讨论,又有谁去听他的讲解。

颇有,吃饱了摔碗砸锅骂厨子的流氓之感。

从《隋唐演义》到《大明演义》,有那么多的朝代演义,为什么偏偏《三国演义》成为四大名著呢?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给出了解释: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三国的故事不长不短,不繁不简,不多不少,刚好可以写作小说。

其实自两晋开始,三国的故事就已经非常流行了,《三国演义》只是最后的集大成之作。

要回答为什么《三国》流行?为什么小说要尊刘?

还得从两晋开始说起。

大家知道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最混乱和黑暗的时期。

本以为三国结束是大一统的盛世,万万没想到,三国居然是未来一百年后最美好的时代。

经历了苦难的人,必然要怀念那个曾经故去的大汉。

尊刘是两晋的选择,也是所有经历过亡国灭种之灾的,百姓选择。

至于现在给司马懿的方案,只能用恶心来形容了。

《三国演义》所承载的不是谁做皇帝的问题?

而是百姓需要一个什么样统治者的问题。

带着这个偏执,《三国演义》才显得格外不真实: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反而给刘备和诸葛亮招黑。

而最黑的曹操,却成了人人追捧的真君子。

读名著的过程就是读自己的过程,《三国演义》在不同的阶段读,就一定有不同的感受。

对刘备和曹操的认识也会不断的变化。

总之,不经历过几次从粉到黑,从黑到粉,都只能说明你的人生阅历不够。

但是读三国绝对不是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的过程。

毛主席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问题就来了,三国时代到底藏着什么组织呢?

这是《三国演义》没有明说,但是《三国志》中也不点名的神秘力量,他们就是世家大族

咱们前文说,魏蜀吴的瓦解,来自于内部的崩坏,而这内部的力量就是世家大族。

要说世家大族的来历,就得从秦朝说起了。

众所周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但是不到二世就亡了,为什么如此强悍的大秦却这么短命呢?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秦朝的制度太过于先进。

换句话说,程序从内网搬到公网,数据量太大,导致了崩溃。

中央集权除了需要超强的处理器,更需要流畅的信息传递。

显然,当时的大秦做不到。

图片

于是,刘邦吸取了秦王的教训,选择了分封诸王。

可是分封诸王之后,就又产生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

到了汉武帝他创造性的发明了推恩令,诸王被越分越小。

这个时候,您是不是觉得挺好,皇权越来越大。

可是您注意,这并没有改变中央到地方信息传递效率慢的问题。

也就是说,皇权仍然不下乡。

皇帝不能也不愿意依靠王族,就只能依靠地方的大族。

从汉武帝开始,地方的世家大族开始发展壮大。

总结一句话:一股力量的消失,必然有另一股力量来填充。

政府要增加控制力,就得养更多的官,而更多的官,需要更多的钱,必然要对百姓增税。

百姓承受不起,自耕农破产,只能成为大庄园主的雇佣农。

朝廷能收到的税越来越少,庄园主越来越大。

于是在朝廷和庄园主的双重剥削之下,百姓苦不堪言。

一次搭在,就足以爆发农民起义。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而刘秀本身就是一个大庄园主。

可以这么说,在落后的通讯条件下,如果不搞分封,皇权根本无法压制大庄园主。

所以刘秀选择了妥协,把国家的经济大权交了出去。

其实这并不足以摧毁朝廷。

但是随着庄园主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庄园内谋生,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对国家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

东汉大瘟疫来临,彻底的毁掉了朝廷的收入来源。

酝酿中的黄巾起义爆发,汉桓帝和汉灵帝为了搞钱享受,为了搞钱平叛,卖官鬻爵。

可是钱还是不够分的,终于他们开始下放征兵的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开始军阀化。

掌握军权的军阀和掌握金钱的世家大族走到一起,地方的割据就已经无法避免。

曹魏政权是北方世族的产物,而东吴就是江南世族的产物。

而蜀汉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管理下,保留了秦汉的军工体制。

也正是因为如此,蜀汉才是三国中最有进取心的一个。

但同时,没有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蜀汉也是最脆弱的一个。

一旦战场失利,代表益州大族利益的谯周等人,毫不犹豫的劝刘禅投降。

而曹魏和东吴的灭亡,基本上也是世家大族的背叛。

因为从曹操到曹睿,虽然和世家妥协,但一直在想办法收回权力。

而东吴的孙皓作为亡国之君,虽然被史书记载残暴,但是他迁都武昌的背后,也是为了摆脱世家的控制。

三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皇权瓦解了王权,产生的权力空隙,被世家填充,在双方共同压榨下,百姓造反,王朝崩盘后,各地自寻出路的结果。

西晋的皇族也在试图夺回权力,效仿刘邦分封,却搞出了八王之乱,最终陷入了长达百年的黑暗。

这个问题,直到科举的出现才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的方向,这些就是后话了。

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带着无限叹惋,三国解读至此终!

最后,如果您购买了大话三国合集,小宝在此衷心感谢您的支持,这是团队更新的动力源泉。

三国之后,咱们开封神,敬请期待!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