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络瘀阻 气血运行不畅,阳气被遏,胃失气之温养,可 形成“因瘀致寒”的病理变化,出现胃凉症。 如《血 证论·卷五·血 瘀》 言: “瘀血在 此, 伤荣气 则 恶 寒。 ”其表现特征是胃脘刺痛拒按,脘部发凉,温 之则痛稍舒,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有时颇似 虚寒之胃痛, 但虚寒胃痛全身寒象明显, 而因瘀 致 寒 者 以 瘀 滞 为 突 出 表 现 , 仅 有 胃脘 局 部 的 寒 象,全身性寒象无或不明显。 此外,胃络瘀阻之胃 凉症常出现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的“久痛入络”患 者。 正如叶天士所言:“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 聚瘀。 ”治疗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为法,方用失 笑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生蒲黄、五 灵脂、三七、桃仁、红花等。 《素问·调经论》言:“血 气者, 喜温而恶寒, 寒则涩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 之。 ” 因此,治疗因瘀致寒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上适当配伍辛温药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常用辛 温药如桂枝、肉桂、生(干、炮)姜、葱、吴茱萸、附 子、川椒、小茴香等。 案 5.刘某,女,73 岁。 2016 年 7 月 29 日初诊。 患者经常胃痛,入夜痛甚,胃畏凉,胃部堵塞 感,反酸,纳差,眠差,大便可,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脉细缓。 既往史:冠心病支架术后,常服阿司匹林、 波利维。 中医诊断:胃脘痛。 中医辨证:胃络瘀阻。 治 法: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 生蒲黄 ,麸炒 白术 ,醋香附 ,甘草 ,白芍 ,柴胡 ,丹参 ,煅龙 骨 (先煎),煅牡蛎 (先煎),茯苓 ,麸炒枳 壳 。 常法煎服。 2016 年 8 月 5 日二诊:服上方 7 剂,胃痛、胃堵 缓解,胃中畏凉缓解,睡眠好转,仍食欲欠佳。 上方 加焦神曲 以助消化。 2016 年 8 月 19 日三诊:服上方 14 剂,胃脘部 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胃中畏凉明显减轻,嘱间断服 用前方以巩固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