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知识︱关于低度酒的谣言,你听过哪些?

 快活林88 2017-08-03


在日前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五粮液集团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上,据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低度白酒已经成为白酒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以名酒为代表的优质低度白酒品牌,引领了中国低度白酒在酿造技术、酒体设计、产品类型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国酒类市场繁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不断创新消费文化和消费方式,推动中国白酒的健康发展。目前,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经占到白酒消费市场的90%以上。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低度白酒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解,加上消费者对白酒专业知识的缺乏,社会上甚至出现“低度酒就是酒精加水勾兑而已”、“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兑,高度酒才是纯粮酿造的”、“喝低度酒致病”等被污名化的情况,引起消费者对低度白酒认知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度白酒的发展。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白酒为了挂杯加塑化剂”、“国家领导人只喝酱香酒”等更无稽的言论,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某些自媒体上改头换面“刷屏”一阵,背后的原因就更为复杂,但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小编就来八一八,目前一些比较流行的针对低度白酒的谣言,并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消费者认识一个真实的低度白酒:

谣言一:“低度酒真相:一个忽悠中国人几十年的骗局”——生拉乱扯。

根据一篇谣言文中所写“你以为“加浆”是个多么高大上的东西?低度酒真的对健康有益吗?如果你还是这样以为,那你就out啦!让你了解那些忽悠了我们几十年的低度酒真相”。文中夹杂、摘录、拼凑一些诗词、似是而非的概念,配以夸张的插图,极尽抹黑曲解低度白酒之能事,我们业内人士读了为之愤慨,业外人士读了为之疑惑。文中观点互相矛盾,以偏概全。数千年来,中国酒都是以低度酒为多,就现在而言,高度酒、低度酒与质量高低是不同的概念,就是白酒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售价高低、消费对象、销售地域、消费者习惯不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经济能力选定商品。至于说“加浆降度”,是白酒酿造中的正常称谓,业内从未把加浆作为卖点。何谓加浆,据查证,“浆”的概念最早出自于《周礼·天官·酒正》中:“辨四饮之物,三曰浆。又浆,水也”。业内“加浆”的提法是沿用古代称谓,并非是此文章中写的为了粉饰事实。在业内“甑、油梁、打量水、二锅头”等古语沿用至今,彰显了白酒历史的悠久,文化底蕴的深厚。某些谣言制造者以此来抹黑低度白酒,正说明了其肤浅。

谣言二:“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兑的,高度白酒才是纯粮固态酿造的”、“低度白酒就是酒精香精加水勾兑成的”、“低度酒就是高度酒简单加水而成”、“要喝就喝高度酒”——混淆概念。

这几种说法有些类似,混淆了勾兑、酒精度、纯粮、固态酿造、好酒差酒等多重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我们专业人士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对普通消费者就会是一头雾水。

首先,不能一提白酒“勾兑”就与“劣质酒”、“工业酒精”划等号,“勾兑”是白酒生产的一道正常工序,而现在勾兑一词在消费者心中已成为劣质酒的代名词,也让众多厂家在宣传中避之不及。

其次,酒精度是指100毫升酒液中20时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酒度高低的一个客观性指标,这里所说的酒精,没有规定是什么原料什么工艺生产的,所以说高度酒是纯粮固体酿造的,低度酒是酒精勾兑的是无稽之谈。

另外,按照白酒相关国家标准,以浓香型为例,我国的白酒根据生产工艺使用原料的不同分为:固态法白酒,执行GB10781.12006;液态法白酒执行GB208212007;和固液结合法白酒执行GB208222007三类。固态法白酒不准加入非发酵性物质,而对于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而言,允许添加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食用酒精(符合GB316402016)、食用香精(符合GB27602014)。所以,酒度的高低与是否用酒精勾兑、纯粮固体酿造是不同的概念。

谣言三:喝低度酒可以造成股骨头坏死——危言耸听。

股骨头坏死致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股骨头血管血运不足造成的,致病原因有外伤如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等。就酒精引起的股骨头坏死而言,是由于“长期、大量、酗酒造成”血液粘稠度升高,脂质代谢紊乱造成供血不足,骨质疏松,从而造成股骨头坏死,而谣言制造者将股骨头坏死的帽子直接扣到低度酒头上,是典型的污名化行为。凡事皆有度,君不见还饮水过量引发的水中毒这类疾病,饮用白酒、葡萄酒等酒精类饮品亦然,酗酒及短时间内大量饮酒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当引导消费者尽量避免为之。

谣言四:低度白酒含铅——铅从何来?

铅为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Pb(拉丁文Plumbum;英文lead),原子序数为82,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铅是柔软和延展性强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白酒生产工艺中与铅这种重金属毫无关系,低度白酒生产工艺同样是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原酒等材料加浆降度勾兑调味,采用冷冻过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工艺进行后处理,一些有害成分更少,更干净更卫生,这些与重金属铅无任何关系,低度白酒含铅这种说法为无稽之谈。

经考证,这种说法的缘由是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由于白酒储酒容器酒罐、酒桶、蒸馏器具用锡制容器,会有铅的溶出问题,所以才会有白酒含铅的事情发生,但目前酒厂所用的器具基本不锈钢化,已经没有可能会有铅进入酒中,因此不仅低度白酒不含铅,高度白酒同样不含铅。

谣言五:喝低度酒可能会阳痿。

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我们知道相同档次的高度、低度白酒就是酒精度的不同,内在成分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是低度白酒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阳痿呢?据请教男性科专家,小酌怡情,少量饮酒,愉悦身心,有助男性兴奋;大醉伤身,醉的像烂泥什么事也做不成。假如“喝低度酒会导致阳痿”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坐等日本、韩国绝种了,因为日本烧酒、韩国真露只有二十几度、十几度,比我们的低度白酒低的多。就单单从酒精度来说,葡萄酒、啤酒酒精度更低,是否就更不能喝了。

此外,除了以上反驳的几种谣言之外,还有一些针对白酒或者低度白酒更无稽之谈的谣言如“白酒勾调时加敌敌畏”、“白酒为了挂杯加塑化剂”、“震惊: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只喝酱香,知道真相,我惊呆了”等更无稽的言论,不再逐一反驳,这些谣言的共同特征就是引起香型、地域、酒度、酒种之争。

小编的话:


事实上,低度化、年轻化是中国白酒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白酒走出去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进步,白酒做到低而不淡、淡而不寡成为可能,低度白酒是在更高消费体验、更高产品品质上的低度,它丰富了白酒的体系,也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年龄层次上的多样化需求。不同香型的酒,对酒度有不同的要求,以度数判断酒质和定价的观念是不科学的,由此引发的污名化宣传,不仅阻碍了低度白酒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白酒的整体发展。从国际上而言,主要烈性酒的度数基本上在40度左右,其根源,不仅是基于消费和市场的需求,也有着各国在法律法规上的现实要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对进口酒的酒精度都有着严格要求,比如,美国要求不超过50度,日本则要求进口酒的酒精度为35度以下,欧美引用较多的威士忌和白兰地则打多数在40度左右。所以,为了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白酒就必须往低度化方向发展。

另外,本文案例及部分观点来自河南张弓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酿酒大师孙西玉在2017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