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新作】抱篆守一 ■刘颜涛

 白鹭吟 2017-08-03


  刘颜涛 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抱篆守一


■刘颜涛


  忆昔年少气盛时,言必称创新。习书则忽行忽草,忽隶忽篆,忽碑忽帖,忽拙忽巧。绞锋散毫齐上,涨墨枯笔并举。以眼花缭乱为丰富,以领异标新为时尚。时光就在这样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中逐渐流逝……

  所幸面对传统经典日久,虽无今是而昨非的完全自我否定,但也终有彻悟和择取。遂心无旁骛,专注习篆一事,倏忽已近卅年矣!古语云:抱朴守一。今与篆书,非但毫无“七年之痒、八年之痛、十年之坎”,反生历久弥新、日久情炽之感。曾将《毛公鼎》铭文写烂多本,然每每重拾,并无“左手摸右手”的审美麻木和疲劳,且激奋之情有增无减,感喟日深。可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有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从这个角度,是不是可以说,作品只有好坏之别,并无新旧之分呢?

  有时侯,也努力反思自己,这个年龄就固定一种审美趣味,固化一种生命状态,是不是未老先衰的惰性和稍进则满的“小农意识”使然?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时尚新潮一把?

  然而,在这样的努力尝试中,得到的只是不伦不类和狼狈不堪,纵使有人拍手称赞,自我却徒增无奈和痛苦。“古人读书为己,今人读书为人”。自己穿着舒服的鞋才是好鞋,自己吃着舒服的饭才是好饭。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字,才是“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真谛。这样,才能在自然而然的书写过程中享受书法带给自己的身心愉悦。想想,写个字不就是找个乐子、图个高兴、寻个开心吗?

  与其眼睁睁地看着人家锅里的,还不如喜滋滋地吃着自己碗里的。当然,在自己的碗里加一点佐料,味道或许更加可口。因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有时侯,深化完善比所谓的创新更重要,起码对拙笨平庸如我者是如此。此丈二整纸创作作品(如图),我把《大盂鼎》铭文的方笔和阔笔糅到自家的笔墨中,期冀在自由与规范、劲直与婉曲、恣肆与端庄、沉着与痛快、豪放与含蓄、变化与统一、激情与理性的浑融互通中,让腕下笔端生发出更美更值得回味的风景!

篆书中堂 规格366cm×153cm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诗二首。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