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作为一种多年生常绿经济作物,主要种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根系会常年生长于温湿适宜的土壤中,与微生物的接触频率高。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柑橘的生长利弊皆有,如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柑橘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帮助其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料。但也有一些如根结线虫、疫霉菌、镰刀菌等有害菌群则会影响甚至损害根系。 近年来,由于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土壤问题已是相当严重,而土壤菌群失调就是其中一项。 主要表现为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得柑橘根系受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机率大大增加,遭侵染危害后发生腐烂。 这种因土壤微生物导致柑橘根系腐烂的土传病害被称为柑橘根腐病,在柑橘产区危害重而普遍,大有逐年加重之势。 柑橘根腐病的危害 图片来源:见水印 病原菌侵染柑橘根后致使地下的病根腐烂;地上部分的生长受阻,树势衰弱,品质低劣与产量显著下降,致使柑橘经济价值锐减。根据病原菌以及危害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树势衰弱型 此种柑橘根腐病只危害柑橘的吸收根,引起吸收根的大量腐烂,但不侵染柑橘大的侧根和主根,在生产上最为常见。 吸收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根,是柑橘吸收肥水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场所。由于比较幼嫩,当受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后,会很快腐烂,丧失其固有功能。 初期危害不明显,随着发病时间延长病害会逐渐加重,地上部分因根系吸收受阻表现出缺素的症状,树势衰弱严重。 病原菌:疫霉、腐霉及镰刀菌等 死树毁园型 此种根腐病病原菌可侵染柑橘主根及大的侧根,致使病根的皮层组织解体、中柱腐烂,丧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传输功能。多发生于抗病力低的砧木、排水不良、湿度大的土壤。 起初部分侧根发病,会致使水分与养料供给不足,导致地上部分的树势渐渐衰弱,果品与产量大幅下滑。 主根及大的侧根全部感病腐烂后,则根的功能完全丧失,树体因缺乏水分与养料的供给而死亡。 果园发病初期出现零星死树,发病时间越长死树越多,严重时,果园柑橘树成片死亡、果园毁灭。 病原菌:怀伞菌、小蜜环菌和致病力强的寄生疫霉 柑橘根腐病的主要症状 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其中地下部分因不同的病原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地下部分症状 主根、则根腐烂的症状:病菌危害后表皮层与韧皮部解体,但保留有丝状的、彼此分留的,并且有一定韧性的韧皮纤维。 吸收根腐烂的常见症状:吸收根大量腐烂,稍用力拔病根,表皮即断裂,并与中柱分离;当细小的侧根发生此病后,去掉根的表皮后,除留中柱外,还有丝状的韧皮纤维。 图片来源:500m2.wordpre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