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因 1.混凝土设计强度高,水泥用量高,水化热大,其拆模后墙体内侧(室内)温、湿度均高于外侧,墙体内外温、湿度差很大,收缩差大,容易开裂; 2.墙体水平抗裂筋设置在主筋内侧,而且地下室处于潮湿环境,水平筋距离过大,削弱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 精心设计 1.混凝土外墙强度等级不小于C30,且不宜大于C40; 2.墙体水平筋设置在主筋外侧,水平筋细而密,配筋率不宜小于0.2%; 3.当墙体高度大于3.6m时,墙体高度的水平中线上下共500mm高范围内,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00mm; 4.墙与柱、墙与墙的连接部位设置直径8~10mm的水平附加筋,深入墙体不宜小于1500mm. |
混凝土生产原因 1.混凝土砂石级配差,含泥量大,砂细度模数较小; 2.混凝土坍落度大,胶凝材料用量大,砂率大,都会增加混凝土收缩,降低混凝土抗裂性。 | 高度重视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 1.使用级配良好、细度模数大于2.6的中砂,含泥量不宜大于3%; 2.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坍落度; 3.降低降凝材料用量,可以利用60d或90d强度,降低水化热; 4.掺加膨胀剂或抗裂减水剂,控制混凝土14d水中限制膨胀率≥3.0×10-4。 |
施工原因 1.地下室外墙拆模早,墙外部受风吹,日晒,墙体内外湿度差大,导致收缩大; 2.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短; 3.低温季节施工,拆模后墙体内外温差大,导致出现温差裂缝。 | 精心施工 1.地下室外墙24h松开拉螺栓,延长拆模时间,注意保温、保湿; 2.拆模后立即采取养护措施,防止水分蒸发; 3.加强保温措施,减小内外温差; 4.拆模后,应及时回填,有利于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