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胆比起肝肾脾胃这些大佬,总是易被我们忽视。除非患了胆囊炎、胆结石这些病,很少会有人专门去调理它。然而你想不到的是,胆经一旦瘀堵,肝胆相照,肝的病必然丛生,且很多胃病的根源就是由胆导致的。 《黄帝内经》指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负责消化,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如果少阳经(包括胆经、三焦经)郁结住了,全身的气机都会不畅。如果能够疏通胆经,使一身气机活泼,常有“牵一经”而动全身的生动局面。 一、胆受伤,轻则炎症,重则癌症 正常的胆汁,应该一部分化为清气上升,入胰跟胃帮助消化;还有一部分化为浊气下降入肠排泄掉。但如果胆受伤,气机乱了,胆汁就逆行了。凡浊气和逆行的胆汁经过处,一定会留下破坏的痕迹。 比如说浊气到了胃部,因为过酸,会造成胃壁灼伤,成慢性浅表性胃炎;严重点就是慢性糜烂性胃炎,再进一步就是溃疡。浊的胆汁上逆得厉害的,会流到食管,形成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壁偏机械性,被灼得越来越薄的时候,就容易得食管癌。 浊的胆汁还能继续往上走,逆流到咽喉,形成慢性咽喉炎。咽喉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被由胆而升的这股浊气熏蒸了。胆中浊气再往上走,就到口腔,所以嘴巴发苦、口臭,也是因胆受伤。 二、胆有问题表现 1、皮肤发黄,胆跟黄、苦都有关系,胆出问题易出现面容、手等皮肤发黄现象。 2、多发乳腺疾病、两肋闷痛、高血压。肝胆相照,胆经郁阻会影响肝经通畅,从而乳房疾病丛生,两肋闷胀;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3、出现口干、口苦、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症状。胆主苦,胆的浊气逆行到头面,会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4、胃病丛生,其实很多胃病的源头在胆:脾胃是水谷之海,胆汁一逆流,这个水谷之海就没法清了。很多时候,胆治好了,胃病也跟着好了。 三、疏通胆经为何要艾灸 如果只是简单敲胆经,效果固然也会不错,但人在冷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变差,尤其是胆经主要循行的大腿,很多人都有上热下寒症状,腿常年温度较低,这时候敲胆经的作用就难以显示出来,所以借助艾灸来温通气血,效果会更好。 现代人久坐久卧造成血瘀,皆会影响胆经畅行,要疏通胆经,必然是要血畅行。血遇热则行,艾灸的热性和药性,对疏通经络有很大帮助。 四、胆经五穴治百病 1、 风池穴:可防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 2、肩井穴:对肩颈痛、偏头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时缓解之效。 3、环跳穴:慢性的腰腿痛,肩背痛,艾灸几天就能减轻。胆结石,膀胱结石,常艾灸还可预防。 4、中渎 穴: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及胆绞痛的要穴。 5、阳陵泉:善治胆囊之病,对嘴苦之症有特效;还能和肝脾,最善舒肝解郁 注意:有些人刚刚艾灸胆经的时候,可能有头痛头晕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胆经浊气外排通道不顺,上逆冲头导致的。 这时只要多练习指腹梳头法+推腰法+艾灸阳陵泉穴,就能很好的疏导,解决浊气上扰的问题。 五、极少人知道的长寿法——灸通胆经 长寿就是要阳气充足,阳气补充靠五谷杂粮,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成精微,而至关重要的五谷消化靠什么呢?胆。现代医学也认为整个消化胆汁起到决定作用。 所以通过艾灸胆经保证消化渠道通畅,就是守护了后天之本的脾胃。且胆是肝的执行官,能够直接舒解肝脏的郁结。 屁股这一段到膝盖这段胆经要尤其多艾灸,时间不充足就敲打,持之以恒,很多健康就会回到你身上来。 六、养胆的生活习惯 1、不要晚睡: 胆汁虽然24小时都有代谢,但子时(即23:00至01:00),胆汁的排泄就好像是泄洪,杂质,毒素,一股脑都被带出去了。所以子时睡觉,对于胆来说很关键。 2、养好情绪: 易怒和易郁对肝的损伤很大。肝胆相照,胆结石在女性中占很大比例,所以说养好情绪特别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