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调研——山东地区地方炼厂调研纪要
2017-07-03 严丽丽、姚瑶 新湖研究所 要点: l 原油采购:自2015年来原油以进口为主,来自西非、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和美洲等地区和国家;品质为轻质、中质或重质,根据炼厂工艺及装置进行选择。目前具有原油进口资质的地炼基本不使用胜利油田的原油及燃料油;外贸主要通过贸易商进行,目前原油市场为买方市场,企业基本不采用长约,随采随用。 l 原油运输:大部分企业进口原油的油轮在青岛、日照或烟台等港口靠岸,也有小部分在东营港。港口至厂家的运输方式目前汽运较多,辅以火车和管道,有新管道建设中,未来管道运输比例将增加。 l 原油库存:多数厂家库存在1个月用量左右。 l 装置开工:高低不一,据了解周边部分有下游库存压力的厂家部分装置停车检修。 l 装置工艺:炼油为主,较大规模的地炼厂大都采用国外进口催化剂和工艺,产品性能不亚于中石化及中石油,目前暂无乙烯及芳烃产业路线。部分厂家正在增加催化重整、蜡油加氢或渣油加氢装置,但与倡导的炼化一体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l 生产利润:尚可,据部分厂家反应不如去年或前年。装置规模越大经济性越强。 l 产品构成:大部分厂家下游产品以汽柴油为主。 l 产品销售:汽柴油部分出售给中石化和中石油等,部分企业自建加工站进行销售。沥青主要销售给贸易商。 l 环保检查:当地环保检查非常严格,但大部分地炼企业可以达到环保标准,故受影响不大。 l 市场概况:15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开始获批后,山东地区原料供应充足,炼油装置开工负荷提高,下游产品供应增加,但向外输送有限,大部分局限于省内,导致出现区域性过剩趋势。 l 未来发展:据悉未来小型炼油装置将被淘汰。部分相对具有规模企业有向炼化方向发展的意向,但实际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且产能低产品会无市场竞争力,因此面临一定瓶颈。 l 期货参与:其中一家已组建期货部门,其他几家均表示正在策划组建期货部门。大部分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外盘期货或纸货。
中国原油加工量近年来持续增加,但国内产量由于受到国际高油价的冲击,不断下滑,随之带来的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高达65%以上。山东是石油化工大省,原油月加工量达800万吨左右。全国具有原油进口资质的地炼企业共32家,山东占25家,配额约占75%左右。国内原油期货上市在即,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我们特地走访了山东地炼企业,从滨州到东营再到淄博,共5家企业。 1、地炼企业A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50万吨/年,有331万吨进口配额,进口原油来自东南亚,西非,英国北海及中东等地区,大部分通过贸易商获取采购途径,2、3个月后能拿到,其中东南亚运输较快,离岸至到港仅需半个月,另外有内贸来源原油,来自中联油、中联化或兵工集团等。 进口定价以点价为主,中重质原油目前贴水较小,报价方式基本以CIF到岸价为主。基本没有长约。 公司原料库存维持一个月左右,因原料采购通畅,不太看重库存。 原油主要在青岛港和烟台港卸港,青岛港可以停靠VLCC等大型油轮,去年港口曾经有排队现象,目前港口卸货相对顺畅,港口至工厂使用汽车罐车运输方式,运费约为200至300元/吨。和其他企业合作,有大型港口至厂区的管道在建,建成后运费预计下降一半。 目前满负荷开工,每年检修。 重质油以委内瑞拉马瑞原油为主,重质油加工为通过常减压装置得到汽油(约15%收率),柴油(约25%收率)和沥青(约60%收率)等产品,中质油加工通过催化裂化装置得到汽油,柴油和其他产品。下游产品汽柴油约有450万吨,沥青约100万吨,其他化工品约数十万吨。 下游产品中的汽柴油主要供自建的加工站销售,企业在山东地区有约300家加油站。部分外售给中石化。沥青销售给贸易商为主。 目前汽油和沥青的下游库存压力偏大,柴油市场供需两弱,库存水平尚可。 企业今年的利润情况差于去年。 目前企业寻求向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后期(可能今年8月)有新增350万吨常减压产能投产,下游会增加少量化工产品。 目前已经在参与外盘原油和国内沥青期货,对未来国内原油期货持谨慎态度,因机制和汇率风险等问题,认为未来WTI和布伦特期货仍将占据主导。 2、地炼企业B 原油加工量350万吨/年,目前已申请120万吨/年的配额。 因配额尚在公示阶段,目前使用采用原料包括沥青混合料和燃料油等。外贸采购方式主要通过贸易商(如维多),产品以汽柴油、半沥青及石油焦为主。 调研期间企业有一套常减压装置停车。企业装置检修市场需耗时一个月,因开停车时间较长。 目前汽油库存约为库容一半。据企业介绍,因下雨天气较多,6、7、8月山东市场汽油消费进入淡季,目前整个山东市场汽油处于过剩状态,近20天汽油油价已降600元/吨。 汽油的销售方式其一是中石油,这一渠道较稳定,每月有固定几个订单,另外一种渠道是销往地炼加油站。 相对原油期货价格,企业更关心成品油价格,有意愿做期货套保。并且目前在外盘试水。 3、地炼企业C 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350万吨/年,2016年进口配额为276万吨,今年或下降至264万吨,据企业反映,因产能过剩等因素,商务部有收紧进口配额的趋势,但尚无明确说法。 目前原油来源以进口为主,主要来自西非(西非的油品质适中,比重85~90,主要是安哥拉)和东南亚等地区,轻中质为主,随采随用。基本不签长约。原油进口资质放开以前主要加工燃料油。 东营港可停靠4~5万吨油轮,原油主要靠管道输从东营港送到炼厂,运输成本比汽运低一半,企业的进口原油如搭载VLCC油轮,则停靠在日照(有30万吨码头)、黄岛或大连等,再二次分装到东营港,分装运输的运费在数十元/吨。码头到炼厂大约5公里,石油管线300~350mm。原油运输因为靠近港口成本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产品油销售成本增加。 企业目前开工率尚可。炼厂二次加工工艺有催化裂化和蜡油加氢等。2018年将增加催化重整装置。企业检修计划为一年一次,但实际检修频率较低。 利润方面,今年利润情况与16年差别不大,但与15年比差很多。成本核算时,除了原料成本,主要还考虑加工运输,水电气等。 产品主要有汽柴油、丙烷及丙烯等。汽柴油占到60%左右。目前也在进行产品转型升级。企业无自建加油站。产品销售中,汽油60%靠船运方式南下给中石化中石油(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江苏等南方沿海地区省份),货到发票到,通常需要1~1.5个月;柴油20%销往南方,其余山东境内散户为主。因为销售渠道较好且稳定,目前库存压力并不大,为零库存。通常原油库存储罐一只5万,总共6只;半成品油、蜡油库存储罐一只2万;成品油一只3000~5000方。 目前企业所在地区环保检查较为严格,但对地炼企业影响总体不大。 4、地炼企业D 原油加工量580万吨/年,有350万吨/年和230万吨/年两套常减压装置,大装置目前运行状态,而230万吨/年的装置正在检修改造。 进口配额416万吨/年,自16年2月24日取得两证之后,16年3月开始进口,16年总计进口量为270万吨,今年已进口170万吨,进口资质放开前,采购主要以内贸方式,燃料油为主。获批进口配额后,已几乎不使用燃料油。企业也较少使用胜利原油,胜利原油高硫高酸,对设备不利,且对地炼企业来说性价比偏低。目前企业原油来源以进口原油为主,部分为自身配额,另外部分来自内贸,和过去使用进口燃料油相比,使用进口原油以后企业轻油收率变高。外贸原油采购主要通过贸易商进行,部分贸易商对企业授信,企业可在原油到港后90天内付款。企业有从美国进口中质原油。 原油采购方面,企业每月采购一次,约20万吨/次,需要提前2~2.5个月。 原油运输方面,进口原油的油轮先在山东的青岛、日照等港口靠岸,再以火车和汽车等运输方式运送到企业,其中汽车运输成本较高,火车运输成本低于汽车运输三分之一,正在与地炼企业A及另外一家公司建设管道,管道长370公里,预计有2000万吨/年原油输送能力,管道运输成本还可以较火车再降三分之一。管道运输可混油,但仅限品质接近的原油。 企业一般有半个月~1个月左右用量的原油库存。 企业产品以汽柴油为主,有自己的加油站,目前30家,计划年底增加至50家,产品销售中一部分供应自己加油站,一部分供应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除了油品之外,还有一部分烷基化和顺酐。 山东地炼主要以催化焦化起家,目前该企业装置也在升级改型,但仍然无乙烯及芳烃产业路线。 目前企业也在关注期货,希望期货公司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如何搭建团队进行差异化的、结合炼厂实际情况的培训。 5、精细化工企业E 企业采用本地采购的轻质石脑油,生产各种精细化学品且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精细化学品的价格跟国内经济是否景气息息相关,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低。曾参与过期货交易,近期无计划。 谈及山东及国内炼油时,企业领导表示,目前国内炼厂产能严重过剩,类似于前几年的河北钢铁,国家将来会继续采取适当措施淘汰低产能的装置(约小于200万吨/年),大力支持并购重组。就成本而言,1000万吨/年的加工量比300万吨/年的加工量成本节省100元/吨。东营炼厂产能或许已达1.5亿吨/年,但存在隐瞒上报情况,上报发改委的仅仅约为6000万吨/年,且很多炼厂债务严重。近阶段,山东境内的加油站都在打价格战,民营包括万通、海科及京博加油站与三桶油的加油站价差越来约小,以往三桶油很少降价或每周定期降价,现在很多都是全天降价,且降价幅度较大,高达1.7元/升。2017年第一季度整个炼厂都在亏损,山东是化工大省,也努力积极争做化工转型大省。 6、调研总结 目前山东具有原油进口资质的地炼企业,原油采购主要靠进口外贸方式,各炼厂根据自身炼厂产品工艺及装置的实际情况采购适合自己的原油,有来自西非安哥拉的,有来自中东的,也有部分来自美国,计价以WTI或Brent为基准,点价交易,按CIF方式进行报价,随采随用。有的船只停靠东营港,也有VLCC停靠日照、青岛港等,再进行二次分装,目前港口压力不大。一般每月都进行采购,但需要提前2~2.5个月进行订购。从港口到炼厂,有管道运输,也有火车、汽车方式,其中汽车方式运输成本最高。目前,有靠近港口的炼厂已采用管道输送至炼厂。内陆的几家大型炼厂也正在一起合作铺建管道,有望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工艺方面,山东地炼大多都是催化焦化起家,由于以前大部分采用中重质原油或燃料油,常减压装置都稍偏小,且目前国六标准中对化学品要求更高,大多都在进行工艺改造转型,增加催化重整及蜡油加氢或渣油加氢装置。但与倡导的炼化一体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汽柴油仍然是主要产品,无乙烯及芳烃产业路线,一方面是化工产业链投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即使投资,产能也较小,无市场竞争力。从技术方面来看,大型地炼企业近两年蓬勃发展,大都采用国外进口催化剂和工艺,产品性能不亚于中石化及中石油。 产品油消费方面,大型地炼与中石油中石化都有长期合约,目前无库存压力,但小规模的地炼有的因为无销售渠道且加工成本过高,很多面临装置关停。大型炼厂也有增加扩大成品油库容计划。但有消息人士透露,汽油消费呈负增长,中石化近期打算停止汽油外采计划,或许会给地炼企业的销售增加负担。虽然已有部分炼厂有自己的加油站,但也只局限在山东境内,并且山东境内汽油销售竞争压力较大,尤其是在炼厂密集地东营,中石化中石油六月份都已采取全天降价模式,与地炼加油站价差越来越小。尽管有部分炼厂紧临港口,但大都还是靠汽车出省,输送成本无疑较高,地炼成品油的销售压力也将有所增加。 利润方面,较去年有小幅减少,但与前年进口油政策刚刚放开时相比,有大幅减少。 综上所述,中国的原油加工产能已面临饱和,饱过过后必然过剩,而地炼成品油出口政策未放开,虽然产品性能已达两桶油的标准,但如果销售成本及压力增加时,势必带来严重的过剩状态。 此外,对于即将上市的中国原油期货,地炼企业对未来期货的活跃程度及影响力预期持谨慎或观察态度,不过大部分表示有参与期货的意向,其中部分厂家已有期货部门,其他厂家正在策划组建期货部门。
新湖期货研究所 严丽丽 执业资格证号:F3030757 电话:021-22155621 E-mail:yanlili@xhqh.net.cn 姚瑶 执业资格证号:F0281764 电话:0571-87782185 E-mail:yaoyao@xhqh.net.cn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