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澄怀阁主 2017-08-04

庄子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但中国人没有最先发现分子、原子;原因是古人感知事物重整体宏观感悟,轻视具体微观分析,重道不重器。所以古人感悟能力超强,技术能力偏差;所以,古人留下来的技艺适合感悟能力强的人学习,如中医、内家拳之类的。中医诊脉断怀孕、知男女,不理解的感觉像巫术神话。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古代书法教学最早是面传亲授,口耳相传,肯定有笔法诀窍之类的,要紧的东西多不立文字,书法家留下的书论便云山雾罩。

许多人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先上一个比较通俗的书论。

王僧虔(四二六年——四八五年),王羲之四代孙。

王僧虔《笔意赞》原文:

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於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笔,手忘於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凤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髮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译文:书法创造的精妙道理,首先在于它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形质,兼有两者,才能算承继了古人。由此说来,岂是容易多得的?(要追求这样的精神面貌和技法表现)必须使心忘情于手,手忘情于书,心与手能表达情意,作书时不随便乱想,这叫追求不到,考察它就很明显,意识作《笔意赞》说:

剡溪之纸,易水之墨,笔心圆笔管直。墨汁深、色泽浓,万毫落纸均齐着力。先临摹《告誓》,再摹写《黄庭》。骨肉丰满雄劲婉媚,达于妙境,通于神灵。竖画像长方的直槊一样劲挺,横勒如横钉一样有力。像舒展凤的双翼一样妍美,像高耸突出的灵芝一样艳丽,粗的笔画不是将笔毫重压在纸上,(而是下按先提),细的笔画不是笔毫轻飘而过,(而是有提又有按)。行笔有纤微的向背,即使毫发那样小也都关系着字的优劣和成败。(只要)工夫到了家,(则)可以享有当时的名誉和声望。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如果都能理解“神采”“形质”的含义,动辄说丑书的人肯定少许多。“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虽然能翻译,但到底是啥意思?“毫发死生”也太夸张了吧!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再来一个比较玄乎的书论。

孙过庭《书谱》说:“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译文:我十五岁时便注意学习书法,品味学习锺繇、张芝、羲之、献之的书迹,深入思考,专心探究,如此过了二十多年,虽然功力还不够精深,我仍然努力不懈。

看到书法的线条、造形变化:有的像悬针、有的像垂露;有的如奔雷、如坠石,如鸿飞、如兽散,如鸾舞、如蛇惊,如面临断崖、背有颓峰,如脚踏危地、手抓枯木的惊险,有的重得像黑压压的云层,有的轻淡如蝉翼;有的带笔让你觉得如泉在流注,有的停顿处,如山岳般安稳;纤细处,像新月出现在天涯;疏落处,宛如群星分布在天河;意像丰富得像自然界般奇妙,不是光靠人工设计安排可以做到的。真可谓智慧和技巧兼备,心和手搭配无间了。他们笔不妄动,每一下笔都有它的理由:小到一个点,一条线,笔锋都要做出各种细微的变化。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如奔雷、如坠石,如鸿飞、如兽散,如鸾舞、如蛇惊,如面临断崖、背有颓峰,如脚踏危地、手抓枯木的惊险”的字形到底长啥样?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的点画到底长啥样?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笔不妄动,每一下笔都有它的理由:小到一个点,一条线,笔锋都要做出各种细微的变化”到底怎样变化?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到底下笔需要什么理由?要紧之处古人不明说,让你去读书,让你在书中感悟!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这一切孙过庭都没有具体回答,你自己去悟。

谈书法厌烦图示分析,那就请你看看古人的书论,绝对高大上,问题读懂了你也不会具体操作

中国美院书法及南京艺术学院、河北美院专业都用分析、图示的方法读帖,培养的学生的书法水平有口皆碑,足以秒杀练了一二十年的人。前面的我写的文章《一个重视摹帖的书法家》提到的卿三彬读帖比这还细致。我见到的书法高手读帖的细致程度超乎常人,倒是临什么帖都临不像的江湖大师和吃瓜群众常说:王羲之写的时候没有这么想。的确,王羲之等写的时候想的不多,但练的时候绝不是傻乎乎的多写,古代纸很贵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