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伙伴们,现在是蜗牛老师和小伙伴们的朗读成长时间。 我们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如果小伙伴们学会勤动手勤动脑,多思考多实践,就不仅能学会很多东西,而且还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咱们接下来要朗读的这篇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就是发明家阿切尔受到身边偶然小事的启发,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 抓住暑假好时机, 捧起课本,养成朗读好习惯。 走起~ 朗读建议:采用“读→听→读”的方式 一二年级的孩子,建议先听听蜗牛老师提供的朗读录音;之后模仿录音自己练习朗读;反复听朗读录音并练习朗读,直至读正确、读通顺。 三至六年级的孩子建议先自己读哦;之后听蜗牛老师提供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模仿朗读录音练习朗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反复听录音、练习,直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长摁下方的二维码,加入【众享暑假朗读成长群】跟热爱朗读的小伙伴们一起朗读,一起成长啦~ 期待每一个小伙伴, 都能 听得懂朗读录音, 认得朗读文本中的字, 发出自己朗读的声音, 秀出朗读风采。 这是一个 陪孩子一起养成 朗读好习惯的成长群 长摁识别下方二维码 一起朗读成长 暑假一起享朗读 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 来自众享教育 00:00 02:16 点击上方↑↑↑可收听朗读示范录音哦! 邮票齿孔的故事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朗读积累盖高楼 邮票资料积累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 邮票上面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宋庆龄像、大熊猫、北京申奥标志,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罗兰·希尔(1795—1879)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邮票上的图案主图是清朝皇室的象征——蟠龙。 朗读分享练表达 小伙伴们,邮票上的齿孔虽是小小的、不起眼,却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朗读完《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呢? 分享朗读课文受到的启发,练顺溜的表达。
蜗牛老师先跟大家分享,蜗牛老师读完后受到的启发。 启发1:这篇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也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启发2:要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启发3: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动手,做做看,大胆创造。 期待小伙伴们在文末留言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小妙招呀~ 也可以将“朗读课文受到的启发”写成博文,投稿到校讯通的“博谈客论”哦----会有众享老师,一对一批改你写的博文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