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宗秦汉和篆刻进阶

 艺苑小屋蓉 2017-08-04
 
印宗秦汉和篆刻进阶(第27次课讲义)

导言 本次课的目的

本次篆刻课呢,其实也算是调剂性的课程,因为书法史和书法理论,是最为枯燥的两门课。我们还是穿插着讲,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有一个吸收、消化和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书法史讲到秦汉,其实印章也是秦汉书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讲印宗秦汉,也算是提及这方面的内容了。本次课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所有学员能够自己刻一下印章,无论是否刻得好,自己去动手了,知道一下流程,有兴趣的,就去进一步学习,没有兴趣的,就到此为止。但无论如何,了解一下篆刻,能够自己刻章,确实有一点“万事不求人”的极大心理满足感。

我大学期间自学刻印章,当初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不求人刻章,自己刻。当然了,现在回头看看自己大学时刻的印章,那简直就没法看。尽管如此,这种敢于动手刻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这个章刻好了呢,首先是解决自用问题。再好一点,会有人请你刻章并请你吃饭。水平再高,就可以出印章“润格”了,呵呵。这个有点扯远了。

总而言之,我们书法史讲到了秦汉部分,我们曾经讲过,如果篆隶都练过,不去刻一下印章,就有点浪费了。因为我们上学期曾讲过,篆刻的基础是篆书或说篆隶,有了篆书或篆隶的基础,那么刻章就会容易得多,至少你在刻的过程中,对于字的处理,可以更为灵活。

这节课按理说是篆刻进阶内容,但考虑到新入群学员比较多且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们还是要简单讲述一下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就是希望对新学员、老学员都能够照顾到。在后续的练习中,也希望学员在群里相互交流,“老带新”,因为篆刻的基本流程,就是那点东西,谁来讲都是大同小异。

第一节 篆刻常识回顾

一、准备材料

1、印石

印石的种类。如果按形制说,大概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等。用得最多的还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形这些,通常是用于引首章、闲章等内容。从产地说,有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等等。具体地点在哪儿,自己课后网上查一查。初学者暂时也不用管它,刻多了,这方面的信息自然也就知道了。

2、刻刀

刻刀,有价格便宜的,有贵的。建议购买“永字牌”的,价格适中,中等型号的就可以。从形制上看,主要有平口刀和斜口刀两种。通常就买平口刀,就跟一字型螺丝刀那样的。在刻章时,我们要善于使用平口刀的刀角部分来完成各种刻法。

3、砂条/砂纸

砂条和砂纸,都是用来磨印面的。相对来说,还是砂条适用性更强一些,尤其是我们进行大量练习,要磨掉已经刻好的字迹,用砂条沾上水来磨,一会儿就磨掉了。

4、印床

印床的主要作用,通常还是用来刻很小石章时,用来固定一下,因为小章得特别细心,固定后可慢慢刻。初学者用印床,可较好地避免刻刀伤到拿印石的左手。还有一种办法,如果不用印床,左手可以戴一只白线手套,这样能够对左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刻章过程中,我们在刻线条时,一定不要过急,以免伤到左手而“祭刀”。

5、印泥

印泥的选择,我们在昨天推送的文章中已经讲到了。所以这儿不再详细说了。如果选购较好的印泥呢,就选“西泠印社”这个牌子的,比较放心。

二、阴文/白文、阳文/朱文

(一)什么是阴文/白文

印章刻好后,盖出的字迹是白色的,就叫作白文。因为白文是凹进去的,所以又称为阴文。

(二)什么是阳文/朱文

印章刻好后,盖出的字迹是红色的,就叫作朱文;因为朱文是凸出来的,所以又叫作阳文。阴文/白文、阳文/朱文这些名称,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三、篆刻基本流程

(一)确定篆刻内容

作为初学者,我们通常要去查询希望所刻字的篆字字形,除常规的篆刻字典外,也可网上查。在网上查询时,键入关键词“X字,篆书字形”即可。如果我们的篆书知识比较扎实,平常临写的篆书又比较多,看到的汉印、明清印章比较多,辣么这个查询的环节就会省心得多,或者偶尔只需查询一两个字。我们说篆刻的基础是篆书,这也是具体体现之一。

(二)书写印稿

1、正写印稿

在一张纸上,用毛笔、硬笔将篆书字形按照印面顺序写下来,安排好其字序等等。字序通常是自上而下,再自右向左。还有一种“回文格”,通常适用于四字印,从右上角开始,然后向左,再向下,然后于右下角结束。

2、反写印稿

将写好印稿的纸反来,照着字样在反面再描一次,这些就是反字了。这种反字,如果我们是用毛边纸,由于毛边纸很薄,将纸翻过来,很容易看到正面的线条,将其正描一下,就是反字了。事实上,有了篆刻基础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在印面上反写印稿,原因是简化了印稿上石的工序。

(三)印稿上石

1、磨平印面

我们新买来的印石,上面都打上了一层蜡,主要目的是起着保护作用。在刻印之前,我们要将印面上的蜡磨掉。只磨要刻字的那个面就行了,其他地方不用去管它。

2、将我们刚才已经写出的反字,依样写到印面上去。如果是初学,你也可先用铅笔在印面上写,然后再用蝇头小楷毛笔或勾线毛笔,再勾写一次。如果是希望刻白文,就尽量将石头上的线条描粗一些。朱文则可描细一些。

3、拿个小镜子照一下,看看镜子里的篆文结构、字序排列是否有误。如果有误,就需要重新上石。

(四)刻印

1、刻印面

刀法主要有冲刀和切刀两种。初学者,不用管刀法,就是将字刻出来就行了。我们刻白文时,就要尽量将线条刻得粗一些。如果刻朱文呢,那就尽量将线条刻得细一些。多练几次,你也就会悟到其中的一些基本道理。

2、敲边

所谓敲边,就是将已经初步刻好的印石,故意去“做”一些边沿残破效果。愿意敲的就敲,不敲也行。再一点,如果我们刻的印章,某个边角在刻的过程当中被刻掉了,那么你就在对角的地方也故意弄破一下。但别弄得非常对称的破,而是让它显得属于不经意弄破的,有个大致的意思就行了,这样就比较好了。

3、刻边款

(一)边款刻法:单刀直入。两种方式:

1、直接刻。

2、先用笔写上字,再刻。

(二)边款位置

印面刻好后,正向放好(盖出来的字面不是倒着的或是侧着的),边款就刻在正向放好的左侧位置。你今后盖章时,只要看边款的字在左侧,那么盖出来的印,就肯定是正的。这是篆刻界所有人士共同遵守的通则,或说不成文规定。

第二节 阴文和阳文的大体安排

一、阴文尚方、尚粗

阴文主要求工整,庄重。所以字的结构要方折为主。线条也要尽量粗。粗到什么程度呢?你感觉两个线条之间几乎都粘在一起了,就样的白文线条就比较粗了。

二、阳文尚圆、尚细

阳文求飞动,所以字的结构要以圆转为主。但圆朱文,其实是从明清以后才成为主流的印章形式。刚刚开始学篆刻者,通常更愿意刻阴文,因为觉得这样更容易。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却往往会觉得阳文更好刻,阴文更不好处理。当然了,这个也是因人而异。

第三节 为何要印宗秦汉

一、秦汉印的开创精神,后世标准

1、“印宗秦汉”的历史原因

印宗秦汉的历史原因。秦朝和汉代,正处于汉字系统隶变的关键时期,对于篆书如何向隶书转变,当时的人并没有理论指导,就这么做了。但这么做了之后,就为后代立下了标准,从而成为后代,尤其是明清文人模仿的最高标准。我们最近要求遍临汉碑,而且也刚刚临写过篆书。如果我们去观察汉印,你会发现,这些汉印,基本上就是汉代篆书、半篆半隶结构等日常文字被搬到了印面上而已。我们还讲到,秦汉时代的开创精神很强,印章文字同样也具备这种特点。

2、明清印章复兴

明朝以石头为印章材料,文人刻印。最初的文人刻印,就是友人之间的戏作,因此多为友人之间赠送。供不应求之后,便出现了篆刻作品的商业化。专业篆刻家的作品,也可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易。时至今日,篆刻作品的赠品、商品的双重特征仍然存在。

值得指出的是,明清印章复兴过程中,由于碑学兴起等原因,也一直是在“印宗秦汉”这面旗帜下进行和展开的。所以“印宗秦汉”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篆刻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如何临刻汉印

汉印的种类很多。我们可定一个计划,如半年内临刻多少方汉印。我们有学员前两天在公众号留言:“年初我曾立下雄心壮志,今年临摹50方印,目前才临5方。看来这次和我许多次的立志一样,又要虎头蛇尾啦!”我觉得,50方的目标确实有点多,目标定个10方左右,可能更为现实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