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愿听孩子的意见,就不要抱怨孩子没主见 | 育儿

 有点骜look_ 2017-08-04


很多家长常常会这么说:我家孩子很听话又乖,成绩又好,就是没什么主见。没什么主见,具体的表现就是常犯选择困难症,优柔寡断。这让很多家长非常担心。然而,在抱怨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没主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没有主见,最大的原因大概是他们觉得自己说了不算,所以就不想再多说了,久而久之就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了。而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不愿听取孩子的意见。


说说一位家长的烦恼:孩子又乖又听话,作息规律,成绩优秀,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主见。举个例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说,咱出去游泳吧,孩子“哦”一声就乖乖换鞋拎包了;但如果家长问:“我们是去游泳还是去踢球啊?”孩子就会陷入重度迷茫和混乱,瞪大双眼不知所措。


“我觉得他有选择困难症啊!哈哈哈。”另一位孩子家长回应,然后两位妈妈喜笑颜开。


我真不觉得这是一件好笑的事情。



下课时,我看到了这个孩子。挺高高大大一个男孩。他妈问:中午想去哪儿吃啊?


孩子呆立当场。好在这个时间并没有维持多久。他妈接着说,就去一楼的避风塘吧。


哦。好。我隐约感受到了孩子的如释重负。


选择困难症确实存在。在成人世界里,它可能是“肚子好饿,是去吃海底捞还是小肥羊呢?”


所谓困难,无非是两者各有优劣,总想着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例如,海底捞服务好,但贵;小肥羊价格实惠,但无趣,这种纠结使得判断过程较费时间——不过,绝大多数孩子的“选择困难”并不会经历这个思考过程。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想要什么说什么的年纪,我要吃冰淇淋,我要去汤姆熊,我要买乐高,我要啃炸鸡——如果他们不说,或者不去做选择,或者面对选择不知所措,那么只能大概率证明一件事:


他从心底里认为,他的主张是无效的,并且这种无效得到过多次验证。



例如,当他妈问:中午想去哪儿吃啊?


如果孩子说,肯德基!肯德基!


他妈很可能会说:肯德基有什么好的啦,垃圾食品,吃了不健康,我们去一楼吃避风塘!


可能有大人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毕竟孩子判断力弱知识面窄,大人总得当个领路人。


但我却觉得这还真是件挺要紧的事儿。


在我儿子挺小的时候,我和孩子他妈曾给他50块,让他去玩具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结果儿子看中了一款毫无质感制作粗糙的玩具车。我们俩嗤之以鼻,随后不由分说,强行换了一款明显性价比更高的玩具车。


在拿着玩具回家的路上,孩子并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有些沮丧。


那个新的玩具车被放在角落,很少见到他拿出来玩。我们也不以为意,一直到下一次,再让孩子去选择:


“爸爸妈妈,你们说该选哪个?”


从那天起,我们订下了两个原则:


第一,凡是需要孩子无条件支持和配合的,绝不提供选择题。比方说,我们已经买好了去冲绳的机票,就没必要问孩子“你想去冲绳还是去东京啊?”;我们已经决定去吃水饺,就没必要问孩子“你想吃什么啊?”


对已经决定的事情,就让他成为参与者。


第二,凡是征求孩子意见的,只要孩子的答案“不错”,就听他的。注意,“不错”未必代表“最佳”。例如,肯德基的薯条炸鸡的确不健康,但它作为午餐的选择肯定“不错”。如果你想避免孩子的这个选项,完全可以预设条件提问,例如“除了肯德基,你想去哪里吃?”


哪怕你心里想去游泳,觉得孩子大概率也会接受游泳,但只要“去游泳还是去踢球”的问题一说出口,你就要做好大热天出门踢球的准备——否则,你就应该说,“孩砸!一起游泳去吧!”


那个玩具汽车再粗糙,也代表了孩子的主张,你可以通过日常教育提高他的审美,但如果轻易否决孩子的选择,那孩子只能认定一件事:在生活中,我根本没必要做出选择。反正我说了也不算。


那些缺乏主见的孩子背后,大多有着不愿听孩子意见的父母。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来自法国的德瑞克·史华:


一名女侍正在帮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小男孩点菜。这对夫妇点菜的时候,女侍静静聆听,并缓缓地在单子上记下什么要换成什么,哪种汁要换成哪种酱。


终于轮到男孩点菜了,他以害怕的口吻说:“我要一个热狗。”这时,他的父母同时喊道:“不准吃热狗!”他的母亲说:“给他葱煮马铃薯、牛肉、两样蔬菜,还有面包卷。”


女侍对这位母亲的话置之不理,从容地对小男孩说:“你的热狗上要加什么?”小男孩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笑容,说“番茄酱,我要很多的番茄酱,还有请给我一杯牛奶。”


女侍边走边说:“马上到。”小男孩的父母尴尬得沉默不语。


小男孩目送女侍离去后,转过后来惊喜地对父母说:“她当我存在的!她当我存在的!”



孩子总是爱哭闹,怎么办?鼓励孩子去和小伙伴玩,孩子却怕生胆小,怎么办?老师来告状,说孩子总是坐不住,怎么办?即使读了很多育儿书,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但是,面对以上这些育儿问题,你可能依然会感到焦虑。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种育儿经是解决育儿难题的标准答案。灵活运用学到的育儿知识,因材施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