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招聘网站水很深,里面鱼龙混杂已是共识,出现丑闻也已是司空见惯,不是被骗了“介绍费”,就是白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之,在怀着希冀的求职者的面前,隐藏着为数不少的青面獠牙。 每年的春节过后和5、6月的毕业季,总是会有成千上万的求职者通过各种渠道来谋得一个工作职位,对年轻人来说,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然后等着面试通知,也已成一种常态。 ![]() 也是在每年的这个时间段,社交媒体中所曝光的求职受骗或者遭遇不法组织的信息也猛然增多,几乎年年如此。 被骗的情况最初被曝光出来时,我们还是会很同情受害者,同时咒骂那些骗子,但每年都是如此,我们也开始变得麻木,甚至会觉得是那些应聘者的的警觉性不高,被骗也能帮他们长点心眼,有时连这种念头都不会生成,毕竟大家都很忙。 ![]() 麻木的人群终会迎来当头的一棒,让他们开始惊醒,意识到这个行业若再继续如此的放任,那么自己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相关事件的主人公。而近期发生的“李文星事件”就是这当头的一棒。 ![]() 具体的事件内容我就不再阐述了,自行搜索就能了解,今天我想要探讨的是,谁该对这样的事件负责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 一.谁该负责? 首先肯定是那家疑似传销的所谓的“科技公司”,而且还要得到法律的制裁。传销祸害无穷且屡禁不止。在招聘信息网兴起时,传销及一些不法组织,也换上新的“外衣”,打着招聘员工的幌子,开始招摇撞骗。因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及“打游击”式的流动性,让人难以寻其踪迹并加以摧毁。 其次,“BOSS直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在事发后也发出了会承担应有的责任的声明,但我想,大众所要的可能不止这些。因其网站的事先审查机制不严谨,让非法组织有机可乘,进而导致了类似的悲剧发生。在问到为何没有采取事先的审查机制时,相关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一是没有资源,二是没有资格,所以平台采用事后担责的操作形式。这样的理由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荒唐。没有资源及资格的平台,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挂牌运行,并且还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五轮融资,而一切的原因是这个领域的利润空间很大,他们愿意冒着危险,完成多轮融资也只是因为这种模式下的它,数据不错。 ![]() 最后,是那些为虎作伥的人。看到相关报道中有在“组织”中遇到过受害者并逃了出来的,在他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十几个人在野外坐着,警察得知消息赶了过来,可能是有人报警了。但附近的村民却给导通风报信,在警察来之前,我们就被转移了。这样的行为对那些村民来说,或许能得到些许的好处,但对一些受害者来说,却是断送了他们一次逃出生天的机会。 二.为什么会发生 首先就是那些非法组织伪装的好,或者说“诱饵”放的很好。“诱饵”包括“高薪的职位”或“暴富的机会”。任何非法组织都不可能在“猎物”未进入陷阱之前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而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又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隐蔽环境,所以他们行骗的方式很容易,而且可以散播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次的非法组织被捣毁,除了一些主要的成员受到了不是太严厉的惩罚外,其他的一些“随从”(包括一些也做了损害他人行为的被骗者)并没有受到怎样的实质性的惩罚,所以在这种高利益低处罚的引诱下,卷土重来的人不在少数。 其次,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不严,让一些投机之人也可以大行其道。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有时亡的“羊”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点的经济补偿是弥补不了心灵上的创伤的。 最后,是一些人的防范意识不严。在所有的受害者中,占大多数的都是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和渴望一夜暴富的人,这也正中了某些非法组织的下怀。“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而且即使天上掉下了什么刚好要砸到你了,你要做的是躲开,而不是迎接,不然很可能不死也重伤。 在文章的最后,我真心希望类似的事不要再发生,也希望一些行业的问题能够在出现更大的纰漏之前得以解决,不要等到“魏则西事件”的出现,才关注到医疗的问题,才去要求百度整改,也别等到“李文星事件”的出现,才广泛的意识到监管不严及不法组织的危害,更不要等到下次某某事件的发生,才意识到——“哦,原来那个问题很严重”
|
|