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曾子就没有孔子文化的传承,就没有孔孟文化

 hongzhuanyidui 2017-08-03

《第十三届中华百家姓文化发展公益论坛》论文:

没有曾子就没有孔子文化的传承就没有孔孟文化

@中华曾氏风采人物:曾继永



一、曾子名参,生于公元前5051012日,时年孔子47岁。曾子17岁奉父命去楚国跟随孔子。曾子在孔子的众弟子中,除子贱比孔子小49岁,子张比孔子小48岁外,就是曾子最小,他在师父和众师兄弟面前深藏不露,守口如瓶,事事小心,做事谨慎,表面给人们一种鲁钝的感觉,孔子说:“参也鲁”。正因为曾子表面的鲁钝,才体现出他的大智慧,道家的“大智若愚”和“大器晚成”这两句铭言,只有在曾子身上,才得到真正的证实。

二、颜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聪慧过人,在理解老师的“克己复礼”上有他独特的见解。用现在的说法,他当时在孔子的众弟子当中,就是一个班长和助教,但颜子早慧非早福。他三十一岁时就英年早逝,他比孔子还早逝两年。对于颜子来说,在传承孔子文化上他是有心无力的。

三、孔子的儿子孔鲤也是英年早逝。孔子73岁逝世时,他的孙子(孔伋)子思刚满5岁,孔子临终托孤把子思托付给曾子,子思是曾子亲手带大的,并把毕生的学识全部传授给子思,使子思成为后来的述圣。有人说亚圣孟子是子思的弟子,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所以说在孔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当中,只有曾子才是孔子的正宗衣钵传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          73

颜子: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81          31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          71

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          8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84

子思逝世后30年孟子才出生,有人说孟子是子思的弟子是完全错误的。孟子是子思的弟子的弟子,也就是说他是子思的再传弟子。



四、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曾子和孔子的其他弟子共同为孔子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以曾子为首,伙同其师兄弟回忆当初老师的言论加以记录整理,最后将书名定为《论语》。也就是说《论语》是孔子逝世后,以曾子为首,和孔子的其他弟子共同编撰的,没有曾子,就没有《论语》。

五、自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从我们的一世祖参公到十五世祖据公,我们曾氏家族无一白丁,上祖咱不说,五世祖㝵公平海侯,六世祖羡徐州刺史,七世祖遐公扬州刺史,八世祖炜公汉尚书令,九世祖乐公山阴县令,十世祖凂公上谷太尉,十一世祖旃公都乡侯,旋任冀州太守,十二世祖嘉公任安县主簿,十三世祖宝公武威太守,车骑侍郎,十三世祖顼公车骑侍郎,从扶风,十四世祖琰公提举副使,十四世祖玉公冀州刺史,十四世祖昌公(吾支)汉文学博士,迁居青州,为青州房。十五世祖据公关内侯,因耻事新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携族人两千余人渡江南迁,而嘉祥曾氏除跟随据公南迁之外的人,留在嘉祥没走的基本被王莽斩尽杀绝,整个武城曾氏从此消失,曾氏庙祠林墓废虚。直到嘉靖14年乙未(公元1535年)曾质粹应诏徙山东兖州府嘉祥县,以布衣奉祭宗圣祠墓,才结束一千五百二十五年宗圣庙祠林墓无烟火传承祭祀的历史。而吾支十四世祖昌公因避王莽之乱,逃到临朐乌鸦寨(后改为曾家寨)将我们延续下来(王莽在位15年)。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隋,由于政局不稳,曾子之事无人过问。

六、唐朝289年的期间内,其帝王对曾子的褒奖褒赠:

1)唐高宗李治于乾封三年戊辰夏四月乙卯日公元668年(后改为总章元年),高宗赠曾子为太子少保,此为对曾参赠官之始。

2)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加赠曾参太子少保,配享孔庙,以昭优隆,此为曾参配享之始。

3)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定曾参位次,诏曰“曾子大孝,德冠群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同年唐玄宗勒令礼部尚书苏颋撰《曾子赞》。

4)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八月,唐玄宗赠曾参为郕伯,此为曾参赠爵之始。

七、宋朝,北宋167年,南宋152年,皇帝对曾子的褒赠:

1)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二年乙酉(公元1009年),赠曾子为瑕丘侯。

2)宋徽宗赵佶因犯孔子讳,于政和元年辛卯(公元1111年),改瑕丘候为武城侯。两年后又把曾子列为十哲。

3)咸淳三年丁卯(公元1267年),升曾子为郕国公,配享先圣,居正之西面朝东。至此颜、曾、思、孟四配始定。

4)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本不在“四书”之内。二书原载《礼记》。是朱熹(1130——1200,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庚申,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皇帝,经建炎、绍兴、隆兴、乾道、淳熙、庆元七个年号)。将《礼记》的第31篇《中庸》和第42篇《大学》分别抽出,与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并列为“四子书”,后称“四书”。科举命题都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八、元朝共计97

宗圣公的正名来历就是元文宗于天历三年庚午(1330年)加封的,后人皆尊称曾子为宗圣公。



九、明朝共276

1)、明太祖朱元璋自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诏定科举各级考试,由原仿宋的四书五经命题,必须用古人的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决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格式排偶,叫做制义。这制度是朱元璋和刘基制定的,就是“八股文”。也叫“四书文”。命题专取四书中某一句话,如《明史,选举志》二中云:“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试论一道。三场策一道。后颁科举定式: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从而奠定了八股文。当时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举业,四书文,八比文,统称八股文。八股文统治中国科举制度自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彻底废除,横跨两个朝代,历时五百二十四年,可见儒家文化在封建帝王中的地位。

2)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1530年)改封郕国宗圣公为宗圣曾子。

3)明世宗嘉靖二十年癸巳(1533年)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顾鼎臣有感于曾子传道之功优于颜子,而孟子私淑于曾子,子思。今颜孟子孙皆世袭翰博士,而曾子之后独不沾一命之荣,觉得不太公平,便奏请皇帝,诏准弘治(明世宗朱佑樘1488戊申———1505乙丑)颜孟二氏事例,访求曾氏嫡系子孙相应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世相袭承,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于是世宗下诏,命各省抚按访求曾子嫡系后裔,于嘉靖十四年乙未(公元1535),江西抚按督同提学副使徐皆查得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保勘起送礼部,诏徙山东兖州府嘉祥县,以布衣奉祀宗圣祠墓。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三月二十八日正綬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世承袭,如颜孟二事例。建立庙墓,并封赠祭田。从顾鼎臣奏呈到曾质粹正綬,整整七年时间。

这里我插一个关于顾鼎臣的小曲:顾鼎臣是苏州人,少资聪慧,苏州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桃花坞。有一次私塾先生跟他闲聊时,说:“鼎臣,我给你一个对,你对对看:花坞春晴,鸟韵套成无孔笛”。顾鼎臣立即就对:“树庭暮日,蝉声弹出不弦琴”。塾师闻言,喜不自禁。忙将此事告知其父,并说此孩将来必成大器。其父将信将疑,有一天晚上其父亲考,事实到底如何,出联曰:“柳浅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应对曰:“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其父喜出望外。



4)明熹宗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费县人王雅量无事生非,编造历史,编撰《曾子费人考》来颠倒历史,为己争荣,其书成时已是曾质粹正綬翰林院五经博士后的86年了。王雅量还没出生,曾质粹已正綬翰博了,难道说他的前朝先哲们的学识不如他?可见王雅量愚野到何种程度,他为己争荣,不惜撕破脸面颠覆历朝先贤。

十、清朝267

1)康熙帝于二十八年闰二月十六日(1689年己巳)颁发圣祖仁皇帝御治宗圣赞文。

2)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八月初五颁发世宗宪皇帝御书赠宗圣庙“道传一贯”匾额,同日又赠御书六十六代尚溶“省身念祖”匾额。

3)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年)二月十五日,高宗纯皇帝谕敕祭赞。

十一、民国时期没有大型封举,只是沿用清例,每年二、八月上丁日祭祀曾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