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正是国家和部落最重要的行为。就如本系列文章之前描写的原始社会部落一样,对图腾和祖宗的崇拜,统一了群体全体成员的精神思想,是国家或者部落群体为了生存而团结一致的源动力。欲了解国家或部落的历史,了解他们祭祀的内容是最直接和真实的。而今人了解当时的祭祀就是通过对祭祀礼器的解读! 如上文,二里头文化出土蛙形(蟾蜍)镶绿松青铜牌饰已经把夏与马家窑文化联系在了一起 而另一件礼器的出土,又给了夏王朝的组成更多想象 镶绿松青铜牌饰龙(蛇)!龙头宽大夸张,我们做个比较 很明显,龙头事实上是蟾蜍首!这条龙是由蟾蜍首蛇身构成! 这个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这条龙和兴隆洼开始的红山等文化的猪龙形象不一样,和之后的龙形象差距也较大,但很明显,他是由蟾蜍和蛇形象组成,是两个图腾的合体,明显代表了两个部落的联合,也就是蛙的部落和蛇的部落! 而这个礼器陶盆,更是给了我们明确的史实记载:一条长蛇游走在盆内侧,一些鱼和蛇共游。而盆外沿上一只蟾蜍首,两眼似烁烁发光,而蟾蜍首加上整个盆,就似一只巨大的蟾蜍! 即使想象力再丰富的现代艺术家也难以组合成这样一幅构图,显然这不是什么艺术创作,而是一段历史的写实! 仔细解读这两件文物,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部落联盟中不同部落是有主次之分的。蟾蜍为蛇首,而在盆上也是处于最高的尊位,甚至表示包含了蛇和鱼。这当然不是一个合谈带来的平和平等的部落联盟,而是明显尊卑有序!作为蛇和鱼的部落,是明显的从属。有一点很明确,图腾是部落的精神所在,是无上的象征!我们曾经比较过龙山时期,部落联盟统一规制后,代表最高权力的玉笄,笄首仍然保持各自部落独自的崇拜图腾(可参考《收藏见证历史》(1-11))。显然,夏和龙山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体制!而禹会诸侯显然也不是和和气气,喝茶聊天,很可能是要求统一祭祀!“祀与戎”,二选一! 不同于鱼,蛇和蟾蜍合为一体,显然拥有更高的地位,那蛇图腾的部落是哪一只? 这是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一件彩陶礼器,和夏礼器盆里的蛇应该是同一条。而陶寺文化的特点是在黄河流域里,礼器多为类似良渚文化的玉器,琮、钺、璜等(可参考《收藏见证历史》(1-11)),陶寺文化来自于良渚文化,并在黄河流域融合的可能性很大。陶寺也被认为可能是尧舜时期的都城。 夏驱三苗于三危,这是夏比较明确的用兵史,传说很多,三苗也很难被界定,也许根本就不是指一个单独部落。在夏初期,大量的其他文化突然消失,包括良渚,石家河及龙山联盟等,现今也几乎没有那个时期这些文化的礼器出土(代表了祭祀不再进行)。 我们先盘点夏同期出土礼器的文化有哪些: 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前4000~3500年),燕山山地,内蒙东南,辽西一带,与小河沿文化区域多重复,是前4000年小河沿文化消亡后的替代文化 ---玛瑙玦。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不同于多用透闪石玉的兴隆洼和龙山文化,多用石质的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多用玛瑙作为主要材质,且多用白色玛瑙。玦的形状类似兴隆洼文化时期玦。 ---白色玛瑙环 ---玉璧,整个器型不规则,通体打磨。 ---玉璜 ---玉镯。整体纹饰类似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 ---玉蝉,整体器型接近石家河玉蝉,束腰状。 ---这几件疑似红山文化遗存 ---蛙形器,在这个区域的首次出现,是否是夏的图腾标识?! ---类似夏柄形器简化版。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整体继承这一地区传统,甚至有些就是前人遗存。在用料方面玛瑙较多,最大的特点在白料占多数。这和前期文化有比较显著区别,体现了文化差别。做工总体较粗,但也有精工制作的,显示社会分化开始严重!而蛙形玉器和类柄形器显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关系紧密。 ---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罐。勾云纹饰转折较硬,类似夏青铜器牌饰纹饰。整体受夏文化影响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