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在助燃高温的方大炭素?

 yh18 2017-08-03

涨价概念加身的方大炭素8月2日再度收出放量涨停,股价从7月初起月涨幅已经接近130%。尽管交易所日前专门下发了问询函,公司方面也核查了相关事项并提示了相关风险,但依然难挡资金的涌入热情。

方大炭素能够如此狂涨,至少包括如下推手开山凿路:一方面,杠杆资金的频繁入场、游资的交替接棒,使公司股价步步高升,距离基本面渐行渐远;另一方面,部分分析师过于乐观,相关研报的推波助澜也在客观上起到煽风点火之效。

首先,从杠杆资金角度来看,方大炭素股价真正启动的初始节点,可以回溯到6月23日。当日,公司股票融资余额为12.54亿元,融资买入额为2.86亿元。但随着公司股价的陡峭拉升,融资余额快速增长,并于7月28日超过29亿元,较启动时点的融资余额已经翻了1倍有余。

还记得当年的“妖股”特力A吗?经过证监会事后稽查,特力A股价在2015年的狂飙,便与投资公司利用信托计划对证券账户进行了层层嵌套有关,其中部分账户涉及配资,还放大了资金杠杆。杠杆资金往往对于股价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随着融资余额的快速增长,增量杠杆资金的快速进入,方大炭素股价便成为水上之舟,随潮而涨。

但值得注意的是,方大炭素的融资买入额在7月31日和8月1日连续两日降到1亿元以下。增量杠杆资金是否会就此打住,尚不得知,但至少已经开始昭示相关风险。

其次,方大炭素的股价狂飙,也是游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式交替接盘的产物。从资金操作手法来看,长期价值投资的意味甚淡。以中信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为例,该营业部在7月7日为龙虎榜中买入营业部首位,买入额高达4亿元;但7月25日转手便成为卖出营业部首位,净卖出额接近2亿元。可见,大额资金很有可能凭借集中资金及持股优势拉升股价,以此来实现短期获利,投资者不得不防。

最后,券商分析师客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7月25日,方大炭素股价狂飙之际,招商证券一份给予“强烈推荐”评级的研究报告也应运而生。分析师预计,方大炭素7月净利润或达4亿~5亿元,年化盈利能力已达70亿元;光大证券更是乐观给出了“预计公司7月份单月净利润达到5亿元左右,而且这个利润级别大概率有望维持到明年年中”的判断,并且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

方大炭素在公告中披露的答案是:公司7月净利润预计在4.3亿元左右,今年净利不可能达到70亿元,同时对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产品成本上升的风险和二级市场交易风险进行了揭示。

长期以来,由于卖方压力等因素,分析师圈内经常出现“只睁一只眼看利好”的情况。通过方大炭素研报案例来看,部分券商及分析师不仅预测过于乐观,而且对相关风险的提示也明显不足,其中成本上升风险和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等因素均未被分析师提及。

但不少风险因素却是随着股价的飙升而迅速累积。以交易风险为例,通过此前特力A等案例来看,公司股价短期飙涨后,控股股东等抛出了较大额度的减持计划。而在2015年,方大炭素的部分董事和高管也曾低价增持了公司股份,在此次股价狂飙之后,相关进展同样值得关注。

由于仍处于新兴市场周期,A股经常出现走势诡谲的个股。短周期内的“高涨幅、高成交、高振幅、可买入”被视为其四大特征,而其背后主力资金的高度控盘、市场游资的穿梭游弋则是上述特征的推动力。此外“有未来可期、有故事可讲、有概念加身”则是股价得以短期升天的无形导火索。

但无论是2015年以特力A为代表的囯资改革概念,还是2016年以四川双马为代表的股权转让概念,事后都向投资者证明了A股的一个“铁的规律”:倘若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做支撑,最终留给投资者的,必然会是一地鸡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