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gddx02302 2017-08-03
存意 2017-04-28 00:00

长江下游地区在河姆渡文化开始用玉后,经过一千多年,几个文化期发展,到凌家滩文化达到一个小高峰。而河姆渡开始用玉后不久,与河姆渡文化水路相通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山东都出现了新的用玉文化。

长江中上游:大溪文化,前6500~5300年

大溪文化的范围在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交界处。湖南为中心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稻谷种植区,对外的迁徙将谷物种植技术传播至各地,其中就包括河姆渡文化区。那河姆渡或者马家浜等文化的玉石文化是否又反过来影响了大溪文化呢?这是显而易见的情况!多种玦、璜,包括璧,镯、环、珠仍然是主要器形。同时用料较杂,做工粗糙,显然用玉历史并不久远!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然而在大溪文化玉器中我们发现了一类新奇的器形,这类器形明显是本地文化的表现,体现了楚蜀故地浪漫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文化融合的魅力。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大溪文化的消亡,屈家岭文化登场,时间约为前5300~4600年,区域基本是湖北,湖南地区。玉器器形基本也是玦、璜、环,镯等,更多一些铲,锛等工具类器型。玉器材质一般为地方杂玉和绿松石等(湖北是中国主要绿松石产地)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山东及苏、皖北部:大汶口文化,前6200~4600年

山东沿海,在红山文化(原兴隆洼文化区域)和河姆渡文化连接的海岸线中段,陆路离红山文化区域也十分接近。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点就是从一开始,制作就比较细致,这和河姆渡及大溪文化比较粗糙的特点不同。器形除了传统的玦、璜、璧、环、管、珠、坠、锛、斧、等,还包含双联璧、三联璧、指环、凿、刀等,十分复杂,其中最著名的是玉串饰很多,还出现了绿松石镶嵌件。也就是说大汶口文化玉器从一开始就比较成熟,这也和河姆渡,大溪情况不一样。在玉料选择上,大汶口文化除了大量的各类杂料外,也选择了透闪石材料,主要在大汶口,野店,花厅等几个遗址。而大汶口文化地区,甚至整个中原地区,我们并没发现过透闪石玉矿遗址。那这些材料哪里来?是从红山文化地区吗?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4)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在这张图片上我们看见了玉琮式管,每只管分为四节,上饰简化的“人兽复合纹”。两个冠状饰为扁平体,上饰“兽面纹”。这类器形和纹饰首次出现,而他们是良渚玉器重要的元素!难道是偶然?

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和大汶口玉器渊源极深的红山文化,玉器基本是文化期后期才出现,也就是前5500年左右。而红山玉器一出现就是精致的器物!东北的兴隆洼,红山,黄河下游的大汶口,长江下游的河姆渡,凌家滩,中国文化中著名的一江、一河,一平原,陆路近邻,水路相连,用玉的文化明显一脉相传!那几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这历史的密码?!

未完,待续!下一篇我们将进入文化期玉的高峰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