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gddx02302 2017-08-03
存意 2017-07-30 00:02

接上文《收藏见证历史》(5-22)

我们用连续三篇文章,通过西周重要的礼器,簋,介绍了西周青铜器早、中、晚的器型及纹饰的发展特点。特别刨析了西周艺术品特点形成的渊源,文化内涵,并明确了商周文化内涵的单纯性,贵族垄断属性,而这一切都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的产物。

本篇文章,我们将用几只簋的典型器,着重介绍西周中、晚期,器型和纹饰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后期春秋及战汉的整体艺术风格。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害夫)簋,又名胡簋,厉王簋,西周周厉王自做簋,陕西扶风齐村出土。高59,口径43公分

厉王簋为已发现商周遗存中最大的簋,被称为“簋王”。此器造型奇伟,传统的侈口鼓腹簋体,两耳为夸张巨大的上扬龙体,耳下的垂珥亦为龙首,形成双头龙,透雕制成,曲线富有张力的夸张,巨大双耳似为簋体装上了双翅,生动体现了龙为载体,沟通先祖的文化内涵。器口沿下方及圈足,饰连续式简化兽体卷曲纹,此纹饰,西周中晚期常见。

圈足下连铸大方禁,使的整器比例协调,泰然稳重。器腹部和禁上饰竖条纹,协调整器。

这种竖条纹饰常出现于西周青铜器上,其内涵绝非简简单单的审美需求,高古器物,任何器形、纹饰必有其内在含义。如果我们关注西周艺术风格,会知道西周器物常常表现一种向上的感觉,例如: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观察玉鹿的角,不同于商代鹿角往往扇面,向前排列,西周鹿角向上感觉明显。

我们不能据此认为这种纹饰源于鹿角,但可以理解这种竖条纹有向上通达天上祖先的含义,祭祀之礼器,作为主纹饰,必然表现的是同一场景和内涵。高级别器物,型、纹服务于意,这是制器原则。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这是厉王簋的铭文拓片,共124字,是周厉王祭祀先王而做的祝词,大意为祭祀先王,希望先王佑护。

周厉王历史中被认为是一代昏君,并由于贪婪而引起民变。阅读西周青铜器铭文,有很多有趣的内容,西周中期,原属国有的土地逐步被私有化,一些贵族奴隶主们,甚至跳过执政大臣直接私下交换,尤其是山林类。上篇文章介绍的倗生簋的铭文,就记录了倗生用四匹良马换取了格伯的十母地;其他还有卫盉铭文记载裘卫用三件玉器、三件礼服换取十三亩地;卫鼎还记载了裘卫用车子和车马器具换取山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故周厉王贬斥老的管理者,启用新人,主要针对山林等,要求拥有者的贵族纳税。因此多方利益受损,最终引发所谓民变。关于后人传说的普通穷苦百姓不能上山什么的,其实林地已属于地方贵族私有,能否上山进林真不是周厉王的问题。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元年师簋,西周中期,张家坡西周窖藏出土,高25.6公分。

这是一件西周中期的典型器,以下几点是此器重要的器形及纹饰特点。

1)弇(yan)口鼓腹有盖,弇口器型是西周中晚期主要的口部器形,数量远多于传统的侈口。且大多有盖。

2)圈足之下有三个象鼻形足,尤其是未铸连方禁的簋常有这样的设计

3)器盖部和器上腹部饰连续性变形兽面纹,这也是西周中晚期常见纹饰之一。

4)器腹部饰平行宽槽纹,这类纹饰亦为西周中晚期常见纹饰,除了审美需求外,同样应该另有含义,我个人认为是与竖条纹相对应,代表土地的广阔。这种平行横线表达土地广阔的含义在原始社会彩陶器上曾有体现(参看《收藏见证历史》(2-4))

另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件器物为窖藏出土,同时出土的簋共有四件,体积、器形、纹饰、铭文等完全一样,也就是代表制器者同时制作了四件同样的器物,这种现象并非仅存在这批窖藏遗存,西周中晚期遗存多次发现类似情况。

这件簋的铭文是陈述周王任命制簋者(即簋的拥有者),并同时加以封赏,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这类任命铭文较多。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师圜簋,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上海博物馆馆藏。

此器与上件西周中期簋器形特点及纹饰组合类似,弇口鼓腹有盖;圈足之下三个兽形足;两只兽耳,有垂珥;纹饰为连续兽纹及平行宽槽纹。特别注意一下器盖部和腹部的连续兽纹,这也是西周中晚期常见纹饰,兽目交连纹。圈足纹饰为鳞片纹,同样为西周中晚期常见。

对比中期和晚期的两只簋,从器形到纹饰,很显然并无实质的差异,体现的是延续性。

收藏见证历史(5-23)通过典型器,理解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典型纹饰及器型

---虎簋,西周晚期,上海博物馆馆藏。高34.7,口径23.3公分

这是西周晚期比较有特色的一只簋,作为连续四篇介绍西周簋的文章的总结之器。

器形总体仍为西周传统簋的形态,双耳方座;盖很有特色,出现四道扉棱,在西周簋的器形中比较少见;盖顶部为莲瓣形捉手,美观大方,注意,在以后器物中出现莲瓣,别都以为是佛教风格,这个时期,印度佛教还未产生;双兽耳,有垂珥;簋体和方禁铸为一体。整体器形感觉稳重肃穆。

器盖、器腹、方禁四面饰波曲纹,波曲纹是龙纹的演化纹饰,体现大S形的龙体流畅,是中晚期常见纹饰之一;盖顶莲瓣捉手内及器颈饰兽目交连纹;圈足饰变形兽面纹;方禁面上四角饰龙纹;耳部柄上饰鳞纹。整器满饰纹饰,西周中晚期各种主要纹饰在这只簋上大都有体现(缺兽体卷曲纹等),配合器形,整器豪华精美!

我们用四篇文章,通过簋的演变,梳理了西周青铜器器型,尤其是纹饰的发展,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认知其他青铜器礼器至关重要,从下篇文章起,我们将以此为基础,一起鉴赏其他的西周青铜礼器。

随时收看原创历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请关注作者”存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